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韧度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制作了3组12根带预制裂缝的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并做了断裂试验,根据试验导出了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件断裂参数解析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韧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件的开裂荷载主要由混凝土主体结构所决定,最大荷载主要由混凝土内部配置的钢筋情况所决定;裂缝亚临界扩展相对值随着配筋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配筋率的变化对失稳断裂韧度有一定影响,但对起裂断裂韧度影响不大;配筋率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试件的韧性和抵抗失稳破坏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韧度计算模型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针对钢筋混凝土试件在三点弯曲作用下开裂截面的受力特征,在合理假定的前提下,给出了一种计算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的失稳断裂韧度的解析方法。然后,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初始缝高比α0(初始裂缝长度与试件高度的比值)分别为0.2,0.3,0.4,0.5的三点弯曲试件的最大荷载和临界有效裂缝长度,进而求得了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的失稳断裂韧度。通过对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发现失稳断裂韧度最大误差为4.915%,说明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三点弯曲梁的失稳断裂韧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缝高比α0对失稳断裂韧度的影响,发现失稳断裂韧度基本上不随α0变化,失稳断裂韧度可以作为材料常数,应用于裂缝扩展状态的判断。
钢筋混凝土受弯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根据适用于弯剪扭构件最小配筋率的界限条件,推导得出受扭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计算表达式。在一般房屋结构构件常用范围内,将计算结果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分析对比,并提出修改该规范有关条文的建议。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配筋率的研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配筋率的研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配筋率的研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配筋率的研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初探 (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初探 (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初探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初探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选用(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选用(一) 【摘要】配筋率是保证安全使用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合理确定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确保 建筑物安全并带来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文根据现行设计规范对结构的最小配筋率分析 探讨。 【关键词】钢筋砼结构;最小配筋率;受弯构件;带肋钢筋 【中图分类号】tu52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7-5123(2011)01-065-02 selectionofminimumreinforcementratioofreinforcedconcretebendingpart 【abstract】 steelratioofcapacitytoensurethesafeuseofthemainfactorstodeterminereasonableminimumsteelrei nforcement ratio,toensurebuil
基于材料价格的钢筋混凝土梁经济配筋率估算
近几年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总造价。文章通过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成本与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相关函数,采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推导出不同混凝土和钢材价格条件下经济配筋率的近似估算公式,并提出设计时对应于经济配筋率的初选截面尺寸建议计算公式。文章最后提供了相关算例。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文献的综述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文献综述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4级本科建筑工程曹培 摘要:1999年我国部分专家提出了“应大幅度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的建议, 其中证明我国可靠度过低的主要论据之一是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筋最小配 筋率与国外规范相比取值过低。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受拉和受压纵筋最小配筋率的 功能作了进一步研究,对各国规范有关规定作了较细致的对比分析。本文主要概括 介绍有关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最小配筋率、受弯构件 1.规范的规定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规范》)第9.5.1规 定:受弯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1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并说明受弯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f-b)
钢筋混凝土柱在长期荷载下的配筋率研究
钢筋混凝土柱在长期荷载下的配筋率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考虑卸载影响时,柱中混凝土将会产生拉应力,配筋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拉应力的大小,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通过简化的分析方法推导了卸载前后柱中钢筋应力与混凝土应力计算公式,并且在...
钢筋混凝土板纵向配筋率的探讨
钢筋混凝土板纵向配筋率的探讨
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通过引入与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有关的参数θ,推导出剪扭构件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率计算公式,并与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给出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文中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的剪扭构件最小配箍率与规范给出的最小配箍率基本一致,最小纵筋配筋率小于规范的规定值。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 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 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 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 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 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 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 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
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小配筋率文献综述
1 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文献综述 摘要:1999年我国部分专家提出了“应大幅度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的建 议,其中证明我国可靠度过低的主要论据之一是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筋 最小配筋率与国外规范相比取值过低。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受拉和受压纵筋最小 配筋率的功能作了进一步研究,对各国规范有关规定作了较细致的对比分析。本 文主要概括介绍有关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纵筋最小配筋率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最小配筋率、受弯构件 1.规范的规定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规范》)第9.5.1 规定:受弯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12和45ft/fy中的较大 值,并说明受弯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即按矩形截面的全面积计算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短梁的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通过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下的受弯试件测试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裂缝的发展、正截面开裂荷载以及极限荷载等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与跨高比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短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铸铁三点弯曲切口梁的抗断裂性能
铸铁类材料裂纹端部的断裂损伤过程区能简化为具有黏聚力的裂纹。为探寻带切口铸铁试件的最大承载力计算方法,用实验机对8种不同切口尺寸的铸铁三点弯曲梁进行加载实验,得到载荷随加载点位移变化曲线;计算各个试件断裂过程消耗功以及相应单位断裂面消耗比能。分别通过实验测得载荷和预制裂纹尺寸及等效裂纹长度,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根据黏聚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与双k断裂准则,得到该类材料结构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数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符合良好。
钢筋直径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纹宽度的影响分析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重要部件,而裂纹是决定构件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素,研究钢筋直径对裂纹宽度的影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构件关于裂纹宽度的计算公式,利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与最大裂纹宽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最大裂纹宽度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其增幅随着钢筋直径的递增而逐渐减缓。分析表明,钢筋直径是控制裂纹宽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进行受弯构件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不同抗扭钢筋配筋率对受扭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通过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了抗扭钢筋不同配筋率对受扭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受扭构件的承载力也随之增大,但其延性性能并非相应提高,即在配筋率较小或较大时,延性性能较差,属于脆性破坏,工程中应避免;在配筋率适当时,延性性能较好,应尽可能设计成为此种延性构件。
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分析的摄动法
基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的特征,分析了梁弯曲损伤后的固有频率特征向量和敏感性。其中,梁跨中截面刚度弯曲损伤系数对损伤后梁振动特征向量的增量最为敏感,并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电磁激振器扫频试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后基频随荷载的增加呈明显非线性降低,试验梁基频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有明显偏差,利用摄动分析法可以修正弯曲损伤梁刚度的误差,判别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程度。
HRB50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探讨
HRB50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探讨
01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功能与取值
01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功能与取值
钢筋混凝土平面构件的配筋优化
钢筋混凝土d区构件由于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以往多采用试验加经验的方法进行配筋设计,误差较大,结果多偏于保守。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构件,它的工作本质可抽象为由混凝土压杆和钢筋拉杆构成的、形状自由的拉压杆模型。引入一种新的结构优化方法"遗传演化算法"建立反映构件最实质工作机理的拉压杆模型,在所获拉压杆模型的指导下,拉杆位置布置受拉钢筋,压杆位置认为由混凝土承担,完成钢筋混凝土d区构件的配筋设计。首先以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为例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所求得的拉压杆模型配置的钢筋数量少于现行规范用量。另外这种方法还被证明能方便地找到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牛腿、框架节点等典型d区构件的拉压杆模型,并据此给出相应的配筋指导。
不同墩高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抗震性能影响
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了云南湃街渡大桥的桥梁结构力学模型。对模型的自振特性和动力时程分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墩高下桥梁结构振型特征和弹性时程分析,获得了刚构桥下不同桥墩高度的抗震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墩高越高,则桥梁刚度下降,整体结构越柔软。在前十阶振型中,3个模型均以横弯为主,桥墩较高时易形成平面外弯曲变形;桥墩较低时更多的是表现出横弯和竖弯墩高的整体性改变,且y方向最易出现失稳;顺桥向和竖向激励下,主梁弯矩随墩高的变化影响较小,而横向激励对主梁弯矩造成很大影响,墩高相同时,由于桥梁横向刚度小于纵向和竖向,因而受横向地震响应较大,是重点考虑区,而竖向地震激励作用更易增加结构的竖向位移和主梁的内力作用;桥梁地震内力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墩底处,主梁内力最大值出现在中跨跨中或主梁根部。
钢筋混凝土纤维强化塑料复合梁的弯曲失效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部位粘贴纤维强化塑料(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板,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随着载荷加大,在弯矩比较大的弯曲段经常出现钢筋层与frp板之间的层间开裂和失效.建立了多层复合梁的层间裂纹分析模型,并对其失效行为进行分析.在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linearelasticfracturemechanics)范畴内,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或裂纹扩展力)是两个重要参量.提出了拉伸弯曲组合梁的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弯曲平面假设研究了复合梁的变形与受力特点,计算和讨论了裂纹在不同位置时的能量释放率.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内饰结构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