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套管接头电子束钎焊的组织分析
确定了不锈钢管件套接接头电子束钎焊的工艺参数,并获得了良好的钎焊接头。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电子束钎焊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缝区主要是固溶体组织和少量的化合物;母材区除了奥氏体组织外,还存在Cu元素的晶间扩散。
不锈钢方管套接接头电子束钎焊微观组织分析
选用合理的电子束钎焊工艺参数,获得了良好的钎焊接头。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料区主要是固溶体组织;母材区除了奥氏体组织外,存在铜元素的扩散。
不锈钢电子束钎焊和真空钎焊接头显微组织研究
本文采用bni-2、bпp-1两种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电子束钎焊和真空钎焊,并对其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钎料电子束钎焊形成的接头显微组织主要都是固溶体;bni-2钎料真空钎焊形成接头的显微组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位于母材附近的镍固溶体,另一部分是位于钎缝中心的化合物组织;bпp-1钎料真空钎焊形成接头的显微组织是由铜-镍固溶体和钎缝中少量的化合物相组成的.
不锈钢管板接头电子束钎焊
应用自主开发的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束钎焊系统,成功实现了不锈钢毛细管板接头的电子束钎焊。研究了电子束束流、加热时间、聚焦电流和扫描幅值等电子束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束输入功率密度的增加,钎角高度和bni-2钎料向毛细管壁的扩散深度都逐渐增大。在优化的电子束钎焊规范下,不锈钢管板接头钎透率100%,毛细管无溶蚀产生。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研究了电子束钎焊接头中各相的化学组成,钎焊接头主要由硼化镍相、硼化镍和硅化镍相、硼化铬相以及镍的固溶体组成。
铜-不锈钢套管式结构件的焊接
1.问题的提出如图1所示的铜-不锈钢套管式构件图样要求采用熔化焊接组焊,而内管与外管不锈钢及法兰盘铜合金之间虽然具有焊接性,但此类结构的焊接的确十分少见。因内、外管材质不同,其热导率、比热容等参数相差悬殊,对焊接工序及焊接工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工艺模拟试验,焊
不锈钢方管电子束钎焊工艺及组织分析
确定了不锈钢方管电子束钎焊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对电子束钎焊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可获得良好的钎焊接头。钎料区主要是固溶体组织。母材区除了奥氏体组织外,存在铜元素的扩散。
不锈钢毛细管管板接头真空电子束钎焊温度场模拟
针对管板接头构件的电子束钎焊特点,建立了一个三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钎焊温度场模拟,分析了各规范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选用设定的参数对工件进行钎焊,并用热电偶对工件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测量与模拟分析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铬青铜与双相不锈钢电子束熔钎焊接头形成机制
采用光学金相、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方法对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铬青铜与双相不锈钢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的焊缝组织为宏观均匀的fe在cu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相,熔钎界面上部形成了与焊缝及钢侧母材连结良好的一薄的α+ε相熔合过渡层,下部为钎合面。给出了铜钢异种材料电子束熔钎接头形成的结构和热作用条件,并基于组织结构分析和电子束焊接的特点,建立了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接头形成的物理模型,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分析认为,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组织结构的形成是由匙孔形熔池形成阶段、熔合过渡层形成阶段、钎缝形成阶段及最终组织形成阶段组成。
不锈钢管-管对接电子束焊接工艺
针对稳压器的电加热元件00cr17ni14mo2不锈钢管(φ22mm×2.5mm)的i型坡口对接结构,采用上聚焦方式的电子束焊接工艺,解决了焊缝内凸和表面塌陷的成型问题,实现了该结构的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试件按法国rcc-m规范进行外观尺寸检测、液体渗透检测、x射线检测、拉伸试验、弯曲试验、金相检测、铁素体含量测定及晶间腐蚀试验,未见任何缺陷,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螺纹套管接头
液压配件 ?hawehydrauliksehaweproducts-04-2017-5.21/2 螺纹套管接头 对于液压配件,有多种不同的连接部件以供选择,借助这些连接件,液压设备可在不 同的加装位置连接到hawe液压泵站和阀的压力管路上。 设备可通过变径接头组合。其他例如过筛和过滤器等配件可防止液压设备受到较大污 染物的影响,这些污染物偶尔出现,因此被称为杂散性污染物。 在液压设备中应用时,有以下液压配件: –测量设备,例如气压计,可用于监测压力 –控制仪器,如压力开关,可用于随压力变化的进行的开关转换 –此外,压力蓄能器也可供使用 特征及优点: ■结构紧凑 ■可集成入hawe模块化系统 ■工作压力最高至700bar 使用范围: ■通用液压系统 设备种类:变径接头 连接螺旋接头 筛元件 过滤器 气压计 结构形式:螺旋插装式管接结构形式
不锈钢锁母式气动管接头
不锈钢锁母式气动管接头
钛合金/不锈钢钎焊接头的组织特征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显微硬度、力学试验等检测手段,对ta17钛合金/ag95cunili/0cr18ni10ti不锈钢钎焊接头的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缝中不锈钢/钎料一侧,形成了三层金属间化合物钎缝组织;在钛合金/钎料一侧,形成两个组织区域;同时,银沿钛合金晶间扩散;在凝固钎焊接头的钎缝中,靠近不锈钢一侧出现了ti、cu的富集;靠近钛合金一侧cu原子的含量明显升高,钎缝中心区基本上是纯银;钎缝中除不锈钢/钎料扩散层外,其他各微区的显微硬度并没有增加;从钎缝断口分析也证明钎缝中靠近不锈钢一侧是接头最薄弱的位置。
宝钢经济型油套管接头产品开发及应用
油套管接头的性能是油套管管柱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其选用条件是根据油气田工况条件,采用api扣型和特殊螺纹扣型。对于低压低产气井,选用api扣型不能保证气密封性能,选用特殊螺纹扣型价格贵、成本高,因此,没有合适的扣型选用。宝钢根据油田低压低产气井工况条件,设计开发了经济型油套管产品,产品通过全尺寸实物性能试验,其上扣完整性、密封完整性、结构完整性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并在油田完成了下井试验,产品满足了油田实际工况的要求,实现了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钛合金电子束深熔焊接头的组织及缺陷
对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冷隔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区组织为马氏体α′相;热影响区由细晶区和粗晶区两部分组成,细晶区组织为初生α相+β相+等轴α相,粗晶区组织为少量的初生α相+针状α′相;母材区组织基本上都是长条状和块状的初生α相,其间分布着少量残余β相。对冷隔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不锈钢软管接头全位置焊接
不锈钢软管接头全位置焊接工艺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陈正标 陆元柱 文摘 介绍了不锈钢软管接头的特殊焊接结构、全位置自动管焊设备及自动钨极氩弧焊 工艺。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焊接工艺评定。 主题词 软管接头 焊接 工艺 1 引言 我厂产品不锈钢软管规格从通径dg4~ 102mm,共14种,焊接壁厚从δ1.5~3.5 mm,软管接头焊缝要求致密、耐高压、耐高 温和抗腐蚀。以往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 接头内易出现未焊透、夹钨及气孔等缺陷,影 响软管质量的稳定性。为了确保软管接头的 焊接质量,引进一台全位置自动管焊机。经对 自动焊头的改装,夹头的改进及大量的工艺 试验,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装配工艺及焊 接工艺参数,实现了软管接头的自动氩弧焊 接。焊缝内、外部质量均优于手工焊,确保了 软管质量稳定可
铝合金-不锈钢螺栓管接头复合火焰钎焊工艺及组织分析
铝合金-不锈钢螺栓管接头复合火焰钎焊工艺及组织分析
锰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接头组织和性能
锰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接头组织和性能
不锈钢管接头精密成形的工艺分析与实验研究
不锈钢管接头截面积变化大,成形和脱模困难。本文对其塑性加工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工艺实验,验证工艺分析结果。该零件采用温挤压成形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一次正挤压效率高,工艺力大;正挤-镦粗复合工艺则工艺力小,但效率较低。
不锈钢系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
日本钢管公司开发了含铬9%~20%的不锈钢系形状记忆合金(sma),并制成管接头,用于大楼内配管系统的连接。该公司生产的sma管接头材料的典型化学成分为:9%cr5%ni,14%mn,6%si,余为fe。该sma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属单向型,回复变形量最大值为4%,马氏体转变开始点为323k,奥氏体转变终止点为573k。耐点蚀性和耐均匀腐蚀性类似于430和420型铁素体不锈钢,表面具有稳定
不锈钢管接头的失效分析及其质量改进
通过实例对1cr18ni9ti钢管接头的泄漏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管接头的早期失效是由于其固溶处理不良所致。介绍了从表面产生沿晶腐蚀,晶粒相互脱离,大量沿晶裂纹形成,其中一些裂纹扩展,直至该管接头开裂失效的全过程。
不锈钢接头的宽间隙真空钎焊
采用先在钎缝间隙中预填合金粉,然后在钎缝外置放钎料进行钎焊的方法,解决不锈钢接头宽间隙的钎焊问题.当钎缝内预填316粉(或1cr18ni9粉)及用bni-1a(或bni-2)钎料钎焊时,预填粉不熔化,焊后保持原来的形状。钎料中的硼沿晶界向预填粉中扩散,在晶界处与铁结合形成fe2b,钎料获得固溶体组织。用bni-1a钎料钎焊钎缝内预填316粉时,钎绀缝强度高达504.7mpa。用bni-5钎料钎焊针缝内预填316粉时,针缝组织内的固溶体相中夹带少量的化合物相,钎缝的重熔温度高达1325℃。对同一种钎料而言,宽间隙针缝的抗拉强度与重熔温度有较好的对应性,即重熔温度高,抗拉强度也高。
硬质合金与碳钢电子束对接焊接头的显微组织
选用yg30硬质合金与45钢进行电子束对接焊复合试验,用扫描电镜、波长分散x射线谱仪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电子束电流小、焊接速度慢时,焊接接头易形成有害的η相,η相分布于yg30/焊缝界面区域,并聚集长大,η相层厚度约10μm;焊接过程中硬质合金脱碳和铁向硬质合金迁移是η相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锈钢管接头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对不锈钢管接头的塑性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温挤压—镦粗二次成形方案,并介绍了挤压模和镦粗模的结构、工作过程及设计要点。该模具已在实际生产得到验证。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园林工程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