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矩形顶管下穿电力井施工保护技术
叙述了6.9 m×4.2 m矩形顶管在进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3号出入口过街地下通道时,需下穿运行中的110 kV电力井。为确保电力井的安全,采取悬吊保护措施,以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承台为支撑体系,用70号双榀H型钢悬吊电力井。在施工中用拉森钢板桩作临时围护;在开挖暴露出电力井基础后,顶入工字钢;电力井悬吊后,回填黄沙,进行注浆加固。
大截面矩形顶管下穿河道施工技术
结合苏州市城北路综合管廊工程五标元和塘段顶管工程针对大截面矩形顶管长距离顶进、下穿既有河道、等特殊顶进工况进行探讨,顺利解决了机头背土、顶进阻力大、工作井涌水涌砂、地面沉降过大等问题,并提出对出土方式、减阻技术和土体改良的技术创新。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全断面自动注浆施工技术
顶管法作为一种地下非开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顶管施工过程中减摩注浆是顶管推进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过程中浆液的压注将顶进管道与土体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湿摩擦,起润滑减摩作用.同时又填补了施工时管道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减小土体变形,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科学合理的注浆方式能大大减少顶进摩阻力,降低施工难度与成本,对于长距离顶进施工尤甚,因此注浆系统的优与否影响着整个施工过程.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角部新型连接施工技术
为解决现有管节连接方式的弊端,有效提高管节连接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环境污染,依托新加坡汤申线havelock站t221地下通道矩形顶管隧道项目工程实例,介绍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内角部高强钢筋张拉施工技术。结果表明:1)高强钢筋张拉技术适用于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连接;2)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使用到了新型注浆水泥和注浆设备,对传统张拉技术有一定的改进和优化;3)本管节连接施工技术有效地增强隧道局部区域的整体性,操作简单,施工安全风险小,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光污染。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YY05
ctgs--资料文件 1/20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一、矩形顶管简介 矩形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将管节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 收坑(到达井)内,依靠顶管机刀盘不断地切削土屑,由螺旋机将切削的土屑排出,并通过洞内水 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出。边顶进,边切削,边排土,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 1.2矩形顶管适用范围 矩形顶管工艺适用范围如图1.2-1所示。 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穿越铁路、河流等 图1.2-1矩形顶管适用范围示意图 1.3矩形顶管施工优缺点 1.3.1矩形顶管工优点 (1)施工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扬尘。 (2)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改迁管线。 (3)在同等截面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能更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4)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ctgs--资料文件 2
轨道交通隧道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施工易产生地面及管线沉降、顶管机姿态控制困难以及顶管机整体易后退等难题。文章介绍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通过滨河大道范围顶管法施工方法,顶管通道外空尺寸为7.7×4.3m,内净空尺寸为6.5×3.3m,为目前全国较大断面矩形顶管,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资料讲解 (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一、矩形顶管简介 矩形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将管节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 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到达井)内,依靠顶管机刀盘不断地切削土屑,由螺旋 机将切削的土屑排出,并通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出。边顶进,边切削, 边排土,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 1.2矩形顶管适用范围 矩形顶管工艺适用范围如图1.2-1所示。 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穿越铁路、河流等 图1.2-1矩形顶管适用范围示意图 1.3矩形顶管施工优缺点 1.3.1矩形顶管工优点 (1)施工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扬尘; (2)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改迁管线; (3)在同等截面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能更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1.3.2矩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一、矩形顶管简介 矩形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将管节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 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到达井)内,依靠顶管机刀盘不断地切削土屑,由螺旋 机将切削的土屑排出,并通过洞内水平运输至始发井口吊出。边顶进,边切削, 边排土,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 1.2矩形顶管适用范围 矩形顶管工艺适用范围如图1.2-1所示。 地铁出入口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穿越铁路、河流等 图1.2-1矩形顶管适用范围示意图 1.3矩形顶管施工优缺点 1.3.1矩形顶管工优点 (1)施工占地面积小、噪音低、无扬尘; (2)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改迁管线; (3)在同等截面下,矩形隧道比圆形隧道能更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小,能有效控制地面和管线沉降; 1.3.2矩
富水软弱地层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长宁区临空核心四街坊地下人行勾连工程是上海首次采用了10.4m×7.5m超大矩形断面顶管法施工项目。针对通道处富水软弱地层、且顶覆土浅、周边环境复杂的特点,就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在富水软弱土层及浅覆土施工中面临的始发(到达)洞圈渗漏、顶管机磕头、顶进轴线偏移、总顶力控制、顶管(管节)旋转等众多施工难题展开一些针对性的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围岩变形与力学特性
针对城市繁华地段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围岩扰动与破坏问题,依托郑州市红专路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实际工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了大断面近距离多个平行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围岩变形与力学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断面近距离多个平行矩形顶管引起的地面沉降与沉降槽宽度,后期顶管施工影响明显大于先期施工;在顶管隧道顶进过程,靠近始发井围岩沿隧道轴线方向围岩土体切应力较大,远离始发井切应力较小;考虑了盾构机的掌子面推力与盾壳,管节顶进过程的泥皮套摩阻力,同步注浆压力,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盾构机、管节顶进以及同步注浆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实测分析
依托苏州市某大断面软土地层矩形顶管建造综合管廊隧道工程,通过分析施工期间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等土体扰动监测数据,揭示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土体扰动规律。结果表明:矩形与圆形顶管产生的土体扰动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矩形顶管附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距顶管上表面一定距离处,矩形顶管产生的地表沉降曲线底部较为平缓;矩形顶管对土体的扰动与顶管机距监测断面距离有密切联系,随着顶管机逐渐靠近,土体的土压力、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受扰动变得剧烈,顶管机通过后土体扰动逐渐减弱;顶管顶进速率越快,对周围土体扰动越大,现场加快顶管速率应谨慎;而施工停顿后,土体有向管壁移动的趋势,停工期间不能停止向管壁注入膨润土泥浆。
浅覆土大断面小间距矩形顶管施工的环境效应
深圳华强北至华新地铁站区间通道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机施工,具有大断面、小间距、浅覆土、上穿地铁隧道、下穿多条地下管线、多条顶管平行施工等特点.文章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注浆压力和机头作用的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改进,分析了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同样符合peck公式,土体损失在地层位移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随着多条顶管先后施工,地表沉降槽从v型分布向w型分布转变,地铁隧道竖向位移不断叠加;管棚的支护作用有效减小了地表变形和地下管线变形.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掘进施工对周围土体扰动的分析研究
作为一种地下非开挖技术,顶管法施工中,容易影响到管道周围土体原有的平衡,造成地面的沉降。结合郑州中州大道下穿顶管工程,对超大断面顶管掘进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控,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超大断面顶管施工产生的周围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复杂环境下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管线保护技术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张江高科站的1号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该工程的始发井、接收井宽度小,且进、出洞口区域存在重大市政管线,进洞口顶管离大口径雨水管线极近,施工难度很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线风险分析,详细介绍了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管线保护技术。监测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选择掘进机头,制定科学的施工参数,采取精密的管线保护措施,完全能够把管线及地面沉降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复杂环境下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管线保护技术
上海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东延伸段张江高科站的一号出入口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该工程的始发井、接收井宽度小,且出洞口、进洞口区域存在重大市政管线、进洞口顶管离大口径雨水管线极近、施工难度很高。该文结合工程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进出洞阶段及顶管施工过程中管线保护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1.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 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 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 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 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 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 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 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工法特点 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
矩形顶管施工的研究与应用
矩形顶管施工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文章着重介绍矩形顶管施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简要说明了大截 面矩形顶管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矩形顶管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1.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市政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双层隧道、过街人行地道、地 铁车站的进出口的联通道、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引水和排水管道工程等这类地 下隧道工程的发展,加上隧道掘进技术的日益提高,许多地下结构的断面尺寸越 做越大,同时为了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和节约成本,往往把断面形式做成矩形, 这些都为矩形顶管的应用创造了时机和条件。矩形顶管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的城市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矩形顶管施工的发展与应用 世界上最早的顶管法隧道是1826年开始建筑的英国伦敦穿越泰晤士河底 的公路隧道,隧道断面为11.4m×6.8m的矩形,由于采用人工挖掘方法,隧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2)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1.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 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 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 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 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 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 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 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工法特点 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
矩形顶管机及矩形隧道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矩形顶管机的选型、研制、矩形隧道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力管道、电力井施工
2、供电管道施工方案 本工程供电管道利用道路路基施工的im3挖机分别开挖沟槽、 井坑。在路基范围杂土退除后,即利用挖机进行供电管道、井沟槽开 挖,沟槽放坡按1:0.33控制,沟槽底宽两侧各比设计底板宽出 50cm控制,沟槽开挖土方视可否利用决定现场堆放或外运处理。 管道包管砼采用自拌砼浇捣,管道基础垫层砼模板采用15cm高 的槽钢,三角钢架支撑。排管部分硅采用竹胶板模板,钢管支架支撑。 隔块在公司预制厂预制后运至现场安装。管道铺设采用人工铺设,按 照规定间距加设隔离块,再浇灌c20硅,分层振捣密实。工艺流程 图(附后)。 供电管道施工方案 (一)、供电管道施工安排 供电管道工程视同断面雨水管线施工进度,紧随其后依次铺设。 横向过路管则在车道6%灰土成型后与其他公用管线同时铺设。 (二)、供电管道施工方案 供电管道施工安排在雨水管道铺设到位(沟槽回填)机
大断面矩形隧道偏心多轴顶管机的设计和应用
结合宁波开明街-药行街的矩形隧道工程,探讨了大断面偏心多轴设计开发的技术要点及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并对工程应用作出评估。
复杂环境下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施工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
为了研究邕江北岸ⅱ级阶地地区浅埋大断面(6.9m×4.9m)矩形顶管在复杂环境下长距离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依托南宁地铁1号线金湖广场站ⅲ号出入口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顶管施工过程,并与实际监测结果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在顶进过程中顶管机前方土体的主要扰动范围为两倍洞宽;②地表横向沉降曲线以顶管轴线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为三倍洞宽;③通过顶管机头上抬、加设注浆套板、管节减摩注浆以及合理的顶进参数,确保地表隆起和沉降量均在合理控制的范围内.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邻近管线附加荷载分析
本文使用梅德林解推导了分别由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推进力、掘进机及管道侧摩阻力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公式;利用温克尔模型假定,推导了矩形顶管施工土体损失带来的土体竖向附加应力公式。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研究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在邻近管线引起的附加荷载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管线所受附加荷载作用与管线和矩形顶管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并随着施工进程的开展不断变化。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港口与航道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