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集料沥青基复合材料的隔热功能
为有效减轻车辙深度,掺加多孔玄武岩集料和粉煤灰漂珠,采用"三步"成型工艺制备沥青基复合材料,测试其路用性能,利用光照法研究其隔热功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沥青胶浆与集料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加多孔集料后复合材料路用性能满足相关要求;随粉煤灰漂珠和多孔玄武岩集料体积分数增加,抗压强度、动稳定度和浸水残留稳定度等路用性能先下降后升高;多孔玄武岩集料有利于抗滑性能提高。多孔集料有效阻止热量传递;照射时间为120min时,多孔集料与普通集料复合材料的中部和底部温度差分别达到13和16℃。与普通集料复合材料相比,多孔集料复合材料胶浆与集料界面区结构致密,沥青胶浆较好地粘附于多孔集料表面,空隙等缺陷较少,阻隔热量传递,降低内部温度。
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采用新型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制备出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从数学上分析了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焦炭颗粒平均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沥青焦的平均细度由44.2目增加到206.3目,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可从1.28g/cm3和10.1mpa增加到1.77g/cm3和55.0mpa。
轻质复合材料高温隔热性能
设计了一套隔热材料高温(>1200℃)隔热效果的测试装置,可对隔热材料进行快速、低成本的有效测试和筛选。采用本装置在材料热面中心温度为1600℃±10℃时,考察了碳/酚醛复合材料和zro2纤维板材料背部升温历程,评价了2种材料的隔热性能,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了zro2纤维板材料背部升温历程,预测其有效导热系数。研究表明,在加热初期400s时间内,碳/酚醛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优于zro2纤维板的隔热性能,后期则相反;zro2纤维板的隔热性能与体积密度有关,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非线性地增大。
井下隔热阻水复合材料研究
为保障深部煤炭安全开采,建立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针对矿井热害问题开发了隔热阻水复合材料,将其作为锚注工艺注浆材料,用于破碎围岩锚注注浆,阻断地下热水渗流;也可将其喷涂于巷道表面,隔绝围岩热量传导。该材料以粉煤灰、水泥、膨胀珍珠岩等为原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其应用有利于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
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
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第四课时§3.3.4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三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意义上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今天,我们来了解第四大合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 料。 【板书】§3.3.4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过渡】何谓功能高分子材料?它的分类如何?它的性能和应用怎样?这些是我们这节课 要弄清楚的。 【教师讲解】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 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类性能特殊、使用量小、附加值高的高分子材料。 是高分子材料渗透到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后开发涌现出的一种新型材料。) 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导电材料、光敏性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如:膜材料、吸附分离功
铝基复合材料.-关于铝基复合材料的论文
铝基复合材料.-关于铝基复合材料的论文
复合材料第十二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 1 复合材料 第三部分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第十一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性能特 点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工作的特点。热固性聚 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常见体系及组分,成型工艺特点, 常见的各种成型工艺,性能特点,主要应用领域。 重点内容: 1、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特点。 2、常见热固性复合体系的组分及树脂结构式。 难点: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成型反应及性能特点。 熟悉内容: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热塑性复合材料中 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3 主要英文词汇: compositematerial---复合材料 polymerbasedcomposite---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glassfibrereinforcedplastics---玻纤增强塑料 interface---界面 compressingmoulding---压铸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百科名片 橡塑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composite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 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 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 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 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 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目录 历史 分类 性能 成型方法 应用 江苏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园 展开 编辑本段 历史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 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 展了玻璃纤
金轮塑业研发纳米隔热复合材料
由河北衡水金轮塑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纳米隔热复合材料研发项目日前获得成功。其研发的纳米隔热复合材料热传导系数u值比国际知名公司同类产品低30%,节能率提高近30%。
用改质沥青制备C/C复合材料的研究
一、前言碳纤维增强碳(以下简称c/c)复合材料以其重量轻、模量高、强度大、耐腐蚀、耐磨损、耐烧蚀、抗热震、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大、抗粒子冲刷力强等优异性能,成功地应用于火箭喉衬、导弹鼻锥、军机刹车片等航空航天领域。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列为90年代新型高推比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轴承和多元喷管等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但是,它制造工艺复杂、设备操作困难,导致周期长、成本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差,极大地限制了c/c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因此,研制低成本、高性的c/c复合材料,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本大谷杉郎等人已开发出廉价的c/c复合材料,除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外,还着手应用于冶金、化工、核能、生物等领域,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工艺性好的基体材料是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我国资源较为丰富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中温煤沥青为基体碳源物质,在催化剂dts的作用下,使之与改质剂hcho充分进行热缩聚反应,成功地制得成本低、性能优良的c/c
材料隔热原理及其在建筑隔热中的应用
材料隔热原理及其在建筑隔热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高效检测仿真
对新型建筑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进行高效检测,在建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进行检测时,传统方法主要是利用复合保温材料的热导率对其进行检测,但忽略了复合保温材料的热设计对隔热性能的影响,导致检测精度低问题。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高效检测方法。计算新型建筑复合保温材料的热阻和蓄热系数,获取复合保温材料结构的热惰性指标,利用复合保温材料的传热面积计算其平均热导系数,结合材料的厚度定义其热惰性系数,得到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指标。分析复合保温材料厚度的方向,并且进行辐射导热,定义材料边界温度的边界条件,计算复合保温材料的总热流密度,分析材料的热设计流程,结合单层和多层的复合保温材料变化规律,实现复合保温材料隔热性能的高效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性能检测结果精度较高,能够有效判断建筑材料的隔热性以及防火性。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装修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