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胶体晶体及反蛋白质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研究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 2018, 8(12), 1119-1128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ms https://doi.org/10.12677/ms.2018.812134 文章引用 : 魏玉顺 , 罗春丽 , 闫卫国 , 刘姝昱 , 赵世锦 . 单层胶体晶体及反蛋白质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研究 [J]. 材料 科学 , 2018, 8(12): 1119-1128. DOI: 10.12677/ms.2018.812134 Recent Applic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Monolayer Colloidal Crystals and Their Inverse Nanostructures Yushun We
层层自组装修饰磁性纳米粒子及蛋白质吸附研究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天冬胺酸和聚乙二胺修饰到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上,并研究了修饰后的磁性纳米粒子的zeta电势变化和对蛋白质的吸附.先通过化学共沉淀的方法获得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了修饰.用tem表征了纳米粒子的尺寸.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修饰过程中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组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修饰过程对磁性纳米粒子的zeta电势的影响.zeta电势的正负和大小与表面连接的分子的带电性质有关.磁性纳米粒子的等电点接近中性.聚天冬胺酸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的zeta电势为负值.在聚乙二胺溶液的ph=11时获得的双层修饰的磁性粒子的等电点接近9,并且等电点随聚乙二胺溶液的ph的减小而减小.结果也表明在ph=7.4时具有不同表面电荷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选择性地吸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论文
论文 蛋白质工程——第二代遗传工程技术 背景: 目前,蛋白质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公认是第二代遗传工程技 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个生物技术公司genentech和cetus在这 个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工业上日益需要具有特殊性质的新的耐热、 耐酸碱的稳定蛋白质。酶是特殊类型的蛋白质,只能在较窄的条件(类 似于产酶的动物或植物细胞内的条件)范围内起作用。因此,酶很昂贵, 容易变性。要获得稳定酶,一个途径是蛋白质工程。 概念: 中文名称:蛋白质工程英文名称:proteinengineering 定义1: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 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 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 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能,常对已知的其 他蛋白质进行模式分析或采取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52张PPT)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52张PPT)
蛋白质工程在改造工业用酶中的应用
文章概述了蛋白质工程常用策略和用这些策略来改造工业用酶的基本特性(包括稳定性、活性、选择性和表面特性)及其在工业用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制备蛋白质芯片的玻璃表面修饰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用于制备蛋白质芯片的4种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对蛋白质的固定能力。方法 从蛋白质固定效率和固定蛋白质的反应性2个方面,对戊二醛修饰法、琼脂糖修饰法、巯基修饰法和聚赖氨酸修饰法进行比较。结果 4种修饰方法中聚赖氨酸修饰玻片对蛋白质的固定量较大,比醛基修饰的玻片约高315%;与醛基修饰相比,其反应性约高266%。结论 聚赖氨酸修饰的玻片较适合于制备蛋白质芯片。
不同方法修饰玻璃表面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对比
分别采用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戊二醛、多聚赖氨酸、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硝化纤维修饰玻璃表面,对6种不同修饰表面制备的蛋白质芯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合适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利用原子力学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通过点样蛋白于修饰后的玻片表面制备蛋白质芯片,比较不同修饰表面对蛋白质的固定效率和固定效果.结果发现:氨基、醛基、聚赖氨酸修饰玻片为二维平面结构,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硝化纤维修饰玻片其表面不仅有多孔结构,而且有一定厚度;琼脂糖修饰玻片所得的荧光强度最高,背景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制备蛋白质芯片的表面修饰方法.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人工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QSAR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计算系统,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谱图分析、药物分子药效预测、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等方面。文章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列举了国内研究者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qsar中的主要应用,并对以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素酶的蛋白质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极具应用前景。然而纤维素酶活性低、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纤维素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目前,对现有纤维素酶进行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该文对纤维素酶的蛋白质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大叶紫薇果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研究
对大叶紫薇果仁蛋白质与氨基酸进行了研究,测得果仁粗蛋白的含量为10.2%,其蛋白质组成为:清蛋白3.31%、球蛋白1.43%、醇溶蛋白2.09%、谷蛋白1.54%;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营养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根据模式蛋白质,应用化学分析法对果仁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设计和改造工业用酶
本文从改良热稳定性、最适ph、催化效率和底物专一性等方面介绍了用蛋白质工程方法设计和改造工业用酶的研究及其进展.讨论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和蛋白质工程研究的前景.
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
微小毛霉凝乳酶(mpc)是微生物凝乳酶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宿主bl21(de3),使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易错pcr技术对mpc进行随机突变建库,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优良蛋白特性的突变体,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菌种改造奠定基础。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设计和改造工业用酶
本文从改良热稳定性,最适ph,催化效率和底物专一性等方面介绍了用蛋白质工程方法设计和改造工业酶的研究及其进展,讨论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和蛋白质工程研究的前景。
橡胶/蛋白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析
将一种新型的以嫩江蛋白石页岩为主的纳米级蛋白石负离子添加剂添加到天然橡胶、颗粒橡胶、丁苯橡胶、标准橡胶、顺丁橡胶等各种橡胶中,对橡胶进行改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橡胶基体中,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产物不仅能够释放大量的负离子,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橡胶的硬度有明显的提高.所制备的橡胶材料是一种环保型健康的新型功能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PLZT反蛋白石材料
介绍了一种sol-gel方法合成plzt反蛋白石结构。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亚微米球人造蛋白石为模板,通过调整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plzt溶胶,再将溶胶前驱体填充在模板中。填充后的模板缓慢升温到750℃煅烧,排除有机成分并使plzt结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借助微球直径为400nm的模板得到孔隙直径在280nm的plzt反蛋白石结构材料。
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酶)改造及设计中应用的新进展
蛋白质(酶)的改造和设计是人类面对纷繁复杂自然界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自然进化的突发事件,是人类不断掌握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对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促进生物蛋白工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新型蛋白质(酶)改造和设计的新思路和实施过程,以及目前生物酶改造和设计的一些前沿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以期为生物酶或蛋白质的改造与设计提供借鉴。
TiO_2纳米管表面蛋白质-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及其结合强度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450℃热处理后经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钙磷的共沉积得到载有bsa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经检测发现,170nm管径的tio2表面比100和50nm管径的表面具备更好的矿化能力,ha的形成能力随管径的增大而提高.大管径表面得到的涂层结合强度高于小管径的,可达16.95mpa.经过真空预矿化的试样,涂层结合强度明显高于未经过预矿化的试样,且ha涂层生长速率加快.bsa与磷酸钙在真空预矿化后共沉积到氧化钛纳米管表面,短时期内形成bsa-ha涂层,是在钛基生物材料表面制备生物活性涂层的有效方法.
胶体凝胶与胶体玻璃的对比研究
文章介绍了在物理凝聚态研究中,采用胶体作为模型体系,通过实验的手段去研究并介绍胶体凝胶以及胶体玻璃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特征,并对二者的动力学差异、形成机制方面进行了比较讨论研究.
“真菌植酸酶蛋白质工程改造、表达优化及其应用评价”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2年1月17日.受广东省科技厅的委托,广东省农科院组织专家组对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完成的真菌植酸酶蛋白质工程改造、表达优化及其应用评价”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会议由该院科技处徐志宏副处长主持,暨南大学姚冬生教授担任鉴定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杨琳教授担任鉴定会副主任,鉴定专家组由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畜牧兽医总站的专家组成,
蝴蝶兰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初探
针对蝴蝶兰叶片蛋白质含量少且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特点,通过对总蛋白提取方法、银染方法的改进,以及双向电泳实验条件的比较选择,初步建立一套适用于蝴蝶兰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
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体镍
文章编号:1000-2243(2004)06-0706-05 直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体镍 喻辉,戴品强,林宇,周丽花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纳米晶体镍,用tem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镀镍层的微观结构.实验 结果表明,在瓦特型镀镍液中,添加适量浓度的糖精并提高电流密度,可以获得纳米晶体镍.提高糖精浓度 和电流密度,导致镀镍层的晶粒尺寸减小,显微硬度升高.同时,镀镍层形成了(111)和(200)双织构. 关键词:电沉积;纳米晶体;镍;糖精 中图分类号:tq153.1文献标识码:a synthesisofnanocrystallinenickelbydirectcurrentelectrodepo
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有序多孔堇青石材料研究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p(st-aa)微球,经自然沉降法制成胶体晶体模板,再利用胶晶模板法制备了有序多孔堇青石。利用ftir、sem、dsc、xrd等方法对p(st-aa)微球单分散性及有序多孔堇青石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a用量占单体总量的5.0%时,制备的p(st-aa)微球的单分散性及其胶体晶体微球结构最佳。经烧结去除p(st-aa)微球得到的有序多孔堇青石材料的孔径较单分散p(st-aa)微球稍小,约为200nm左右。当烧结温度为1200℃,多孔材料为α-堇青石相。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