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餐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调查分析
目的识别、分析某餐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并对其卫生预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各项监测指标中除送风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为0.11mg/m3,超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学要求。结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评价,该餐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
宁波市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加强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方法:对宁波市16家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和监测,共抽检样品310份,其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64份,合格59份,合格率为92.18%;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64份,合格9份,合格率为14.06%;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64份,合格19份,合格率为29.68%;冷却水嗜肺军团菌11份,合格8份,合格率为72.72%;冷凝水嗜肺军团菌11份,合格11份,合格率为100.00%;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32份,合格32份,合格率为100.00%;送风中细菌总数32份,合格23份,合格率为71.88%、送风中真菌总数32份,合格23份,合格率为71.88%。结论: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堪忧;须加大对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管。
某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目的准确识别集中空调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为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风险评估法等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该酒店3楼风管内表面和7楼送风中的真菌总数各有1个采样点超标,14楼送风1个点的细菌总数和2个点的β-溶血性链球菌超标,其余所测指标合格。结论该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必须经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某市大型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市大型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以后的卫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商场中的传播。方法监测大型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口。结果笔者所在市部分大型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共监督抽检大型商场超市8户,合格5户,合格率为62.50%。其中风管卫生状况合格率为67.30%;冷却水、冷凝水水质合格率为68.20%。主要原因为通风管道内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清洁消毒。结论调查结果表明,笔者所在市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指导。
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各类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后的空调送风进行卫生检测,了解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情况。方法抽取广州市35家公共场所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检测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微生物指标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微生物指标。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空调送风中pm10、细菌总数均值超标,超标率达54.6%和37.5%;而送风中真菌总数超标率为7.3%,均值未超标。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均值为2.12g/m2,所有检测点结果全部合格;真菌总数均值低于标准限值,超标率为1.9%;细菌总数超标率较高,为7.7%,均值也超标,为215cfu/cm2。各类公共场所中医院和图书馆卫生状况较好,办公楼次之,商场、宾馆酒店和餐厅最差。结论广州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卫生状况较好;空调送风pm10浓度较高且存在微生物污染;而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较好可能与其使用了中效过滤器有关。因此应切实加强相关卫生监管,同时加大商场、宾馆酒店和餐厅等人群聚集场所的监管力度;加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调送风的清洁过滤。
义乌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也越来越受重视。义乌是一个新兴发达的商贸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公共场所缤纷繁杂。为了解义乌市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2—2013年抽取了35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系统进行卫生检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义乌市内具有新风补充和冷却塔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有55家。2012—2013年采用分层随
某地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sars袭扰后,人们对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表现出空前的关注。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的要点分析
目的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以确保卫生学评价工作的科学、客观与公正。方法通过近3年全国各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工作情况调查及试点工作结果,从集中空调系统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以及卫生学评价的基础技术资料、具体评价方法、抽样与卫生检测、评价报告具体内容等方面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要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提出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改、扩建设计和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运行过程经常性卫生学评价、清洗后清洗效果卫生学评价的具体方法。结论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的要点分析及相应方法的提出,为卫生学评价这项新型公共卫生技术工作在危害因素分析、具体评价方法、现场勘察、抽样与卫生检测及评价报告具体内容等方面提供有效补充,为现行规范标准的修订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技术与社会效益。
南昌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调查
目的研究南昌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方法于2006年8—9月,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的要求,随机抽取南昌市10家宾馆(三星级及以上和三星级以下的宾馆各5家),检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积尘中细菌总数以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同时采集冷却塔中冷却水200ml,检测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结果送风中pm10、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90.1%和73.3%;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积尘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9%和86.7%;10家宾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有2家冷却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送风中细菌总数与对应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561,p<0.002)。结论南昌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大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调查
目的研究大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方法于2008年6—7月,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的要求,随机抽取大连市14家公共场所(其中宾馆7家、大型超市6家、游泳馆1家),检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管道积尘量、积尘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送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同时采集冷却塔中冷却水500ml,检测冷却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道内的积尘量和积尘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35.71%、2.90%、2.90%;送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超标率分别为42.68%、53.03%、28.79%;冷却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为27.3%。结论大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南宁市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调查
目的研究南宁市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年8—9月随机抽取南宁市6户三星级以上宾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调查,检测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结果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污染较严重,超标率达66.7%(4/6),真菌总数超标率为33.3%(2/6),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率为16.7%(1/6);风管内表面积尘量较高,均值达46.33g/m2,超标率为83.3%(5/6),真菌总数超标率为100%(6/6),最高值超标145.3倍,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6.7%(1/6);采集6份冷却塔水样,有1份检出ⅰ型嗜肺军团菌。结论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不彻底,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卫生管理。
昆明超市、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昆明主要超市、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情况并探讨原因。方法对昆明市主要超市、酒店共28家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对其污染指标管道积尘中微生物等污染指标送云南省疾控中心检验,检验结果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67.86要求进行评价。结果28家超市及宾馆、酒店使用的空调系统都不同程度存在污染的情况,其中严重污染的酒店、宾馆8家,超市1家,占32.14%,其余为中度污染占67.86%。结论昆明市超市和酒店宾馆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均存在有污染的隐患。针对昆明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前公共场所空调的现状,探讨如何对空调的卫生情况进行管理。
广西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现状,为全面贯彻《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有效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内新规定的擦拭法采样、实验分析方法,选择30家公共场所对其空调系统采集风管积尘进行积尘量及积尘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指标检测,共布点264个采集样品528份。结论广西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范围广且污染程度严重,急待进行综合治理
南宁市某星级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目的对南宁市某新建星级酒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以预防和控制其可能出现的健康危害因素。方法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2006)等有关标准和规范,对该空调系统的相关设施、设备及采取的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检测与评价。结果检测的各项卫生指标中,新风量、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风管内积尘量及其微生物、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送风中微生物经清洗消毒后复检合格;空调系统布局基本合理,但新风口、冷却塔位置设置不合理,酒店内及冷却水系统未安装相关消毒净化装置,存在一定卫生安全隐患。结论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条件及各项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规定,但需经再确认控制空调通风系统的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运行。
大连市某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卫生学评价
目的对某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卫生学评价,确保其设计符合要求。方法采用基本情况分析和现场调查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布局、平面布局基本合理,由于该超市空调冬季设计温度为16℃,低于国家标准的12~28℃,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结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并且在集中空调安装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政策与标准!"#$%&’()*+,*-,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 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规范公共场所集 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工作,制定本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投入运行的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 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 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0术语与定义 3.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对新建、改建 和扩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的预防空气 传播性疾病的评价。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常性卫生学评价 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对投入运行 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进行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 评价。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与卫生学评价
目的 调查评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各类公共场所20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查各部件清洁度;检测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含量。结果 20个空调系统的250个部件中,有24%有尘粒,5%有污垢,未发现菌霉斑;空调送风中污染物的平均日均值分别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012mg/m3,细菌总数291cfu/m3,真菌总数273cfu/m3,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分别有10%,5%的空调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超标;采集49份冷却塔水样,未检出军团菌。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卫生问题,应加强卫生管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安全监测调查
目的通过监测七类不同场所集中空调系统,为独山子区集中空调系统提出卫生安全预警,并为执法部门和管理经营都提示管理重点和方向。方法经过两年的连续监测,利用excell和spss数据统计,分析独山子七类环境场所不同类型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分析温度、湿度、季节等条件与空调系统空气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致病菌检出率与空气质量、湿度、温度、积尘量的关联性。结果空气合格率77%,就医和住宿场所合格率最低为53.0%和39.1%,文化消费场所合格率最高为97.1%,第二、三季度合格率高于第一、二季度,温度26℃~28℃时各项指标不合格率较高,湿度(rh)25%~35%时,各项指标不合格率较高。结论第二、三季度是监测重点时间,25m以下建筑高度积尘量检测值高,10m~25m空气微生物检出值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3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1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 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工作,制 定本规范。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投入运行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 统可参照执行。 3术语与定义 3.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集中空调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评价。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常性卫生学评价 依据国家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对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 统卫生状况进行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评价。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
深圳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目的:调查评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各类公共场所20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查各部件清洁度;检测新风量、冷却水中军团菌及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含量。结果:20个空调系统的250个部件中,24%有尘粒,5%有污垢,未发现菌癍;有35%空调系统新风量未达到卫生标准要求;空调送风中污染物的平均日均值分别为:可吸入颗粒物0.12mg/m3,细菌总数291cfu/m3,总数2.73cfu/m3,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分别有10%、5%的空调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超标;采集50份冷却塔水样,未检出军团菌。结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卫生问题,应加强卫生管理。
濮阳市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调查
2003年sars的流行引起人们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卫生状况的关注,为此,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我们于2004年8月份对辖区内使用集中空调的宾馆进行了调查。
深圳市某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况,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部分公共场所(3所医院、2家酒店、1所办公楼)的20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空调系统的卫生指标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所抽取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合格率为40.0%。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64.3%、74.5%、93.9%和100.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63.1%、100.0%、91.7%和100.0%。冷却水与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1.9%。[结论]该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定期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常州市住宿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掌握某市住宿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基础信息和卫生现状,从而为提高该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整体水平做好准备。[方法]根据2009年江苏省住宿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中有关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方面的评查内容自行设计调研表,详细、客观地记录每家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并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其有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空调机房符合卫生要求的占66.7%(12/18);对冷却塔既清洗又消毒的占27.8(5/18),没有一家单位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进行清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合格的占55.5%(10/1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档案管理的建档率为50%(9/18);通风管道的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52.8%(38/72);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近1/5。[结论]住宿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北京市朝阳区星级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星级宾馆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现状,笔者于2007和2008年对该区35家3~5星级宾馆饭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每家抽取2~4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项目包括送风口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及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
上海市黄浦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
上海市黄浦区有四星级及以上宾馆和大型商场近37家,选取中心区域相对客流量大、不同开业时间的宾馆和大型商场17家,连续3a对宾馆和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进行抽检,2006年检测10家,2007年检测6家,2008年检测8家,部分单位有重复。对2006年军团菌检出的单位隔年同期(每年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建模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