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混凝土的基本特征,与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密切相关。通过气体吸附法试验,得到了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技术指标,研究分析了材料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当水胶比固定时,降低水泥用量同时合理提高机制砂替代率,有利于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合理增加机制砂或矿掺用量均可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负作用。
材料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混凝土的基本特征,与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密切相关。通过气体吸附法试验,得到了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技术指标,研究分析了材料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当水胶比固定时,降低水泥用量同时合理提高机制砂替代率,有利于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合理增加机制砂或矿掺用量均可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负作用。
材料孔隙结构对骨长入的影响
材料的孔隙结构对骨长入有关键性的影响。高孔隙率和大孔径有利于骨长入,但有损于力学性能。因此,在保证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探索最佳的孔隙结构是很有必要的。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特定的孔隙结构,为骨组织工程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条件。就材料孔隙结构对骨长入的影响,从离体细胞学研究以及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述。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粗骨料级配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粗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实验通过调整粗骨料的级配,研究其对机制砂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粗骨料级配,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当5~10mm含量为10%、10~16mm粒径的粗骨料含量为45%、16~25mm粒径的粗骨料含量为45%时,粗骨料空隙率最小为42.5%,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坍落度为200mm、扩展度为410mm、28d抗压强度为45.6mpa,抗压强度满足c40等级要求。
不同掺量特细砂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特细砂掺入量分别以0%、10%、20%、30%、40%、50%代替机制砂拌制混凝土,试验其拌合物性能,并成型进行抗压试验。试验得出当特细砂掺入量为20%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最佳,且其抗压强度最高,比掺0%的28天强度高2.7mpa,比掺50%的28天强度高6.3mpa。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精品资料
20×20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福建建材杂志》2014年第八期 1试验结果及讨论 1.1不同机制砂与河砂的比例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对不同机制砂与河砂的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 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 做到相同的混凝土初始流动性,具体实验数据 如表2、表3、表4所示。混凝土工作性能测 试结果显示,随着机制砂的用量的提升,为了 达到同样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及扩展度,外加 剂掺量需要提高,但混凝土经时损失依旧变 大,混凝土含
配合比参数对全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配合比参数对全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配合比设计参数(水灰比、砂率、胶凝材料用量、机制砂的级配与细度模数及含粉量等)对全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找出各参数的适宜取值,为全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强度、合理砂率及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量不超过10%的情况下,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机制砂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对石粉含量较为敏感,石粉含量为0%、5%和10%时的最佳砂率分别为36%、33%和30%;石粉的掺入降低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论述了国内外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从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干缩性能、抗渗性、抗冻性等方面阐述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石粉含量对C8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针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渗性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研究。实验表明,c80机制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撒系数均较低,随石粉含量的增加,氯离子扩撒系数呈线性增长;弹性模量随石粉含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5%含量以下时高于河砂混凝土;在早期,机制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60d以后5%石粉含量混凝土的干缩最小,试验证明,石粉含量在7%以下时,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较好,与河砂混凝土相当,一定量的石粉不会对混凝土渗透性与体积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针对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通过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之间及不含石粉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硬化体的力学性能、碳化和干缩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际工程检验其性能,为机制砂在工程应用中合理控制石粉含量提供参考。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
测试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与河砂泌水率随静置时间成对数关系变化;随石粉含量增加(水粉比降低),机制砂混凝土泌水率降低,泌水潜伏时间延长,泌水中沉淀物减少。
石粉含量对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对比研究了石粉含量对c3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制砂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粉,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得到提高。对于配制c30级的机制砂混凝土,石粉限值可依据标准适当放宽。
石粉对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针对目前人工砂生产和使用中丢弃石粉的做法,本文主要探讨了石粉用量对低强度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低胶凝材料用量的情况下,当石粉含量为24.8%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易性最佳。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 摘要:测试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与河砂泌水率随静置 时间成对数关系变化;随石粉含量增加(水粉比降低),机制砂混凝土泌水率降低,泌水潜伏时间延长, 泌水中沉淀物减少。 关键词:石粉;机制砂;混凝土;泌水 中图分类号:tu528.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550-(2007)02-0058-03 0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现有的天然砂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 设的需要,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机制砂与河砂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机制 砂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且大多级配不良,0.63~0.315mm颗粒偏少,机制砂与天然砂最显著的区别是 机制砂中含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对c25、c40、c60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早期开裂的影响,分析得出低、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合理范围。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综述
鉴于机制砂与天然砂材料特性及在混凝土中应用的不同,对机制砂特性、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尤其是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及特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浅谈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
随着逐年用砂量的增大,导致了天然砂出现即将资源枯竭的局面,因此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部分地区已经改严禁进行天然砂的开采。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天然砂往往价格都很高,且质量不敢恭维,因此利用人工砂代替天然砂越发重要。我国地域辽阔,卵石和石灰石分布遍及全国,将二者机械破碎,生产机制砂对于环保和成本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于机制砂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研究
西南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该地区河流中天然砂沉积少,采集困难,根据沿德高速工程情况,总结机制砂在高墩滑模施工及上部结构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机制砂,是指大石料经粉碎机粉碎,分级,可用于建筑上代替风化砂的石材。通常其颗粒表面粗糙、具有较多棱角,配置过程中不易使用。当机制砂投入使用时,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所需用水量相对于其他材料要大很多,在拌制过程中易离析,工作性差。通过对“不同石粉含量比例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用量少的情况下,在机制砂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数量的石粉,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边远山区道路的修建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缺少粉煤灰等材料的时候,为了利用当地有限的资源,配制出优质的混凝土,我们以机制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把石粉当作掺合料,研究了它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会超出其合理范围;石粉可以大幅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石粉是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机制砂混凝土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相应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弱电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