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实验技术的双射流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基于压力敏感漆(PSP)实验技术研究了具有双射流、圆孔和扇形孔的气膜冷却系统在主流湍流度为6%,吹风比分别为0.5,0.8,1.0,1.2和1.5时的冷却特性.圆孔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在吹风比为0.8到1.5范围内逐渐降低;而双射流和扇形孔在整个实验范围内随吹风比的增大而升高,这表明双射流很好地抑制了射流与壁面的吹离.在同等条件下,双射流气膜冷却效率优于圆孔,而低于扇形孔.实验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圆孔、双射流和扇形孔分别形成的肾形涡系、反肾形涡系和弱肾形涡系是形成各自气膜冷却特性的主要因素.
旋射流气波制冷机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旋射流气波制冷机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文章针对目前气波制冷机的接受管开口端存在较多熵增因素从而制约制冷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缺点,借鉴了透平膨胀机制冷机理,将现有气体分配器改型,融人旋射流作功机理,加大出流偏角,使射向接受管气体射流反冲膨胀作功,减...
复合增程弹头部喷流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头部喷流喷咀布局形式及喷流压力比对复合增程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实验马赫数为2.0、2.5和3.0,迎角为0~6°,喷流压力比为0~180,喷流介质为冷空气,喷咀布局形式包括3种不同的喷咀倾角和4种不同的喷咀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喷流后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下降(个别工况除外),升力系数增加,压心明显后移;喷咀倾角及喷咀数量增加,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均下降,喷咀倾角为30°、喷咀数量为4个时升力系数增加幅度最大、压心后移量最大,而其他喷咀倾角和喷咀数量时升力系数和压心的影响均基本相同;随着喷流压力比增加,复合增程弹阻力系数下降,而升力系数和压心变化不明显。
基于PSP实验的过程分析与应用探讨
为探讨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在软件开发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供的psp实验数据及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出psp的应用对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改善软件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将psp技术引入我国软件行业的应用意义,同时基于psp的原理,提出了开发单机版试验psp系统用于计算机教学实践。
矿用旋转射流气动风机的改进和应用
介绍了煤矿工作面上隅角旋转射流气动风机的新颖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该风机能有效吹排煤矿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和有害气体,是煤矿安全生产,改善局部劳动工作环境的一种新的技术设备。
带射流的收缩型通道内部换热特性液晶瞬态实验
将航空发动机进气道支板冲击腔简化和放大为一带射流的收缩型通道,并采用最新窄带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其内表面进行冲击换热实验,具体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孔径及孔间距变化对努赛尔数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射流雷诺数的增大、孔径的增大及孔间距的减少均使通道内部换热得以加强,但努赛尔数分布的变化及平均努赛尔数的增幅不尽相同;并且侧壁换热受孔间距影响最大,前缘换热则受射流雷诺数的影响最大。
大空间分层空调射流气流重合与卷吸特性研究
为了使大空间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模型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单股射流模型、动量守恒以及射流气流之间的交叉几何关系理论研究就显得很为重要;在讨论分层空调射流气流的速度重合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实际速度重合修正系数和平均速度重合修正系数两个定义;推导了各速度重合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的流量计算模型,得到了相应计算公式;编制程序计算了修正系数和射流流量,并且做了非线性多项式拟合.提出了一个表征弯曲的射流射程偏离水平距离的物理量.
射流气泡发生器喉嘴距优化试验研究
射流气泡发生器喉嘴距优化试验研究
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心锥气膜冷却结构的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实验
以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辐射为目的,针对某型涡扇排气系统构建1/3缩比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比较了中心锥有/无冷却的排气系统喷流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验证了中心锥冷却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尾向红外辐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锥表面在外涵气体冷却下温度降低,同时尾焰核心温度也降低.当涵道比为0.3时,在0°~10°范围内,气膜冷却中心锥体排气系统红外辐射降低24%~32%;在20°~90°范围内,红外辐射强度降低0.8%~2.1%.当涵道比增加到0.8时,0°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60%;20°~90°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3%~51%.
射流气浮装置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射流气浮装置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油田采出水是伴随着采油作业采出的经原油脱水分离后的含油污 水,这部分污水不仅含有石油类,还含有固体悬浮物、化学药剂等多种成分。需 要对油田含油污水作高效除油净化处理,使之达到回注要求。沙埝油田前端除油 工艺过去主要是采用重力沉降法,这对于含油≤40um的乳化油是难以奏效的,也 就造成2010年以前油田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一直很差。因此针对此含油污水特 性,在污水处理系统全面改造中选用了气浮除油装置。从2011年1月使用以来, 效果良好。 【关键词】沉降;含油污水;气浮;机杂;浮选剂;絮凝剂 1基本沉降理论 沉降是含油污水处理不可缺少的关键工艺。根据stocks方程: r___颗粒半径;η___介质粘度;ρ___水的密度;ρ0___油/固体颗粒密度 可以得出:沉降(浮升)速度与两相密度差成正比,与油珠/颗粒直径的平 方成正
四墙切圆浓淡燃烧器射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为了解四墙切圆燃烧中一次风的射流特性,本文采用实验室冷态模化实验,用pda测量了分别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和垂直浓淡燃烧方式的一次风射流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燃烧器高宽比的差异,水平浓淡燃烧的气流刚性较强,也说明当燃烧器喷口数量比较多时,在采用这种四墙切圆燃烧时,喷口应该采用分组布置,这样可以降低每组燃烧器的高宽比,提高气流的刚性,从而有效减轻气流贴壁的状况。此外,研究表明采用水平浓淡燃烧的贴壁风速较高,是应该予以关注的。
低温送风射流特性的研究
低温送风射流特性的研究——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空调房间低温送风的射流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空调房间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并计算了相同冷负荷条件下,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来满足空调负荷要求时房间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pi),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真假你懂的,双卡双待山寨PSP游戏手机
psphone游戏手机已经经历了多轮曝光,不过索尼和索爱还需要一段时间将开发成熟的ps游戏手机投入市场,于是就有山寨厂商抓住这个空缺推出了山寨psp游戏手机。
湍流度和吹风比对叶片前缘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影响
为了探讨湍流度对一种新型气膜孔射流气膜冷却影响,利用商业软件提供的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对湍流度分别为0.4%、10%和20%时的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进行数值模拟。吹风比变化范围为0.5到2.0。首先将圆柱孔射流冷却效率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计算得到了双出口孔射流气膜冷却下的流场、径向平均冷却效率。结果表明,湍流度和吹风比对冷却效率都有较大影响。湍流度为0.4%和10%时,最高冷却效率在吹风比1.0时获得;湍流度30%时,最高冷却效率在吹风比2.0时获得。吹风比0.5和1.0时,冷却效率随着湍流度的增加而降低;吹风比2.0时,冷却效率随着湍流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弯角扩压叶栅吸力面全域压力分布的PSP实验
基于自行组建的psp(pressuresensitivepaint)测量系统,采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psp,实验测量了来流马赫数分别为0.4和0.5时大弯角扩压叶栅叶片吸力面全域压力分布,并与传统测压技术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psp技术测量可以获得叶片表面全域的连续压力分布,具有空间分布率高、定量测量的特点;②叶片中部psp测量压力值与压力扫描阀结果吻合得非常好,但受到叶片吸力面曲率的影响,叶片前缘与尾缘附近的误差较大,最大误差为4.48%;③随着来流速度的提高,psp与压力扫描阀之间的误差逐渐减小.
圆形喷嘴射流对钢板冷却的数值模拟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fluent,采用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流热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对钢板控冷设备中常用的圆形喷嘴柱状流冲击换热进行模拟,得到在不同参数与边界条件下柱状流的换热特性以及喷嘴出口速度、出口直径、水温等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为钢板冷却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模拟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边界条件。
几何参数对带射流收缩型通道换热特性影响的液晶瞬态实验
采用窄带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将涡轮发动机进气道支板的冲击腔进行放大和简化后所得的收缩型通道内表面开展冲击换热实验研究,具体考察了射流孔孔径、冲击距以及通道高度变化对努塞尔数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径和通道高度的增大、冲击距的减小均使通道内部换热得以加强,但在侧壁和前缘的努塞尔数分布变化及平均努塞尔数增幅不尽相同;并且通道内部换热受孔径影响最大,受通道高度的影响最小.
火电厂双套管紊流气力除灰系统
简单介绍了火电厂粉煤灰气力输送的现状和主要方式;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双套管气力除灰方式的不堵管,能集中输灰,管道磨损小,自动控制,简单以及输送浓度高、出力大、距离长等特点,认为双套管气力除灰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SP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psp支护技术是一种三元复合支护结构,常用于土钉墙无法满足要求的基坑支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psp支护技术结构的设计和工作机理,体现了psp支护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基于PSP技术的五子棋网络系统的开发研究
本文运用p2p及其相关技术,分析与设计了五子棋网络游戏系统。通过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将p2p网络技术与五子棋智能对战程序相结合,对p2p五子棋对战系统及其组成模块——p2p网络与通信模块、对战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学物化实验报告__双液系的气_双液系的气_液平衡相图
范文范例指导学习 word版本整理分享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绘制常压下环己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t—x图),了解相 图和相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测定双组分液体的沸点及正常沸点的方法; 3.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 实验原理: 常温下,任意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体系称为双液体系。若两液体能按 任意比例相互溶解,则称完全互溶双液体系;若只能部分互溶,则称部分互 溶双液体系。双液体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还与双液体系的组成有关。 恒压下将完全互溶双液体系蒸馏,测定馏出物(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 组成,就能找出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成分并绘出t—x图。 通常,如果液体与拉乌尔定律的偏差不大,在t—x图上溶液的沸点介于 a、b二纯液体的沸点之间见图1(a)。而实际溶液由于a、b二组分的相互影 响,常与拉乌尔定律有较大偏差,在t—x图上就会有最高或最
玩的就是创意PSP趣味小应用
创意并不需要高深的技术,但要绝对趣味或实用。在psp丰富的自制软件中也不乏极其创意的力作,下面就为朋友们送上两款psp创意小软件。
全射流喷头与摇臂式喷头的对比实验
提出臂式喷头和全射流喷头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对比它们的参数。结果表明,全射流喷头步进角度和步进频率主要由导管长度决定,导管越长则步进角度越大,步进频率越小。对于臂式喷头,它的步进角度和步进频率的可改变幅度不大,因此全射流喷头具有一定优越性。提出了全射流喷头步进角度与管长之间的关系式,左右压差与导管长度和工作压力的经验公式。
微磨料水射流抛光硅片的实验研究
采用微磨料水射流对硅片进行抛光实验研究。根据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原理,通过设计实验,在选取合适磨粒直径和其他参数的条件下,采用微磨料水射流对硬脆性材料的表面进行抛光是完全可行的。并以正交试验设计为依据,分析在抛光硅片过程中,微磨料水射流主要加工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实验结果的相关指标,可知抛光效果较好,因此用微磨料水射流对硅片的抛光是可行的。
隧道射流通风效率的实验研究
针对隧道射流通风的通风效率较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射流风机出口处增设收缩管的方法。通过隧道模型实验和对隧道射流通风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此种方法在提高隧道射流通风效率方面有明显效果,并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一级消防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