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条M/B组织对低碳马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
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彩色金相技术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的方法分析板条M/B混合组织对10CrNi5Mo低碳马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厚板厚度方向各部位冶金质量差别很小。淬火冷却条件下,钢板表面获得单一马氏体组织,1/4部位和心部得到板条M/B混合组织。板条M/B混合组织较单一马氏体组织具有更小的亚结构和更长的大角晶界是造成心部获得优良低温韧性的原因。板条M/B混合组织能显著提高10CrNi5Mo钢的低温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但对强度影响不明显。
板条马氏体钢变形与断裂过程的原位观察
在备有拉伸装置的扫描电镜上,原位观察了低碳板条马氏体钢的变形和断裂过程。结果表明,板条马氏体的变形是以滑移方式进行的,位错沿滑移面的滑移受阻,在试样表面留下呈波纹状的变形带。在应力峰值前后,主裂纹开始起裂;在主裂纹扩展过程中,在主裂纹前面的薄弱区域如夹杂等会先起裂形成小裂纹或空洞,随应力加大相邻的微孔聚合、连接长大成新裂纹;在断裂过程中,裂纹在板条束界发生转折。尽管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小的试样起裂载荷大,不同晶粒尺寸马氏体组织的变形和断裂过程没有本质差别。
Ni-Cr-Mo-B超厚钢板表面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的韧性研究
研究了ni-cr-mo-b超厚钢板表面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对表面区域不同位置处取样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并借助om,sem,ebsd,xrd和正电子湮没谱(pas)等技术手段对马氏体组织及其亚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表面韧性异常恶化,马氏体组织中相对粗大的板条束和板条块以及较高的位错密度是其表面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
铜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抗菌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整体熔炼法在1cr13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适量的cu,测试其抗菌性、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并对断口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cu含量的增加,不锈钢的抗菌性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强度、塑韧性也随之提高,起到强韧化的作用。
10CrNi5MoV钢板条M/B组织亚单元对强韧性的影响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的方法对低碳nicrmov钢经不同冷却方式获得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crni5mov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内的组织经不同比例马氏体、贝氏体混合后,强度变化不大,而韧性随板条束和板条块尺寸的减小而提高,此时单个板条的宽度在0.38μm左右。进一步研究表明,板条束界和板条块界对裂纹扩展具有相同的阻碍作用,且板条块宽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板条束。因此,本研究中的板条块可作为低碳马氏体钢对韧性起作用的组织控制亚单元,即板条块尺寸为控制韧性的"有效晶粒尺寸"。
回火工艺对热轧低碳马氏体高强钢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用盲孔法对不同回火工艺下热轧低碳马氏体高强钢板进行了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表明,450℃回火后,钢板的残余应力没有明显的降低,热应力的改变是影响此温度回火后残余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500℃和550℃回火时,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钢板的残余应力变得更加均匀。这是因为此温度下发生了组织转变,组织应力在回火过程中逐渐减小、均匀化。该钢种最佳回火工艺为回火温度500~550℃,保温时间3h。
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微观组织对钢板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低碳贝氏体钢不同回火工艺下金相组织与性能的研究,了解该类型钢的回火特性。在620℃回火时出现硬度峰值,在710℃回火出现硬度谷值,峰值与谷值相差不到20hv1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并得出二次析出和回火组织的转变是造成回火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履带板螺栓低碳马氏体强化处理
我厂m16×1.5履带螺旋采用45cr调质处理,机械性能符合螺栓技术条件10.9级(见表一)。由于强度较低,在预紧时只能承受30kgf-m的扭矩,超过时就有掉扣的现象,装机运行中出现螺栓拉长、折断,头部严重
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强韧化热处理和组织性能的研究
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强韧化热处理和组织性能的研究
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条的研制与应用
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条的研制与应用——系统研究了氟化物、大理石和硅酸盐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和抗气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药皮中氟化物、大理石和硅酸盐含量适宜时,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低,无气孔产生,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起好,...
高碳高合金马氏体钢回火过程连续性转变的内耗行为研究
高碳高合金马氏体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存在过饱和碳原子偏聚现象,碳原子偏聚于位错附近的间隙位置,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形式沉淀析出。通过内耗研究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snoek峰驰豫强度下降并消失,skk峰驰豫强度降低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宽化。由该结果可知由于大量碳原子偏聚于位错处,随后以细颗粒碳化物形式在位错处析出。随着回火温度增加,大部分位错回复消失及碳化物聚集长大,同时残余奥氏体分解产生硬化效应,使钢的硬度增加而韧性下降。
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条的研制与应用
系统研究了氟化物、大理石和硅酸盐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和抗气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药皮中氟化物、大理石和硅酸盐含量适宜时,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低,无气孔产生,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焊缝金属有良好的耐气蚀、耐磨粒磨损性能和抗裂纹性能。
低碳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亚区的组织特征与韧性
根据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亚区的热循环特征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示波器载荷冲击试验机检测焊接热模拟试样的冲击韧性,结合om,sem,tem以及ebsd技术对模拟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了不同亚区的显微组织特征与冲击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冷却时间t_(8/5)=30s时,各亚区的裂纹形核功相差并不太大,其值在40—70j之间.细晶区(fghaz)具有良好的止裂能力,裂纹扩展功高达122j;而部分相变区(ichaz)和粗晶区(cghaz)的裂纹扩展功较小,分别为51.8和17j.随t_(8/5)的延长,各亚区的裂纹形核功和扩展功均下降,其中cghaz的裂纹形核功和fghaz的裂纹扩展功的下降最为显著.不同冷却速率下,m-a组元尺寸和形态的变化是影响裂纹形核功的重要因素.对于裂纹扩展功来说,高冷却速率下,具有高密度大角晶界的fghaz具有良好的抗裂纹迅速扩展的能力,但当冷却速率降低,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而使裂纹扩展功下降.ichaz有效晶粒尺寸不均匀,并随冷却速率的降低,晶粒尺寸明显增大,裂纹扩展功下降.而在cghaz中原始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化,大角晶界密度的下降导致裂纹扩展功降低;随冷却速率的降低,原始奥氏体晶粒内的取向变得更为单一,裂纹扩展功进一步降低.
淬回火温度对6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镜对淬回火处理后6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80℃淬火后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有少量孪晶;1080℃淬火组织则全为孪晶马氏体;低温回火对980℃淬火后硬度的影响要小于其对1080℃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低活化马氏体钢激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对核聚变反应堆用低活化马氏体钢进行了激光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低活化马氏体钢进行激光焊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焊缝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硬度可达530hv;热影响区(haz)包括粗晶区和细晶区,粗晶区为粗大的珠光体,细晶区为细小的珠光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最低硬度为220hv;焊接接头有很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达775mpa。
热处理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缝熔敷金属性能的影响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高蕊赵云志 作者简介:高蕊(1984-),女,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硕士;毕业后一直在天津 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从事特种焊接材料研制开发工作。 摘要: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大型铸锻件最终回火热处理温度一般不超过600℃,因而其焊 后回火热处理温度要低于600℃,一般为550~570℃,这样造成其焊接区的强度,比正常回火热 处理温度下的强度、硬度偏高。在限制条件下,为了尽量降低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焊接 接头的焊后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焊后回火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延长 回火保温时间,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缝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组织的影响。 关键词: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焊缝熔敷金属;焊后回火热处理;强度;硬度;冲击韧 度 前言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优良的室温和低温力学性能、腐蚀疲劳强度 和动静态断裂韧
中低合金钢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相似性
评述了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研究进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定向倾转方法测定了中低合金钢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相邻平行下贝氏体板条绕公共密排晶面{110}b法线相对旋转54.7°或60°,因此使相邻板条呈近似{112}b孪晶关系,所有贝氏体变体与奥氏体保持固定的gt位向关系;平行的板条马氏体间以及板条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与下贝氏体的完全相同.用“双edgeon”方法精确测得板条马氏体及下贝氏体的惯习面均为{335}f型.中低合金钢中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具有相似性.
提高连板强度及B3钢热处理工艺试验:低碳马氏体应用
提高连板强度及B3钢热处理工艺试验:低碳马氏体应用
高韧性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焊接性研究
低碳微合金强化的贝氏体钢具备较高的强韧性及优良的低温韧性。通过对试验用钢的焊接工艺研究,分析了三种线能量条件下焊接接头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线能量达到28.8kj/cm焊接条件下,这种700mpa级别的钢材能够获得组织均匀、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焊接接头。
中国低活马氏体钢TIG焊温度场接头组织分析
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低活马氏体钢(chinalowactivationmartensiticsteel,简称clam钢)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单面双层焊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对clam钢tig焊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选用双椭球热源作为体载荷进行加载计算,并运用apdl参数化语言及生死单元技术实现了模拟过程中焊接热源的移动加载及焊缝金属的逐步填充.分析了clam钢在焊前预热情况下瞬态温度分布情况和熔池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clam钢焊后显微组织和焊接接头硬度进行了分析,为clam钢tig焊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低活马氏体钢熔化焊接头硬度与微观组织
针对4mm厚的中国低活马氏体钢,采用tig焊接方法分别对预热和未预热两组试样进行了焊接和焊后回火处理,对焊接接头的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焊缝区硬度值偏高,靠近母材的热影响区出现较窄的软化带;焊接接头金相组织为板条特征明显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未预热试样的马氏体含量与预热试样相比较,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晶内和晶界处分布大量的碳化物,焊缝区为尺寸较小的棒状,母材和热影响区为尺寸较大的颗粒状,接头的组织和碳化物的析出对焊接接头的硬度有很大的影响.
【9】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杨卓越1 王 建1 苏 杰1 熊建新2 (1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摘 要 借助x2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了0145%~1144%cu对(%):01068~01072c、18172~19106cr、9140~ 9146ni的304不锈钢-196℃低温拉伸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cu对304不锈钢-196℃应变诱 发ε马氏体相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u含量增至1144%时,在经低温变形的钢中未检测到ε马氏体相变。随钢 中cu含量增加,-196℃应变诱发α′马氏体相变倾向降低,致使应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流变应力低于低cu钢。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应变诱发
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Cu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时效温度对新型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时效温度对新型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连铸主要工艺参数对马氏体不锈钢方坯质量的影响
对马氏体不锈钢方坯中心疏松、缩孔及表面凹陷的成因作了分析,探讨了电磁搅拌等对减少中心疏松、缩孔及表面凹陷的作用,并根据攀长钢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全消防培训讲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