低温工质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研究综述
低温工质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研究综述——低温流体流动沸腾是低温系统的常见过程,也是低温系统传热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总结了低温工质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对各个关联式进行了简单评价,并选用了一些数据组对各个关联式的平均偏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进一步的关...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研究进展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研究进展——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在能源、电子冷却、生物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工质涉及到水、制冷剂、液氮等,内容包括微通道与常规通道的划分,微通道的传热特性、临界热流密度、...
烧结型多孔管管内流动沸腾传热数值模拟
建立了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多孔层的理论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去离子水在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和光滑管竖直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速下的气相体积分布云图和压力场云图,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管内的速度、温度场。结果表明,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具有良好的强化沸腾传热性能,同时并未大幅度增加管内压力降。此外还分析了不同体积流速对沸腾汽化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管型,管内流速越小,汽化量越大。
内表面烧结型多孔管的流动沸腾换热
采用流动沸腾传热试验平台,研究了2m长铁基烧结型内表面多孔管竖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利用流动沸腾传热学基本原理及公式计算了传热过程中的热通量、沸腾传热系数及相关参数,并考察了过热度和流速对多孔管流动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型表面多孔管的流动沸腾传热能力优于同条件下的光滑管,内表面沸腾传热系数是同尺寸光滑管的1.6倍左右,沸腾所需的壁面过热度比光滑管的低5℃左右,过热度和管内流速增大均可使得多孔管的沸腾传热系数增大。同时分析了表面多孔管比光滑管传热性能优良的原因。
混合制冷剂在微肋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关系式
混合制冷剂在微肋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关系式——基于作者以前研究得到的三元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结果,应用r417a在光滑管内的实验数据对kattan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在修-kattan模型中引入强化因...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r134a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对r134a在水平直管和螺旋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三个不同的蒸发温度(5℃、10~c和20*c),工质r134a的质量流量范围为lo0~400kg/(m2.s)和干度范围为0.1~0.8的条件下,实验得到了r134a在水平直管和...
竖直环形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
在多尺寸组模型的基础上,从加热壁面上脱离汽泡的受力分析入手,对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模型进行了修正。将新模型应用于环形通道内液氮过冷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同时为了比较,采用基于kirichenko,fritz汽泡脱离直径公式的多尺寸组模型对同一管道内液氮过冷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结合脱离汽泡受力分析模型的多尺寸组模型可用来预测流动沸腾过程中的汽泡起飞直径及其变化趋势。同基于kirichenko,fritz汽泡脱离直径公式的多尺寸组模型相比,新模型有助于改善管道内汽泡尺寸分布以及空泡系数的预测,从而有助于准确分析弹状汽泡及间歇泉的形成。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在较宽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系统压力p=8~15mpa,质量流速g=800~1800kg·m~(-2)·s~(-1),壁面热流密度q_w=200~950kw·m~(-2))对一立式螺旋管内(管内径为10mm,螺旋直径为300mm,节距为50mm)汽水两相流动沸腾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干涸发生时螺旋管圈壁温的分布特征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和壁面热流密度这三个参数对临界干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计算螺旋管内高压高含汽率工况下汽水两相流临界干度的经验关系式。
制冷剂混合物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研究综述
制冷剂混合物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研究综述——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制冷剂混合物在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特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混合物在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的强化特性、替代制冷剂换热性能的比较和润滑油对换热的影响。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换热器小型化的研究背景,对水在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并利用实验结果对常规通道和窄通道的两相摩擦压降计算的6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于常规通道的关系式已不适于窄通道中流动沸腾压降的计算,而基于窄通道的zhang-mishima及sun-mishima关系式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利用分相流方法得到的分液相摩擦因子计算式中chisholm系数c与martinelli参数x存在指数关系,且随着质量流速的变化也有所不同,据此给出了新的分液相摩擦因子的计算方法,新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蒸汽直接冷却槽式太阳集热器的传热流动性能研究
蒸汽直接冷却槽式太阳集热器的传热流动性能研究——首先在对dsg集热器中水的流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在不同状态下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研究;利用传热热阻原理,分析了dsg集热器热损失的计算方法;考虑到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建立了稳态热传导模型...
蒸汽直接冷却槽式太阳集热器的传热流动性能研究
首先在对dsg集热器中水的流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在不同状态下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研究;利用传热热阻原理,分析了dsg集热器热损失的计算方法;考虑到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建立了稳态热传导模型。之后,对集热器的两种不同连接方式(一次通过式和再循环式)的压降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太阳能辐射变化时,两种连接方式下集热器场一些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为dsg集热器场的设计及运行提供指导。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以垂直向上窄缝矩形通道内去离子水为流动介质,对单相等温流动及恒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单相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窄缝矩形通道内的单相等温流动特性及单相传热特性并未偏离常规尺度通道内的相关规律,采用经典理论解或关系式能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
波纹管管内降膜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应用cfd软件模拟分析流体在竖波纹管和竖直圆管内的降膜流动情况,采用立式蒸发式冷凝器试验平台,在不同喷淋密度下,测量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波纹管管内各相间传热传质系数,并与相同参数(流速、温度)条件下圆管管内传热传质系数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喷淋密度下,波纹管竖管内水膜分布较圆管均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淋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膜传热系数、空气-水当量传热系数、总传热传质系数均增大,且波纹管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圆管。
低温传热、制冷及其应用
低温传热、制冷及其应用——本资料对低温传热和制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内螺纹管作为一种高效的节能元件已在动力、航天、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促进内螺纹强化传热技术研发,对近30年来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机理、传热规律、传热恶化及预报等.
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
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外径为9.52mm的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制冷剂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干度、强化管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以对流蒸发占优势的换热区,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大先呈现出增大趋势,增至高峰值后又迅速下降,高峰值随热流密度的增大和质量流速的减小向干度较大的方向移动;内螺纹管能有效强化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r417a在2种内螺纹管中的换热系数分别比在光滑管中高出130%~210%和150%~270%.
梯形硅基微通道热沉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以去离子水为流动工质,对梯形截面的硅基微通道热沉进行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量、进出口压降与温度、热沉底面加热膜温度,获得了梯形硅基微通道热沉在不同体积流量、不同加热功率条件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参数.实验得出,梯形微通道的流体传热特性值与经验公式预测值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梯形微通道角区对流体流动与传热有重要影响.最后,在实验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修正得出层流条件下的梯形硅基微通道的对流换热关联式.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离心泵、传热)
第1页共5页 化工原理练习 一、选择 1、已知甲醇水溶液中,按质量分数计甲醇90%水10%,甲醇密度792kg/m3,水密度998kg/m3,则该溶液密度 近似为() a792kg/m3b900kg/m3c811kg/m3d998kg/m3 2、已知293k100kpa条件下含15%o2和85%co2的混气密度() a1.73kg/m3b1.80kg/m3c2.21kg/m3d1.45kg/m3 3、已知某设备内表压0.5×10 5pa当地大气压100×103pa,则设备内绝对压强为() a0.5×105pab1.5×104pac1.5×105pad1.0×105pa 4、流体压力为750mmhg柱换算成kpa为() a80b90c100d110.5 5、
充油式电暖器散热片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
充油式电暖器散热片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应用fluent软件对某型号充油式电暖器散热片传热与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散热片内流体的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对充油式电暖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以后该...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在压力9~22mpa,质量流速450~2000kg·m?2·s?1,内壁热负荷200~700kw·m?2的参数范围内,试验研究了用于1000mw超超临界锅炉??28.6mm×5.8mm垂直上升内螺纹水冷壁管内汽水流动沸腾传热。研究表明:内螺纹管内壁螺纹的漩流作用可抑制偏离核态沸腾(dnb)传热恶化,内螺纹管在高干度区发生蒸干型(do)传热恶化。增大质量流速可推迟壁温飞升,壁温飞升幅度随质量流速增大而降低。热负荷越大管壁温越高,随热负荷增大管壁壁温飞升提前,且传热恶化后壁温飞升值增大。随着压力增加,壁温飞升发生干度值减小。内螺纹管汽水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呈?形分布,传热系数峰值出现在汽水沸腾区。文中还给出了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单相区和汽水沸腾区的传热系数试验关联式。
CO_2在立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在管内径9.0mm、壁厚1.5mm、螺旋管绕径283.0mm的立式螺旋管内,对co2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热流密度(q=1.4~48.0kw/m2)、质量流速(g=54.0~400.0kg/(m2·s))和运行压力(pin=5.6~7.0mpa)对内壁温分布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管内壁温周向分布不均匀,单相液体以及过热蒸汽区离心力的作用使内侧母线温度最高、外侧母线温度最低,在两相沸腾区蒸汽受到浮升力作用聚集在管上部而容易发生蒸干,因此上母线温度最高,温度最低值则由离心力和浮升力的相对大小共同决定。局部平均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以及进口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大质量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大,表明核态沸腾是co2在螺旋管内流动沸腾的主要传热模式而强制对流效应较弱;发现了随着热流密度增加所引起的核态沸腾强度变化以及干涸和再润湿使得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变化可分成3个区域。并基于实验获得的2124个数据点拟合两相区沸腾换热关联式。
板式换热器传热与流动分析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工业设备,由于其传热系数高、适应性大、结构紧凑、易拆洗和维修、污垢系数小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食品、制冷、空调等工业领域。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板式换热器刘岛内流体的运动特性及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本文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特点、流体特性阐述了板式换热器换热的基本原理,从流道内流体场,流体入口速度对流道传热与压降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过程,对实际的工程应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的研究
换热器是一种热量交换的设备,而管壳式换热器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传热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因此,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很复杂的内部结构,又由于壳程的内部流动状态变化不定,所以难以用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论文运用的就是避免并排除了不可操作性的因素,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易于操作同时便于观察。在模拟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一系列参数,包括改变换热管束的排列方式以及换热器壳程的内部结构,论文着重对换热管束排列方式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做了深入研究。
多元平行流冷凝器传热与流动性能模拟研究
多元平行流冷凝器传热与流动性能模拟研究——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平行流冷凝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r134a和替代制冷剂r404a以及r410a在平行流冷凝器中的传热和流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比较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