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7-05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研究

格式:pdf

大小:572KB

页数:5P

人气 :69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研究 4.3

对耦合了热辐射的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空气在通道内向上流动时,随着浮升力作用的增大,对流换热能力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强的趋势;热辐射在换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对流换热能力的减弱而增强。数值模拟在浮升力影响较小时可以给出较好的结果,当浮升力影响比较大时,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有较大的偏差。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垂直放置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研究

格式:pdf

大小:588KB

页数:3P

文章采用激光影像放大系统,对垂直放置的100μm×800μm矩形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实验物系为乙醇-空气体系。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流型转换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观测到弹状流、液环-弹状流、液环流、液环-分层流、分层流和波状流,而未观察到气泡直径小于微通道内径的气泡流,其中稳定的分层流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矩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1018KB

页数:7P

以氮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水力直径为1.15mm的矩形小通道内的气液两相垂直向上流动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依次得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典型的流型图像。针对小通道内气泡之间相互无遮掩性的优势,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分形增强,检测气泡边缘并填充后根据提出的气相体积模型,得到两相流动的含气率。结合实验数据,根据分液相reynolds数把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本文实验结果。

编辑推荐下载

旋转矩形通道内湍流流动与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旋转矩形通道内湍流流动与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旋转矩形通道内湍流流动与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旋转矩形通道内湍流流动与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格式:pdf

大小:293KB

页数:5P

旋转矩形通道内湍流流动与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4.5

对旋转矩形通道内的湍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非稳态n-s方程的空间离散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法,时间推进采用二阶显式adams-bashforth格式.分析了旋转对通道截面上主流平均速度、截面流速以及截面平均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离心力的作用时,随旋转数的增大,管道截面的平均速度减小,平均湍动能减小,与静止时相比,旋转数为1.5时平均湍动能减小了33%;在考虑离心力的影响时,对于径向旋转轴向出流,平均速度增大,平均湍动能增大,而对于径向旋转轴向入流,结果相反.在旋转数为1.5时,与不考虑浮升力相比,对于径向旋转轴向出流,平均湍动能增大了17%,而对于径向旋转轴向入流,平均湍动能减小了43%.

立即下载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538KB

页数:6P

矩形内喷管塞式喷管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4.7

为了了解内喷管为二维矩型的塞式喷管性能,设计了一个二单元的实验塞式喷管,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数值模拟采用无波动、无自由函数耗散(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利用空气冷流实验方法评价了喷管性能。研究模型的内喷管喉部面积为4×60mm2,内喷管面积比为4,总面积比为24.05,设计压力比为500。计算得到了正确的流场结构和塞锥表面压强分布,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效率数值最大相差1%。模型的性能也比较理想:最大的推力系数效率为0.995,同钟型喷管相比,具有很好的高度补偿能力:从地面到高空,推力系数效率在0.97~0.995之间变化。不同压强比下全锥塞式喷管的塞锥表面压强分布规律,可以作为研究截短型塞式喷管塞锥压强分布的基础。

立即下载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956719 立即查看>>
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格式:pdf

大小:2.1MB

页数:6P

竖直矩形细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4.7

对宽度为1和0.1mm竖直矩形细通道内的沸腾换热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汽泡生成、长大和脱离的过程;用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相界面移动和变化对系统内压差以及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重力、表面张力和壁面黏性的作用。发现:通道宽度的不同对汽泡生长方式和汽泡形态产生很大影响,并由此导致临界热流密度的变化;表面张力在细通道沸腾换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重力;随着通道尺寸的减小,沸腾换热系数明显增大,证明了细通道有强化换热的作用;由于数值计算中进行的理想化假设,导致数值模拟的沸腾换热系数比现有细通道沸腾换热实验数据普遍偏高。

立即下载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6P

正方形小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垂直向上流动特性 4.4

辅助高速摄影仪对正方形小通道内氮气-水两相流向上流动进行可视化观察,对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典型的流型图像。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型图像进行了处理,检测得到气相的周长、面积,并通过提出的假想圆柱体模型计算和统计得到了截面含气率。将压降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典型的分相流、均相流压降模型预测值比较,结果表明,chisholm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两相流的压降变化,lee&lee关系式和dukler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低表观速度时的两相流压降。

立即下载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格式:pdf

大小:3.3MB

页数:7P

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4.5

对水平放置矩形截面螺旋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周角下的气弹演变过程和局部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其流动特性会随着螺旋周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同一工况下,不同转角气弹的运动速度、频率和长度分布不尽相同。重力和离心力的相对大小决定着内外壁面液膜的厚度,给出了同一条件下,不同时刻的液膜厚度的演变过程。最后对下降液膜的运动速度展开了分析研究,在螺旋上升过程中,液膜下降速度逐渐减小,在螺旋下降段,液膜速度明显增大。

立即下载
宽矩形硅微通道中流动冷凝的流型 宽矩形硅微通道中流动冷凝的流型 宽矩形硅微通道中流动冷凝的流型

宽矩形硅微通道中流动冷凝的流型

格式:pdf

大小:989KB

页数:7P

宽矩形硅微通道中流动冷凝的流型 4.4

对水力直径90.6μm、宽深比9.668的矩形硅微通道中的流动冷凝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宽矩形硅微通道中的冷凝,沿程主要有珠状-环状复合流、喷射流和弹状-泡状流等流型。在珠状-环状复合流区,冷凝液膜可覆盖通道竖直侧壁,而在通道长边上,仍然为珠状凝结。喷射流位置随着入口蒸气reynolds数的增大而延后,通道截面形状对流动冷凝不稳定性也存在很大影响。喷射流之后为弹状-泡状流,弹状气泡沿程逐渐缩短,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圆球形气泡。冷凝通道的平均传热系数将随着入口蒸气reynolds数的增大而增大。

立即下载
内插梯形扰流片的矩形通道内涡流和传热特性 内插梯形扰流片的矩形通道内涡流和传热特性 内插梯形扰流片的矩形通道内涡流和传热特性

内插梯形扰流片的矩形通道内涡流和传热特性

格式:pdf

大小:1.4MB

页数:13P

内插梯形扰流片的矩形通道内涡流和传热特性 4.6

利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对带缺口的梯形扰流片进行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梯形扰流片的缺口位置及流动方式对矩形通道内流场以及传热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涡量、流线、流速分布、压力变化、湍流强度等的分析,揭示了扰流片强化传热的机理。结果表明,逆流时nusselt数比顺流时提高了21.7%,同时摩擦因子也提高了25%。顺流时内侧缺口绕流片提高了传热系数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阻力,而外侧缺口的绕流片降低了传热系数同时也降低了形状阻力。研究发现较低reynolds数下(10000<re<14000),逆流体现了较好的综合性能,但较高reynolds数下(14000<re<20000),带缺口的绕流片则表现更好的综合性能。由于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导致了绕流片顶端后缘产生自由剪切层并诱发了发夹涡;绕流片的前后压差导致了流场内流体的旋流运动,形成了两个纵向涡;扰流片背面的逆压梯度产生了回流并形成回流涡。纵向涡强化了壁面与流动中心的对流传递过程,发夹涡则强化了主流区的流动混合,两种涡的共同作用加速了壁面的热量交换,实现了强化传热。

立即下载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956719 立即查看>>
不同地基条件下矩形沟埋涵洞垂直土压力分析 不同地基条件下矩形沟埋涵洞垂直土压力分析 不同地基条件下矩形沟埋涵洞垂直土压力分析

不同地基条件下矩形沟埋涵洞垂直土压力分析

格式:pdf

大小:249KB

页数:4P

不同地基条件下矩形沟埋涵洞垂直土压力分析 4.8

在四种地基条件下,对刚性矩形涵洞进行施工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涵洞土压力变化规律,讨论沟槽宽度和地基刚度对涵洞顶垂直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与回填土体弹模比相同条件下,洞顶垂直土压力系数呈先曾后减的趋势;填土高与槽宽比相同条件下,洞顶垂直土压力系数随地基与回填土体弹模比的增大而增大;地基弹性模量增大时,涵洞顶部的土压力增大.

立即下载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1005KB

页数:7P

窄缝矩形通道单相流动及传热实验研究 4.5

以垂直向上窄缝矩形通道内去离子水为流动介质,对单相等温流动及恒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单相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窄缝矩形通道内的单相等温流动特性及单相传热特性并未偏离常规尺度通道内的相关规律,采用经典理论解或关系式能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

立即下载
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格式:pdf

大小:295KB

页数:3P

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4.4

本文以锅炉干排渣装置为背景,对抽象的理论模型具有隔板的平行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表明,在re>1000时应采用非稳态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re>500时,自然对流机制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数值计算给出了不同re时的进出口无量纲压差、局部的nu_x和平均nu以及流线图。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干排渣装置中流动和换热特性提供参考。

立即下载
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研究 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研究 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研究

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550KB

页数:6P

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研究 4.8

采用ansyscfx商用软件对带肋矩形直通道内的冷却空气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文献[4]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雷诺数re和肋片角度对努塞尔特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nu数计算平均值与实验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但计算结果大于实验值;由于肋片的扰流作用,在两个肋片之间的壁面区域产生了两个旋涡,强化了冷却空气与固体壁面的换热;随着re数的增大,nu数增大,平均摩擦阻力系数也增大;当肋片角度在45°~60°之间时,冷却通道的强化对流换热效果最好。

立即下载
钙质砂地基中桶形基础垂直动载响应实验研究

钙质砂地基中桶形基础垂直动载响应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377KB

页数:6P

钙质砂地基中桶形基础垂直动载响应实验研究 3

钙质砂地基中桶形基础垂直动载响应实验研究——首先进行了垂直静极限承载力实验,为确定垂直动载荷幅值的选择提供参考。然后重点针对栽荷幅值和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的室内小模型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垂直动载下桶形基础在钙质砂地基中的响应特点。...

立即下载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956719 立即查看>>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格式:pdf

大小:1.0MB

页数:6P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汽泡生长和脱离研究 4.7

可视化研究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和脱离对于揭示窄缝通道内的沸腾传热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速摄影仪从宽面和窄面可视化观察了常压条件下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核化生长和脱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汽泡在核化点生长时,汽泡底部与加热面存在一小的接触面,总体而言,汽泡在生长过程中基本呈球状。在相同热工参数下,不同核化点处汽泡生长规律基本相同,但汽泡脱离直径相差较大。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速率小,脱离时间较长,可采用修正的zuber公式预测窄缝通道内汽泡生长直径。在同一拍摄窗口内,统计分析了热工参数对汽泡平均脱离直径的影响规律。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随入口欠热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随主流速度的增加,汽泡平均脱离直径减小。

立即下载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滑移汽泡运动特征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滑移汽泡运动特征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滑移汽泡运动特征研究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滑移汽泡运动特征研究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5P

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内近壁滑移汽泡运动特征研究 4.3

采用高速摄像仪从宽面和窄面立体可视化观察了滑移汽泡的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汽泡脱离核化点后都沿加热面平行滑移,在低热流密度下存在典型滑移汽泡现象。滑移汽泡形状总体呈球形,其前后接触角相差不大。汽泡脱离后初始一段时间内,滑移汽泡速度增加的较快,一定时间后,其速度值超过了当地流体速度。随着运动时间的继续增加,滑移汽泡基本呈匀速运动。滑移汽泡的直径越大,其运动速度也越大;主流速度越大,滑移汽泡平均速度越大,且主流速度增加后,滑移汽泡速度增加较快。

立即下载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3KB

页数:5P

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4.6

基于换热器小型化的研究背景,对水在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并利用实验结果对常规通道和窄通道的两相摩擦压降计算的6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于常规通道的关系式已不适于窄通道中流动沸腾压降的计算,而基于窄通道的zhang-mishima及sun-mishima关系式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利用分相流方法得到的分液相摩擦因子计算式中chisholm系数c与martinelli参数x存在指数关系,且随着质量流速的变化也有所不同,据此给出了新的分液相摩擦因子的计算方法,新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立即下载
矩形顶管地下通道的设计 矩形顶管地下通道的设计 矩形顶管地下通道的设计

矩形顶管地下通道的设计

格式:pdf

大小:4.7MB

页数:5P

矩形顶管地下通道的设计 4.6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无障碍的立体化交通成为时代的主流。对于人行系统,地面上的人行天桥在景观上的劣势亦逐渐被地下过街通道所代替。同时,考虑到不影响交通或尽量减小施工过程对交通的影响,非开挖方式,例如管幕管篷法、顶管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在短距离、管线多的地下工程中。对于规模不大的人行地道,顶管法几乎成了地下过街通道施工方式的首选。该文以某人行过街通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矩形顶管法的设计过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立即下载
颗粒物在矩形管道内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颗粒物在矩形管道内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颗粒物在矩形管道内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颗粒物在矩形管道内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5P

颗粒物在矩形管道内流动的PIV实验研究 4.4

对水平管道内颗粒物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不同的气体流量下,对矩形管道在两种不同结构下的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平直通道和带肋通道中气体及固体颗粒的时均速度场,并分析比较了管道结构及气体流量对速度和粒子沉积的影响,发现加肋有助于粒子的沉积,且使通道内流动状态发生了较大改变。对深入了解管道内气固两相流动状况及数值模拟结果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立即下载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447KB

页数:未知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4.6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实验,研究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工质流动参数,分析沿流动方向的壁面温度分布特性和测温点处的局部换热系数。实验表明:以对流沸腾为主的阶段,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入口温度对于换热系数基本没有影响;当干度χ0.1时,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以核态沸腾为主的阶段,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而略微上升,随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立即下载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240KB

页数:未知

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过渡特性实验研究 4.3

针对光滑窄矩形通道内简谐脉动流层流-紊流(re范围为750~4450)过渡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脉动流加速阶段,摩阻系数大于稳态摩阻系数,而在减速阶段摩阻系数小于稳态摩阻系数。womersley数对层流-紊流临界re有显著影响,在脉动流加速阶段,临界re随womersley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在脉动减速部分则相反。通过实验拟合出一适用于预测临界转捩点的经验公式,且与稳态有着良好的衔接。

立即下载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格式:pdf

大小:315KB

页数:未知

矩形通道内脉动层流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4.5

针对简谐脉动层流条件下矩形通道内的阻力特性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基于脉动条件下矩形通道内层流流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脉动周期、脉动振幅等因素对摩阻常数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脉动层流摩阻常数与脉动周期、脉动振幅、通道高宽比和流体性质有关;层流摩阻常数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脉动周期越小或相对振幅越大,层流摩阻常数的峰值越大、谷值越小,层流摩阻常数脉动的幅度越大。

立即下载
U型圆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U型圆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U型圆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U型圆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格式:pdf

大小:340KB

页数:未知

U型圆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4.5

本文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混合对流作用下u型管管内的换热特性,分析了管内截面自然对流对管内层流换热的影响及主流速度、壁面热流密度和u型管倾角等参数对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强制对流相比混合对流作用下其管内换热系数显著增大;在混合对流作用下,随壁面热流密度增大,管内换热增强,但随进口流速或u型管倾角的增大时,管内换热减弱。

立即下载
矩形通道内层流脉动流动相位差分析 矩形通道内层流脉动流动相位差分析 矩形通道内层流脉动流动相位差分析

矩形通道内层流脉动流动相位差分析

格式:pdf

大小:264KB

页数:未知

矩形通道内层流脉动流动相位差分析 4.7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大宽高比矩形通道单相低频脉动层流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率流量脉动未引起流体的速度分布变化,压降与流量间存在相位差,相位差仅与通道窄边尺寸、流体粘性及脉动周期相关。脉动周期及流体粘性越大,相位差越小;窄边尺寸越大,相位差越大。通过建立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

立即下载
彭灿

职位:电气给排水暖通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文辑: 是彭灿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垂直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