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堆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针对广州龙穴地区某软基处理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一个本场地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型。通过一系列针对现场试验的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相比较,证明了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复合地基变形特性。最后,运用所建模型实现了对所研究场地在大面积上覆荷载下沉降变形的预测,从而检验拟定搅拌桩地基加固方案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为确定施工方案提供了参考。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分析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从发明到现在,其历史不过几十年,无论从加固机理还是设计计算方法,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仍处在探讨研究之中。为了满足地基的强度、变形和抗震等要求,必须对天然的软弱土地基进行人工处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施工便捷而又无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践中。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
设计计算:机具条件:直径d(mm)桩长范围土层名称土厚li(m) 桩侧土磨擦阻力特征值 (qsia) 桩端土阻力(qp:未 修正承载力特征值) 0.51杂填土6.110 有效桩长(m)l=11.52淤泥2.95 桩截面面积(m2)ap=d 2 *3.14/40.196253粗砂2.520 桩周长μpμp=d*3.141.574粉质粘土000 5000 6000 1.单桩承载力: 参数取值::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2~0.25) 桩端天然土承 载力折减系数: α(0.4~0.6) 桩间土承载力 折减系数:β (0.1~0.4) 桩间天然土承载力特 征值fsk(kpa) 面积置换率 m(0.12~0.3) 桩身水泥土无侧限抗压 强度标准值fcu(0.3~2mpa) 桩端阻阻力qp 0.3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分析
介绍了某工程概况,分析了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比较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综合检测的探讨
按现有试验条件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综合检测判定,通过工程检测实例,提出水泥土搅拌桩桩身粘结的好坏程度和连续性可以间接反映复合地基承载特性,以桩身强度控制评价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对水泥土桩身连续性和均匀性的检验变得十分必要。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变径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它针对传统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过对试验区变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几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了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及桩身荷载传递机理.研究表明,受到桩身强度的限制,荷载沿桩身传递限定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由于桩径的变化,桩身应力在变径处发生了应力集中现象;桩身轴力沿深度逐渐衰减,且在变径位置以上桩体衰减速率较下部快;最大桩侧摩阻力则发生在载荷板下4d~6d(d为扩大头桩径)处,在变径处下部有限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由于扩大头端阻作用而锐减;扩大头端承力开始随荷载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扩大头端承力随扩大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桩土应力比随扩大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
第25卷增刊岩土力学vol.25supp.2 2004年11月rockandsoilmechanicsnov.2004 收稿日期:2004-7-2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7-06 作者简介:邓永锋,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基处理及变形分析。e-mail:noden@sohu.com 文章编号:1000–7598–-(2004)增–0310–0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 邓永锋,刘松玉,洪振舜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水泥土搅拌桩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完成了一组水泥土搅拌桩4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桩顶应力、桩间土反力的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单桩承载力;桩体屈服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土分担荷载比、应力集中系数、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随外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减少系数随外荷载的增加而减小。
关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探讨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理论计算,通过实际沉降观测数据推导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实际值,并与天然地基的压缩模量进行对比,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公式修正系数的概念。
水泥土搅拌桩与CFG桩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_林伟
水泥土搅拌桩与CFG桩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_林伟
土的流变性及其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土的流变性及其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介绍通过三轴流变试验,得到了土的流变关系曲线,并基于此建立了土的五元件kelvin粘弹性流变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对不考虑及考虑土的流变性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基坑降水引起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针对基坑降水引起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问题,提出把地下水位下降深度处的有效应力增量作为附加应力进行地下水位以下沉降计算,给出了天然地基扩散模型和实体桩基础应力扩散模型两种实用沉降计算方法。
沉降控制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应用
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某工业建筑基础中的应用为实例,结合场地地质条件,通过对不同桩长、置换率等相关因素的分析计算,在满足承载力要求条件下以达到常规沉降控制最有效的处理效果。并在施工后通过单桩静载、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桩身钻芯法以及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进行检测与验证。
浅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土木工程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从发明到现在,其历史不过短短几十年,加固机理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仍处在探讨研究之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施工便捷而又无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践中。本文在总结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济南软土地区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基坑降水引起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针对基坑降水引起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问题,提出把地下水位下降深度处的有效应力增量作为附加应力进行地下水位以下沉降计算,给出了天然地基扩散模型和实体桩基础应力扩散模型两种实用沉降计算方法。
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专业技术方案
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况: 星港国际工程位于花都区迎宾大道东侧,青石河北侧,毗邻莲堂村,总用 地面积101543平方m。目前工程正进行地质勘探,为配合业主加快售楼部及样 板房推进进度,我司工程部在施工图纸未尽完善(仅提供售楼部及样板房区域 桩基础图纸)的情况下,积极筹备,准备施工。 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及技术参数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700mm 水泥搅拌桩桩长按试桩结果设定,持力层为中砂,搅拌桩进入持力层不少于 4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为15%(另掺2%生石膏粉),即每 m水泥用量98公斤;复合地基桩顶设置褥垫层300mm厚,采用级配砂石;每根 桩上下喷搅两次,提升速度不得大于0.8m/分钟。 工程地质情况:根据钻孔揭露土,自上而下分述为:第一层为回填土,厚 度约2.0m;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约1.0--2.5m;第三
路堤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常规搅拌的桩身强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路堤荷载下的沉降特性.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以三维数值模拟对路堤荷载下双向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因受荷载作用面积和时间的限制,影响深度浅,不能反映路堤荷载下的实际工作性状.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相比,双向搅拌桩由于桩身质量均匀,下部桩体强度较高,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加固区下部的桩身荷载相对较大,而桩间土附加应力相对较小,从而减小了复合地基地表沉降和坡角侧向位移,即双向搅拌桩在提高工效的同时,提高了复合地基加固效果.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根据设计和研究实践经验,对水泥土搅拌桩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及桩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研究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计算设计理论已相当成熟。但目前的计算设计方法相对保守.需进一步优化。本文分析了常规按沉降控制设计的特点.提出利用最优理论优化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优化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结合浙江省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某基地工程实际,对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钉形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轴力主要在扩大头处集中;桩身轴力根据桩长的深度逐渐减小;从桩头至桩身变截面处,桩身轴力与桩身变截面以下部分相比,衰减更快;由于钉形双向搅拌桩的桩身结构更为合理,加固效果比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更好;且由于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在复合地基应用条件下较传统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间距有增加,故处理相同面积软土地基时所用的总桩数大为减少,可以缩短工期。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岩土勘察总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