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改良黄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通过大量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泥改良黄土的击实特性、压缩特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因素,在列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论证了水泥改良黄土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
水泥改良黄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利用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重塑黄土和不同配合比(4%、5%、6%、7%)水泥改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未经改良的黄土的力学性质不能满足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要求,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水泥改良黄土的工程性质较重塑黄土有大幅度的提高;配合比达到5%及以上的水泥改良黄土的力学控制指标均能达到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建议改良黄土路基填料的水泥配合比为5%~6%。
冻结条件下水泥改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结合某工程水泥改良砂质粉土(水泥土)在冻结条件下进行室内试验,探讨在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养护期龄、不同温度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4d前,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增加的比较快.在水泥掺入比、养护期龄、温度这个3个因素中温度对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比较明显,-10℃和-20℃条件下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是常温条件下强度的5倍和6倍.
水泥改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在大量动静三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水泥改良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掺和比及围压等影响因素,以及临界动应力、累计塑性应变、弹性应变及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还研究了水泥土的回弹模量和动弹性应变与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软化型,存在明显的应力峰值点;动应力存在一个临界值,土体的变形分为衰减型、破坏型及临界型;水泥土的临界动应力是素土的两倍以上,随掺和比的增加而增长,但增长趋势变缓.
冻融循环条件下延迟时间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冻融循环条件下延迟时间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模拟路基真实的冻融循环过程,设计冻融试验,制作冻融试验箱,进行改良土试样的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在冻融条件下,延迟时问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的动强度、动弹性模量、动变...
渗透时间对水泥改良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为了研究水泥改良土的强度及渗透性,针对沈阳地区的粉质黏土开展水泥改良粉质黏土强度及渗透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增长趋势为对数函数;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降低趋势为指数函数;水泥改良土渗透系数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增长趋势为对数函数,建立了水泥改良土抗压强度随养护时间和渗透时间以及渗透系数随渗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方程.
水泥改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介绍了水泥改良土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水泥改良土击实性、水稳性、强度特性、刚度特性等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对水泥改良土水稳性的影响及养护龄期对其强度的影响显著,检测时间对其地基系数k30测试结果影响最大。从水稳性角度考虑,建议高速铁路路基水泥改良土的水泥掺量不宜小于3%。
浸水条件下水泥砂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浸水条件下水泥砂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龄期的水泥砂土在浸水和不浸水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了浸水对水泥砂土的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水泥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模量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变化规律,并对水泥砂土全应力...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耐久性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冻融循环可以造成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不仅可以导致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混凝土脱落,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外观,更严重的是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使构件承载力降低,主要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冻融循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提供依据。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喷射混凝土组合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喷射混凝土组合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普通水泥土与酸性条件下水泥土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实验室方法制备大量的含水率40%、不同水泥掺量和不同龄期的水泥土试块,并在养护期间将其置于不同ph值的酸性浓度溶液中,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探索对比了普通水泥土和不同酸性浓度下水泥土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酸性条件对水泥土的污染规律。
水泥改良黄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改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不同养护龄期等对于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及强度的影响,为工程施工所需配合比,提供参考依据。
非均匀湿陷条件下黄土地区桩基力学性状试验研究
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发生机理和纯摩擦桩基的受力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对现场试桩采用常规桩基浸水试验和控制变量法桩基试验,对非均匀湿陷条件下桥梁桩基负摩阻力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已有单参数对数曲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了浸水和停水期桩周土体的湿陷量与时间关系的双参数对数曲线模型;通过绘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顶荷载与沉降的数据变化曲线,确定了先浸水、后浸水与天然状态下桩基承载特性,探索研究了桩侧摩阻力在浸水过程中的发挥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黄土地区非均匀湿陷条件下的桥梁桩基中性点位于0.62倍桩长范围内,用控制变量法比常规浸水试验研究桩基负摩阻力的受力特性更经济更合理。
非均匀湿陷条件下黄土地区桩基力学性状试验研究
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发生机理和纯摩擦桩基的受力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对现场试桩采用常规桩基浸水试验和控制变量法桩基试验,对非均匀湿陷条件下桥梁桩基负摩阻力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已有单参数对数曲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了浸水和停水期桩周土体的湿陷量与时间关系的双参数对数曲线模型;通过绘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顶荷载与沉降的数据变化曲线,确定了先浸水、后浸水与天然状态下桩基承载特性,探索研究了桩侧摩阻力在浸水过程中的发挥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黄土地区非均匀湿陷条件下的桥梁桩基中性点位于0.62倍桩长范围内,用控制变量法比常规浸水试验研究桩基负摩阻力的受力特性更经济更合理。
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对水泥改良粉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对水泥改良粉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通过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应力作用下,改良低液限粉土的破坏大体呈现脆性破坏。在同一延迟时间下,随着千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改良低...
低温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从辽宁锦州拟建地下储库工程现场钻取典型花岗岩岩芯,进行不同冻结温度(-10℃~-50℃)和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的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干燥和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以及三轴剪切强度参数c,?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干燥还是饱和试样,微风化花岗岩单轴及三轴抗压强度随着低温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但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得到花岗岩抗压强度随低温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式,并认为微风化花岗岩存在一个抗压强度趋于稳定的温度界限值,此值约为-40℃;(2)微风化花岗岩在干燥和饱和条件下,黏聚力c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干燥条件下尤为明显。干燥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低温温度降低变化较小,摩擦角基本保持在57°左右,饱和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由-10℃~-50℃增长幅度约为3.43%。该研究成果可为液化天然气(lng)的低温地下存储提供一定的力学参数依据。
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特性分析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某些盾构隧道开始出现内部构筑二次衬砌的工程实际,为探明二次衬砌与管片衬砌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相应分析模型,以便正确评价二次衬砌的功能以及为合理地应用二次衬砌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采用提出的双层衬砌抗剪压模型分析了三种典型工况下结构的内力特性,结果表明:增设二次衬砌将加大管片衬砌的弯矩,减小管片衬砌的轴力,这在管片衬砌发生渗漏后更加明显;相对管片衬砌而言,二次衬砌仅发挥了辅助性的承载作用;增设二次衬砌后,双层衬砌的整体受力并非更加合理;理想中的双层衬砌联合承载作用必须在特定荷载和地层结构参数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二次衬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片衬砌完全失效后可立刻发挥承载潜能,担负安全储备的作用。
冻融循环对闭孔珍珠岩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于水泥土抗冻性能较差,在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地区,水泥土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提高反复冻融条件下水泥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是水泥土材料在寒冷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通过在水泥土中加入闭孔珍珠岩,得出水泥土在不同闭孔珍珠岩掺量下冻融循环后的强度值,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对闭孔珍珠岩水泥土性能的影响及冻融循环前后闭孔珍珠岩水泥土强度变化,对掺入闭孔珍珠岩的水泥土做了初步的机理分析。
冻融循环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将33块规格为150mm×150mm×150mm块试块分成11组,每组3块,分别做好编号标记。对这11组试块分别进行0、1、2、3、4、5、6、7、8、9、10次冻融循环,同组的试块同时进行冻融。试验表明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橡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裂缝,并有细小颗粒脱落。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则其表面的裂缝会变多且越来越粗。橡胶混凝土的质量损失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损失的幅度呈增大趋势。
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砂性土变形特性研究
三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砂性土变形特性研究——利用基于局部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的三轴试验系统和可提供循环加卸载的试验机,设计了砂性材料的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砂性散体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轴向、径向和体积变形特性以及泊松比的变化。加载体胀和卸载体缩是...
多因素条件下烧结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烧结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砂率、再生骨料掺量、再生骨料的强度处理方式4种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水灰比取0.75到0.80较为合适;在一定范围内,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随着砂率增大而降低,砂率取35%~40%为宜;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时,利用烧结砖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对烧结砖再生骨料用水泥浆进行包裹处理可有效提高骨料的性能。
水泥改良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为了扩大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水泥改良土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水泥改良土在列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了水泥改良土的临界动应力、累计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和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论证了水泥改良土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
循环孔隙水压力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
为研究不同孔隙水压循环次数、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直径为300mm,高度为600mm的混凝土试件进行0,10,50,100,200次循环孔隙水压的预处理(孔隙水压的上限为3mpa,下限为1mpa),然后在3mpa的围压下进行4种应变速率(10-5,10-4,10-3,10-2/s)下的常三轴(σ2=σ3≥σ1)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增大,峰值应变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随着循环孔隙水压次数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呈阶段性变化,100次之前呈增大趋势,100次之后呈减小趋势,峰值应变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
三向受力条件下冻结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三向受力条件下冻结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随着寒区或特殊施工环境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越来越有必要对冻结岩石力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陕西彬长矿区胡家河煤矿冻结立井为背景,从现场采集的煤岩和砂岩为代表,进行常温(+2o℃)和不同冻结温度(-5℃...
干湿循环条件下广西南宁地区原状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以广西南宁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考虑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膨胀土的膨胀变形和强度特性进行测试。在试验中利用大环刀样模拟干湿循环过程,再转制小环刀样进行膨胀率和直剪试验,改善了试样制备中的尺寸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过程可有效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对于新开挖膨胀土边坡需即时防护,可考虑采用结构措施部分限制土体的膨胀变形,从而有效降低干湿循环过程中土体强度的衰减,达到维持边坡稳定的目的。室内试验结果可为相关边坡设计中计算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自动控制安全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