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_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
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原位生成纳米SiO2,制备Si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粉体。利用FTIR,TG-DTG,TE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它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凹凸棒石表面存在无晶型的SiO2粒子的同时,凹凸棒石分散体之间也存在SiO2的聚集体,粒径大约在6~8nm,复合材料应用在硅橡胶中具有补强效果。
Si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
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原位生成纳米sio2,制备si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粉体。利用ftir,tg-dtg,tem,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它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凹凸棒石表面存在无晶型的sio2粒子的同时,凹凸棒石分散体之间也存在sio2的聚集体,粒径大约在6-8nm,复合材料应用在硅橡胶中具有补强效果.
OMMT/PU/HTV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钠基蒙脱土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有机蒙脱土(ommt)/pu/热硫化(htv)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htv硅橡胶相比,ommt/pu/htv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当ommt/pu用量为2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达到最大值。
凹凸棒石不同表面修饰对聚丙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凹凸棒石(atp)经过不同的表面修饰后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pp/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用氧化聚乙烯乳液包覆处理的atp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p相比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多提高了83%,提高幅度显著;拉伸、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11%和33%~45%;其中atp的质量含量为3%。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atp在pp中的分散情况,发现atp在pp基体中分散均匀,其中棒晶直径最佳分散尺寸为20~40nm。xrd测试表明:未处理atp和处理后的atp均有使pp晶粒细化的作用且不改变pp的α晶型,硅烷偶联剂和无规聚丙烯处理的atp具有较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氧化聚乙烯修饰后的atp对pp的晶粒细化作用不强,微晶尺寸减小程度不如其它两种表面修饰方法。dsc结果显示,atp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同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说明atp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氧化聚乙烯表面修饰后的atp对提高pp的结晶度效果最佳。
抗菌PV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ag纳米抗菌剂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抗菌剂与聚氯乙烯(pvc)均匀混合后混炼压片,制得抗菌pvc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zno/ag纳米抗菌剂的分散工艺,并对抗菌pvc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后的zno/ag纳米抗菌剂沉降率由94.0%减小到0.4%,亲油性和稳定性提高;抗菌pvc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99%以上,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
采用乳液共凝法制备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anrc)。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加入铵盐改性剂后凹凸棒石实现了有机化改性。将经过分散改性的凹凸棒石矿浆加入
橡胶/蛋白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析
将一种新型的以嫩江蛋白石页岩为主的纳米级蛋白石负离子添加剂添加到天然橡胶、颗粒橡胶、丁苯橡胶、标准橡胶、顺丁橡胶等各种橡胶中,对橡胶进行改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橡胶基体中,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产物不仅能够释放大量的负离子,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橡胶的硬度有明显的提高.所制备的橡胶材料是一种环保型健康的新型功能材料.
室温硫化硅橡胶绝缘纳米复合材料憎水特性分析
室温硫化硅橡胶(rtv-sr,简称rtv)在电气设备防污闪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在于其优异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为研究污秽成分和环境因素对rtv憎水特性影响,分析了静态接触角测量影响因素。用恒定湿热试验箱和紫外老化箱模拟不同外界环境,对污秽成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迁移时间和紫外辐照时间与rtv憎水特性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对比试验,借助接触角影像测试仪、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密和灰密对rtv憎水迁移性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和灰成分影响rtv憎水迁移速度及稳定后的静态接触角,长时间紫外预处理能加快rtv憎水迁移速度。研究结果可作为分析硅橡胶材料憎水性、憎水性迁移特性的参考,同时也为外绝缘材料憎水性试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试验依据。
川大成功制备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四川大学成功制备了含均匀分散石墨烯和石墨烯隔离网络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探索及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的探索及应用 摘要:纳米颗粒在塑料中的应用潜力很大,因为只要添 加很少量纳米填料就可起到添加大量的其它助剂更好的作 用。最近的数百篇有关纳米材料的论文表明,在改善塑料的 机械性能、阻隔性能、阻燃性能和导电性能方面,纳米材料 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粘土;碳纳米管;纳米石 墨片;阻隔性;阻燃性 [中图分类号]tq323.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还处于成长期,据预测,在未来几 十年内,它们将被证明是改变塑料工业面貌的最强有力的事 物。只要通过熔融共混或原位聚合在聚合物中添加2%~ 5%的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阻 燃性能将会得到戏剧性的提高。在提高耐热性、尺寸稳定性、 导电性方面,它们也能超越普通填料和纤维填料。 纳米尺度的增强塑料在汽车和包装业已经市场化,尽管 利润不是太高
PVC/改性埃洛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埃洛石纳米管(m-hnts)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埃洛石纳米管(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埃洛石纳米管表面负载了硅烷偶联剂;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hnts在pvc中分散均匀,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呈现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出韧性断裂的特征;实验表明,m-hnts对pvc同时起到了增韧和增强的作用,特别是使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与添加未改性hnts的材料相比,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模量;m-hnts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提高和加工性能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效果.
混合纳米复合材料涂层及其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710228113.0公布号:107012361a申请日:2017.04.10公开日:2017.08.08申请人: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沉积锌用稀土合金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运用领域。所述的电沉积锌用稀土合金阳极各组分按质量分数计为:稀土0.001%~0.050%,银0.2%~0.5%,余量为铅。制备方法为:将
蒙脱土/SBR纳米复合材料在轮胎内胎中的应用
试验研究蒙脱土(mmt)用量和加工助剂种类对mmt/sbr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mmt/sbr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轮胎内胎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入2份三乙醇胺、mmt用量为20份的mmt/sbr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与工厂内胎胶差别不大,耐热老化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较好,可用于制备轮胎内胎。
碳包铝纳米粒子填充硅橡胶制备散热复合材料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胶,碳包铝(c-al)纳米粒子为填料,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散热用c-al/硅橡胶复合材料。采用sem研究了c-al纳米粒子在硅橡胶中的分散情况;并研究了填料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热膨胀系数(cte)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l纳米粒子在硅橡胶中分散性良好;c-al/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c-al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填充体积分数超过50%时热导率开始下降,c-al适宜用量为总体积的50%;随着填料的增加,复合材料cte减小。tga分析表明,填充c-al纳米粉体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高于未填充硅橡胶。
纳米复合材料涂层不断发展
迈阿密abakan公司完成了它的pcomp纳米复合材料涂层增长和扩大战略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这包括增加安装了粉末微囊化装备使产量翻倍,增加更多纳米颗粒生产装备和烧结炉使产量扩大到每年18t。第三、四阶段计划产量扩大到每年60t,然后180t。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特性与制备的分析与研究
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及以上的不同性质的材料构成,具备该两种材料新的性质或者更加强的性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多功能的复合材料不断的被人们发现和制取出来,当今材料组分的研究更是已经进入了纳米级别的研究,从而赋予了这种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质。
蛭石-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采用球磨法对蛭石进行快速有机插层;再运用熔融挤出法制备出蛭石-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tem对该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证明蛭石以纳米片层分散在尼龙基体中,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缺口冲击强度均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当蛭石添加量为1%时,纳米复合材料显现出了增强增韧效应。
无机镍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纳米领域研究的热点。镍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在磁学、电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将它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等材料复合,一方面使其固有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利用其他组成和镍基材料的协同作用,可得到具有新特性的异质材料,因此研究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纳米材料的结构不同,其复合位置和复合方式均存在不同,本文按照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分别从核壳型、负载型、多节段纳米线3种类型对镍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在介绍这些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综述各种方法、各类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类似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借鉴。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硬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以蒙脱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适宜的有机物插层剂对其改性研制有机蒙脱土。利用高聚物pvc的亲油性,且运用插层技术将聚合物熔融插入有机蒙脱土层间,将蒙脱土片层剥离出来,使之纳米级地分散在pvc相中,从而制得硬聚氯乙烯(pvc-u)/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管材,管材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ft-ir和xrd也证实了蒙脱土已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此外,文中还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蒙脱土的加入提高了pvc的耐热等级。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甲级环境影响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