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后北川县任家坪过渡安置板房区排洪工程
介绍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县任家坪板房安置区排洪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该工程处在映秀-北川地震断裂带上,工程工期短,技术难度高。排洪计算应用推理公式法和经验公式法对比确定洪峰流量。排洪工程采用明渠、沉砂池、暗渠的形式,埋深大处采用玻璃钢夹砂管以保证施工安全。工程建成后,在9.24特大洪灾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排水系统保存完好,将作为永久性设施继续使用。
5.12大地震后北川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申请表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课外科技立项 申请书 项目名称:5.12大地震后北川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研究 项目类型: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申请者:杜权 系部:旅游开发与管理系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团委制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表一 申姓名杜权性别男学号200901070203政治面貌团员 请 者 系部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旅游规划 学历 (b)a.专科;b.本科;c.硕士;d.博 士 联系电话15184448562 申 请 项 目 申报课题5.12大地震后北川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研究 性质 (b)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b、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c、科技发明制作 学科管理学 项 目 组 构 成 指导教师项目组成员人数 姓名李晓琴
汶川地震救灾活动板房过渡安置区宜居性调查——基于都江堰市问卷调查的分析
汶川大地震后,为了解决大量受灾群众与紧缺建设用地的矛盾,灾区出现了大量大规模的高建筑密度活动板房过渡安置区。为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救灾活动板房过渡安置区普遍存在的居住环境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受灾群众的影响程度,作者在灾区完成永久安置后,以问卷的形式对都江堰灾区204位活动板房过渡安置区居住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活动板房夏季恶劣的室内热环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影响最大,是大多数受访者最不能容忍的问题。本文结论可为我国今后救灾过渡安置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给排水设计
在充分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给排水设计相关内容的前提下,详细介绍了上海援建的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给排水设计,提出了安置房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对灾区安置房的给排水设计细节提出具体建议。
汶川大地震后理县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及经验
目的确保理县居民和救灾人员地震灾害后的食品卫生安全。方法调查、评估理县灾后的食品卫生状况,全面开展卫生监督、食品理化、微生物快速检验和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并针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食品加强监管。结果理县在地震灾后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当地居民的卫生观念和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结论组织有力、重点突出、多方协作是灾后食品安全防疫工作的重要手段。
震后_余_思汶川5_12大地震灾后重建思考笔记
震后_余_思汶川5_12大地震灾后重建思考笔记
汶川大地震后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监测成果分析
根据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监测成果,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监测运用定性分析法,就渗流量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值进行分析,并对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安全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了蓄水建议。紫坪铺水利枢纽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主要受库水位和大气降水影响,\"5.12\"汶川大地震后,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量均有增大,但增幅均较小;汶川大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库水位均控制在860m以下,至2009年8月底渗流量监测成果表明,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未见异常,同比国内正常运行的同类型大坝,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是安全的。
汶川大地震后陕南建筑物破坏特征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震后汉中地区建筑物震害现象调查,归纳了各类建筑物的破坏特征,并结合建筑物结构形式、地形地质条件对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可以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希望能为震后恢复重建和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帮助。
汶川大地震后拟建龙池服务区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拟建龙池服务区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探讨了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方法。在汶川大地震后,根据场地灾害发育特点,以场地地质灾害种类和影响场地安全的灾害点的密集程度等指标作为定量评估的量化指标,并且充分考虑地震对场地的安全影响,再结合现状评估以及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场地进行危险性综合分区,突出量化结合定性的评估特点,分区结果合理且较为切合实际,并且体现出\"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该方法对以后场地地质灾害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过渡安置房建设系列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抓好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防范过渡安置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火灾隐患,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北川县通口水电工程区岩溶发育特征探讨
研究区岩溶形态有溶沟、溶槽、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以及大量的溶洞;影响岩溶发育主要因素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地貌。坝址区岩溶具有分带性特点;河床地带有利于岩溶的发育,坝址右岸和左岸岩溶发育存在差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的通知》
本刊讯:为进一步抓好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防范过渡安置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火灾隐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08年6月17日发出《关于加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的通知》
本刊讯:为进一步抓好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防范过渡安置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火灾隐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08年6月17日发出《关于加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防火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汶川大地震后对大柳树枢纽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思考
汶川\"5·12\"大地震后,有关方面和社会舆论对在强地震区能否建高坝大库提出了疑问。通过汶川大地震中水利工程抗震的具体表现,尤其是紫萍铺面板堆石坝抵抗了超过其设计地震烈度的地震,并结合国内外地震区已建成的百米高度以上的土石坝,再次分析了黄河黑山峡河段的地质条件,以及大柳树枢纽的抗震可靠性。分析认为,大柳树枢纽工程采用相应抗震措施后,具有良好的抗震稳定性,运行安全可靠。
映秀镇过渡安置房给排水设计简介
介绍了映秀镇过渡安置房及小区的给排水设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结合现场情况及施工进度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做了相应调整,并对今后永久性建筑中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汶川大地震后冶勒水电站大坝地震仪监测成果分析
堆石坝坝体抗剪强度较低,经受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冲击时坝体就会发生坍塌或开裂。汶川\"5.12\"特大地震波及到冶勒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经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及震后大坝正常的运行状况,汶川特大地震未对大坝造成影响。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思考
四川历来是一个旱涝交错、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特别是\"5.12\"汶川地震之后,四川防汛抗旱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本文介绍了震后四川省在防汛抗旱能力建设上的具体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益建议。
浅谈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震区的大量砖混结构房屋的破损,其中很多轻度破坏房屋可以通过加固后仍可继续使用,介绍了砖混结构的加固原则、方法,以期共同借鉴。
浅谈汶川大地震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的进度监控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目标按期实现面临诸多的风险,本文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实践出发,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工程进度的监控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浅谈汶川大地震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的进度监控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目标按期实现面临诸多的风险,本文从毛尔盖水电站截流工程实践出发,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工程进度的监控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1总则 2建设规划 2.1规划选址 2.2布局原则 2.3配套设施 2.4公共服务设施 2.5道路 3房屋建筑 3.1建筑设计要点 3.2建筑技术要点 3.3结构技术要点 3.4设备技术要点 ...
汶川大地震与成都地区的地震安全性
本文初步总结叙述了汶川8.0级地震的以下特点:(1)震级空前,威力巨大;(2)以逆冲为主,破裂过程复杂;(3)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序列;(4)次生山地灾害特别严重。汶川地震是有史以来对成都市影响最大的1次地震,但成都市境内少量的重灾区和大片的外围区形成了强烈反差。初步分析认为,成都市主城区在汶川地震中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是完全必然的,今后成都市主城区乃至整个成都平原仍然不会有高地震烈度的危险。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工程地震问题分析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和发震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灾害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加强和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从汶川大地震论水利工程强震安全监测
根据汶川大地震后震中区几座大型水利工程的震害情况,阐述了水利工程抗震减灾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指出了水利工程抗震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强震监测工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坝强震安全监测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信息远程传输和信息数据库管理的概念引入大坝强震监测技术领域,提出了大坝强震监测安全快速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新思想,对系统的功能、基本原理、研究内容等宏观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水利工程强震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奇迹的昭示
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奇迹的昭示 2010年02月01日21:36:04来源:新华网 已经封顶的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2月1日摄)。 山东省对口援建北川新县城的40万平方米安居房项目即将让北川的受灾群众 实现“住有所居”。该项目包括154个单体,3000余套安居房,总投资达8亿多元, 目前已全部实现主体封顶,所有安居房主体工程都已通过了质检部门的验收检查, 将全面转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5月1日前竣工交付使用。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新华网成都2月1日电(记者刘欣欣、丛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不到两年时间,四川地震灾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片片曾是废墟的 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学校书声琅琅,车间机器轰鸣。 今天,当我们重新走过那些曾经令我们心酸流泪的重灾区时,我们不禁被一个 又一个重建奇迹震撼了。奇迹的背后,昭示着什么呢? 2 重建奇迹: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建筑一二级建造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