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超低碳
利用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钢铁中的超低碳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超低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钢样中超低碳分析的一些因素,如坩埚、比较水平、最短分析时间、助熔剂的量、称样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以1200℃通氧灼烧2h或1200℃灼烧4h坩埚残存碳最低且稳定;当比较水平为3,最短分析时间为40s,助熔剂的量为1.8g左右,称样量在0.6~1.0g时,是分析碳质量分数在0.001%~0.01%钢铁的优化条件。该优化条件下,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rsd小于10%,完全能满足生产检验的要求。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低碳低硫
采用eltra公司的cs-2000红外碳硫仪测定钢铁中碳硫以来,快速准确地提供了碳、硫的分析结果,特别是对低碳低硫的测定,操作简便、速度快、结果令人满意,完全能满足生产科研的需要,弥补了我厂对低碳低硫检测的空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钢铁新材料中超低碳硫
通过对氧气净化、坩埚预处理、助熔剂选择、试样称样量、仪器维护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最终实现了用国产高频红外碳硫仪对钢铁中的超低碳、硫元素进行精确分析。
降低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超低碳空白值的探讨
降低红外吸收法测定钢铁中超低碳空白值的探讨
低碳经济下钢铁行业的低碳策略
铁钢比高、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效较低、钢产量大是造成中国钢铁行业co2排放总量大的主要原因。分析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行业应规范供给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开发新能源、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减排服务、调整产业布局等措施,积极迎接低碳标准下的挑战,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转型。
试样表面碳对红外吸收常规法测定钢中超低碳影响的研究
gb/t20123-2006高频感应-红外吸收法(常规法)因表面碳影响,仅适用于钢中碳含量大于0.005%的测定,不能满足大生产过程中钢中超低碳测定的需求。研究表明:日常制取后直接测定的生产试样表面碳是吸附碳,标准样品试样表面碳除含吸附碳外,还含化合碳。国家标准gb/t20126-2006(预热法)定值的标准样品事先预热冷却后用于常规法校正,可有效消除表面碳对钢中超低碳常规法测定的影响,使常规法能应用于超低碳钢日常测定。
X射线荧光快速分析法测定中低碳钢含碳量
用cs-206型红外碳硫分析仪对08al、y15、s20c、s45c钢样的含碳量标定后作为标样,在s4explorer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spectraplus分析软件系统上建立中低碳钢专用的碳元素半定量分析工作谱线cka1-alt-dtt。将此谱线引入无标样分析方法fast-vac34.mm中,可建立包括含碳量在内的中低碳钢的元素半定量快速分析方法fast-vac34.dtt,此方法用于中低碳钢的半定量快速分析。
基于硬度回归法测定退火碳钢的含碳量
测量了已知退火碳钢的硬度,揭示了含碳量与硬度线性相关的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硬度与含碳量的线性方程,并以此实现对未知碳钢的估计.另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法和杠杆定律再次对未知碳钢含碳量进行估计,结果发现与硬度测量法估计的含碳量基本一致.比较两种方法,硬度测量法更客观,更准确.并与标准金相图谱比对,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论.
硬度测量法测定退火碳钢含碳量的实验
为反映退火碳钢含碳量的客观数值,弥补传统金相观察法存在主观估计偏差缺陷和需要制作金相试样的过程周折,实验中采用简易的硬度测量法对退火碳钢的硬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退火碳钢含碳量与硬度线性相关的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硬度与含碳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实现对未知退火碳钢的估计。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及杠杆定律法对未知碳钢含碳量进行估计,结果与硬度测量法测定的含碳量基本一致。与金相图谱比对再次验证实验结果。硬度测量法可以实现对未知退火碳钢更客观、更准确的估计,并节省了制作金相试样的时间和成本。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碳钢中锰铜锌钾
样品经hcl消解后,分别选择mn279.5nm,cu324.8nm,zn213.9nm,k766.5nm谱线作为分析线,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碳钢中锰、铜、锌、钾。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95,0.0138,0.0029和0.0033mg/l。对低碳钢样品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7)均在1%以下,加标回收率在95%~104%之间。
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超低碳含量
通过对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钢中超低碳光谱行为研究,考察样品制备方法、放电电压、电流、预溅射时间和分析时间对光谱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超低碳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以波长为156.143nm和249.326nm的谱线分别为碳和内标铁的分析线。碳强度与内标谱线强度的比值与碳的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3.7765w+0.001684,并应用此法分析l2种低合金钢标准样品,相对标准偏差(n=11)在5.1~12.3之间。
低碳钢超低碳钢铁素体区轧制技术
低碳钢、超低碳钢铁素体区轧制技术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基于现代热连轧带钢生产工艺,开发出适合大生产的低碳钢、超低碳钢铁 素体区轧制生产技术和相应的铁素体热轧和相关的冷轧带钢产品。 铁素体区轧制工艺,又称为温轧(warmrolling),是一种出产可直接使用或供随后 冷轧生产的价格便宜、质软、非时效的热轧板的方法。由于超低碳钢的→转变温度较 高,很难保证这类钢在奥氏体区终轧,相反容易实现铁素体区轧制,因此超低碳钢的铁 素体区轧制技术得到了推广。铁素体区轧制工艺与传统的超低碳钢生产工艺区别在于传 统热轧生产中粗轧和精轧温度均在ar3以上,即在奥氏体区轧制,而铁素体区轧制时精 轧在ar3以下,即铁素体区进行。在铁素体区轧制的带钢拉伸、屈服强度低,延伸率高, 而且因其要求的轧制温度低,非常利于生产的深冲性能要求高的热轧薄规格品种。这也 是目前国际带钢市场上以热代
低碳钢铁素体显微结构研究
通过应用金相和电子显微分析,对含有微量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钛低碳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发现铁素体精细的显微结构对钢的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针状铁素体之间细小的马氏体的存在与数量对钢的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起关键作用。
萃取钼兰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砷量
砷是钢铁中有害元素之一,采用萃取法测定钢铁砷含量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光度法测定碳钢及低合金钢中微量钒
5-溴-padap-h2o2光度法应用于测定钢中钒已有报道。本法在此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①试样溶解并经硫磷酸冒烟后省略了对钒(ⅳ)的氧化操作,因处于四价和五价状态的钒离子均能与5-br-padap-h2o2反应而显色,而在本法的试样溶解条件下,其中大部分已处于五价状态。经过对氧化和不氧化两种条件的对比试验,所得结果相差很小。②在分析试样的同时,用纯铁按相同方法操作制备
ICP-AES法测定普碳钢和低合金钢中As,Sn,Pb,Sb,Bi
利用气动雾化氢化物装置,选择5g/l硫脲+5g/l抗坏血酸+2g/l碘化钾作为有效的还原抑制剂,建立了分析as,sn,pb,sb,bi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测得as,sn,pb,sb,bi检出限分别为00061,00836,00704,00073,00206μg/ml。
重量法测定石英石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硅
研究了应用酸分解,然后用氢氟酸-硝酸处理,使硅呈四氟化硅逸出,用处理前后质量之差,计算sio2含量的方法,并作了可行性条件实验。实验表明,此法rsd≤0.32,回收率为99.95%~100.2%,完全可以满足我矿生产需要。
红外吸收法测定超低碳钢中的碳硫
文章介绍了利用红外碳硫分析仪对超低碳钢中的碳、硫进行分析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红外吸收法可对超低碳、硫进行分析测定,分析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满足astme1019-2000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行。
提高钢铁中碳硫含量测定准确度的方法探讨
碳硫含量对钢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准确测定碳硫含量对改进工艺、改善钢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hw-2004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钢中碳硫的过程,详细分析了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误差,对减少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借鉴。
高频燃烧—红外碳硫法测定钢中微量碳硫
使用高频感应燃烧试样,利用红外检测元件测量燃烧后气体中so2和co2含量,从而测定出试样中碳和硫的含量。解决了传统熔炼分析(化学成分)法测定钢中微量碳硫波动大的问题,既能指导炉前炼钢,又可作为产成品化学成分参考值。
低、中高碳钢区别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 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 按化学成份分类可分为: (1)碳素钢:a.低碳钢(c≤0.25%);b.中碳钢(c≤0.25~0.60%);c.高碳钢(c≤0.60%)。 (2)合金钢:a.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b.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c.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高碳钢 常称工具钢,含碳量从0.60%至1.70%,可以淬硬和回火。锤,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 钢制造;切削工具如钻头,丝攻,铰刀等由含碳量0.90%至1.00%的钢制造。一般高碳钢 的强度很高,普遍用于切削、钻孔、车床、铣床等等需要硬度要求高的环境当中。 中碳钢 碳量0.2
光电光谱分析法测定钢中的碳
本文论述了如何用光电光谱仪对钢中的碳进行测定,以及光谱分析式样的要求。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暖通技术主管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