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高寒冻土地区青藏铁路特殊混凝土技术及应用
研究目的:对于常规环境下的混凝土技术和应用都比较成熟,但是在高寒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那曲工程中,由于工程所需的高寒冻土特殊地区的混凝土用量非常大(约55万m3),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地区,当地没有成熟的特殊混凝土配合数据,无法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混凝土保障。为了保证青藏铁路工程保质保量顺利进行,我们专门设立了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混凝土研究开发课题,研究开发能满足当地环境要求和青藏铁路工程需要的特殊混凝土。研究结论:通过高寒冻土地区特殊混凝土研发课题组的精心研究和开发,结合当地情况,最终研究出了适合青藏铁路要求的特殊混凝土,为以后类似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和观察,研究配置的特殊混凝土完全满足了工程实际需要,达到了使用要求。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
结合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对混凝土性能的特殊要求,介绍了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及拆模的施工工艺,提出耐久性混凝土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预控
青藏铁路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地基、片石层通风路基、热棒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 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铁路格拉段将 穿越约547km多年冻土地段,另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 坡湿地,全线线路海拔高程大于4000m地段约960km,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 线路最高海拔为5072m,为世界铁路海拔之最。“高原”和“冻土”问题是本线 的两大难题,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1】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冻结的状 态下体积膨胀,到了夏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冻土的冻结和融化交替出现,就 会造成路基不稳定,影响正常通车。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 有丰富的地下冰,水分产生迁移并具有相变变化特征,因
青藏铁路冻土地区乌丽山垭口段工程地质选线
青藏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区分布范围广泛,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线路通过时难以绕避。在翔实勘察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选线的原则,对多年冻土分布的乌丽山垭口区域线路方案进行比选。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施工技术
通过青藏铁路格拉段第3、第12标段结构物混凝土的施工,总结了高原冻土区混凝土为满足早强、耐久性要求应注意的问题,着重阐明为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泌水性、最小水泥用量、含泥量、水化热、裂缝而采取的措施。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发布实施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发布实施
冻土地区风的作用分析——以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为例
在广大的冻土地区,尤其是常年多风的冻土地区,空气与地面之间的热交换不仅仅表现为传导、自然对流和辐射。在风的作用下,地表上部空气的强制对流和表土层中的水分蒸发大大增强,对冻土层的热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像青藏高原这样的冻土地区而言,地面上1.5m处空气的年平均温度要比下附面层底的年平均温度低3~3.5℃以上;同时,对于表土层潮湿的冻土地区而言,水分的蒸发也将会带走土体中的大量热量。从冻土地区风作用的概念———冻土地区的风降低地表温度、促进下伏冻土发育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影响冻土地区风降温作用的诸多因素,给出在强风、表土含水量大的条件下,风作用表现得非常显著的结论。然后,通过对比、分析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的2个工程实例,验证了风的作用对冻土温度状况的重要影响。最后,给出了风作用在冻土地区若干基础工程实践中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以及利用风的降温作用来保护冻土的工程措施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初探
青藏铁路15标段处于高原永久性冻土地区,自然环境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高原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铁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造成影响表现为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对地表和植被的扰动、破坏,引起风力侵蚀、沙害,冻融侵蚀以及河道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为此本文就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四个方面的水保防护措施进行了论述
L型挡土墙在青藏铁路冻土地区的应用
l型挡土墙是一种新型支挡结构。通过在青藏铁路冻土地区设置试验段,分析了l型挡土墙的预制、施工准备工作、路堑开挖、吊装和回填、整坡等施工工序并提出施工要求。综合分析l型挡土墙现场地温测试试验所得数据资料,得出冻土融化深度变化的基本规律。l型挡土墙具有劳动强度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少、运输吊装方便等优点,便于机械化施工,满足高原冻土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的施工要求。
L型挡土墙在青藏铁路冻土地区的应用
49中国铁路chineserailways2008/08 青藏铁路 qinghai-tibetrailway 1 工程概况 在青藏铁路冻土地区修建道路工程(尤其是路堑工 程)需开挖冻土和使用支挡结构挡土。重力式挡土墙承 受变形能力差,在基础和墙后土冻融循环及冻胀力的作 用下,容易产生裂缝甚至倒塌;桩锚式挡土墙受冻土上 限控制,施工中对冻土扰动较大,稳定性差且工期长、 施工困难 [1] ;拼装式l型挡土墙具有轻型和柔性特点, 层号名称厚度/m土层状况 ①砂土2.1 棕色,松散,潮湿,上层为粉砂, 下层为砾砂层,2.1m见冻土 ②黏土6.7棕红色,硬塑,土质均匀,冻土上限为2.6m ③砂岩2.9棕红色,强风化,节理发育,岩 芯破碎,锤击易碎,含多冰 ④泥岩2.9棕红色,全风化,节理较发育,岩 芯较破碎,锤击易碎,含少冰 ⑤砂岩2.9灰色,
冻土地区青藏铁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控制措施
冻土地区青藏铁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控制措施——青藏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风蚀和冻融侵蚀,风蚀控制因子是植被覆盖度,冻融侵蚀控制因子是地表热干扰。中铁集团在青藏铁路15标段施工中,优化施工组织,对主体工程区、取土区、弃土区和临时用地区分别采取...
草皮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为防止雨水冲刷路基,保护路基边坡不受雨水浸蚀,工程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边坡的稳定,铺草皮是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1960年在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k1113+800附近修建了一段40m长的路堑草皮护坡工程,草皮是作为保温材料而应用在边坡工程上,草皮层保持了边坡冻土人为上限深度的稳定。1975年在风火山地区修筑了路基试验工程,在dk0+235处修建了一座一孔2.0m×
青藏铁路冻土区涵洞工程施工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涵洞工程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
1工程概况 中铁四局承担施工的青藏铁路15标段北起通天河dk1282+124,南至雁石坪dk1334+ 050,线路全长49.583公里,其中短链2.74公里。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320万断面方, 特大桥1座,大桥5座,中桥3座,小桥8座,涵洞64座,站场2座,正线铺碴14.2万方, 站线铺碴0.8万方,路基附属工程49.186公里。 本标段位于通天河盆地和布曲河谷地,海拔4600~4800m,全部处在高原永久性冻土地 区,沿线自然环境主要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高原生态系统。通天河盆地地形平坦,地势 开阔。布曲河蜿蜓漫流,盆地内局部分布沙地,植被稀疏,多年冻土层厚度5~40m。段内 高含冰量冻土段较长,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属高温极不稳定冻土,且线路多次经过冻融过渡 带。 2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防护对策 15标段线路处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本文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的特定环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结合具体工程分析了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取得的经验。
高原冻土地区青藏铁路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的特定环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分析工程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高原冻土地区青藏铁路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的特定环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分析工程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桩基础施工浅述
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工程,由于受地基土冻融作用、不良地质影响,桥梁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如何克服高原动土地区对桩基础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减少病害,本文作者通过在青藏铁路\"空介查曲大桥\"施工实践,对以上问题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青藏铁路混凝土养护技术
青藏铁路混凝土养护技术——介绍了青藏铁路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养护技术。在养护过程中对温度控制、养护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养护的施工经验。
热棒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路基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热融冻胀问题,确保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稳定,部分冻土地段路基应用了热棒技术。文章介绍热棒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施工后路基沉降的观测,实践证明采用热棒技术对多年冻土路基的地基稳定有较好的效果。
钻孔灌注桩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的应用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分析钻孔灌注桩对冻土层的热扰动机理,结合地温测试试验对回冻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回冻时间的因素,表明钻孔灌注桩适合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用。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500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气候及围岩条件下修建的最高海拔的隧道工程。在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下,隧道施工中保护冻土以及隧道的支护是本工程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以期为高原高寒地区隧道建设提供施工参考。
GSM-R技术在青藏铁路冻土地温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实时安全可靠传输青藏铁路冻土地温监测数据的需要,首先介绍gsm-r通信的基本原理,根据青藏铁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比较gsm/sms、gsm-r/gprs、cdma3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最终确定基于gsm-r的数据传输技术方案。并设计无线数据传输相关的协议、单片机软件和数据中心软件。经过工程应用证明,本方案具有设计简单、投资低、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等优点。
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基于埋设在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共8个地温测试孔3年来的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铁路路基下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规律以及填筑铁路路基施工对下伏多年冻土赋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近地表的地温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的多年冻土的地温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且向阳面与被阴面差别较大。多年冻土的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残存在路基中的热量逐渐消散,多年冻土上限下降会逐渐稳定。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及融化夹层的影响,多年冻土上限会逐渐稳定,但不会在短时期内上升到天然地面下多年冻土的上限水平。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技术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