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W电子测绘系统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中的应用
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进程中,截流戗堤左右头平面位置是一个动态轨迹。采用Trimble激光全站仪配合清华山维EPSW98电子测绘系统实时监测戗堤口门水面宽,方便、快捷、可靠且测量精度高,并解决了采用人工施测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还介绍了采用EPSW电子测绘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自动成图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出图效率,减少了出错环节。
声纳系统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中的应用
多波束测深及前视声纳系统在功效、水下布点密度、真实反应测区水下地物地貌特征等方面,与单波束测深系统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多波束测深及前视声纳系统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泥沙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中的水位自动测报系统
简述了三峡水位自动测报系统的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测控软件编制、安装、比测,以及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中的应用。通过对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以及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中的运用情况及比测结果,充分证明该系统不仅适合三峡工程这样的特大型水利工程,而且这种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方法、思路以及设备模式、运行管理经验,在其它工程,乃至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中同样适用,可以推广运用。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力要素变化分析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合龙。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地利用当今国内外成熟的可靠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水文监测技术,收集了丰富的水文信息。分析研究明渠截流期间坝区水文情势、导流底孔分流情况、明渠流态和流场、截流戗堤断面形态、龙口宽度、落差、流速等水力要素的变化以及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及时利用于施工决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洪水分析
为确保2003年6月三峡工程正式蓄水,第三季度第一批机组按期发电,三峡工程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实施了三期明渠截流。综合分析了截流施工期三峡坝址以上雨洪特性及明渠截流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复核了截流施工期设计洪水,并重点分析总结了明渠截流期各时段与截流关系密切的各特征流量出现机率,为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垫底加糙拦石坎施工
为降低导流明渠截流施工难度,上下游龙口段施工采用了垫底加糙拦石坎,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截流进占过程中抛填料的流失,确保了截流施工的顺利完成。垫底加糙拦石坎施工通过导航、定位控制系统的建立和严密的组织及管理,完成了垫底加糙拦石坎抛投施工任务。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水力学的计算研究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采用双戗立堵截流,上下游戗堤分别承担2/3和1/3落差,采用水力学计算确定相应落差分担关系下的进占协调关系和上下戗堤的龙口水力学参数,并对实际截流施工时的水力条件进行了反演计算。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与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实践
重点介绍了三峡导流明渠截流特性和施工截流措施。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实践,创造了筑坝技术的奇迹。围堰挡水发电效益也堪称水电建设之最。
三峡工程大江及明渠截流期间坝区河演分析
三峡工程1997年大江截流和2002年导流明渠截流,均引起了坝区河势及水流泥沙条件的改变。依据两次截流间(1997~2002年)的河床演变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坝区来水来沙、河势及河床冲淤变化情况。三峡工程坝区河段在两次截流期间,冲淤变化较大。1998年大洪水冲刷坝区河床泥沙达1413.7万m~3。之后的1999~2002年,坝区河床一直处于回淤状态,4a总计淤积了1046.14万m~3,仍未达到大江截流前的冲淤平衡状况。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水力要素实时预测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截流。截流过程中,由于实际水流条件、截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原设计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水文水力学成果对截流指导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明渠截流水文水力学实时预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长江截流过程中的体验,总结了水文水力学方法在明渠截流全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水力学计算分析
在深入分析截流龙口水文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口和导流底孔联算的水文水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流量级和不同口门宽的截流龙口主要水力学指标,有效指导了三峡三期明渠截流的实施,并受到了三峡工程开发公司高度评价。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导流明渠冲淤变化分析
根据大江截流期间监测、收集到的成果资料,对长江水全部改由导流明渠下泄,所观测到的大江围堰戗堤进占对导流明渠分流及流速流态的变化,河床冲淤及淤积量纵、横向分布进行了阐述,得到了该河段水流及冲淤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程序探秘
由于截流戗堤的坍塌问题,导流明的分流比和长江流量的不断变化,增加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的神秘感。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力图撩开三峡截流施工程序的神秘面纱,以便真实展现三峡工程截流成功的施工过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投标报价
本文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投标报价的实例,论述了科学务实的报价等策略在工程投标,实施中的作用。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实况及其分析
三峡大江截流实况表明,在大流量、深水、低流速河道中,采用平抛垫底、宽戗堤、降低戗堤水面以上高度,采用级配较均匀、连续的石渣及块石,全断面均匀抛投进占等措施是合理的,实现了安全截流。抛填水深、最大日及小时抛投强度均居世界首位,创下了单戗立堵截流施工中上、下游围堰戗堤同一日合龙纪录。截流施工中,航运畅通,实现了高质量大江截流工程,标志着我国截流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实践与三期截流安全进占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最突出的难点是由水深引起的大规模堤头坍塌以及由于大规模堤头坍塌而引发的堤头安全进点问题,为保障截流安全,施工中采取了预平抛垫底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三峡工程三期截流不仅具有大江截流的防止堤头坍塌保障安全进占问题,而且还存在攻克水力学难关的问题,因此,三期工程的截流难度将更大。本文拟通过总结大江截流经验,提出三期截流安全进占的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的系统分析
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在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规划中针对料场平衡优化、施工总进度和施工方案评审等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施工指导性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综合施工技术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分为水下填筑、水上填筑和防渗工程.水下填筑主要为导流明渠截流和水下围堰,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抛投强度大等特点,实现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解决了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防渗工程由防渗墙、帷幕灌浆、混凝土墙帽与土工织物组成,是围堰工程的关键项目,在此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与RCC围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土石围堰、三期rcc围堰是保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关键工程,工期紧、强度高、技术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本文从导流明渠截流和rcc围堰施工准备、资源配置、生产与技术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介绍其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及围堰水下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是世界上最困难的截流工程之一。它集高落差、大流速、大流量、流态复杂等多项超高水力学指标于一身,再加上施工场地狭窄、明渠河床光滑,给截流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截流材料的选取调配、抛投强度的高低,增加了水下自然边坡坡度控制的难度;单向进占、多拐点、加大了边线走向控制的难度。导流明渠截流及下游土石围堰工程水下填筑的施工质量,正是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通过严格的组织管理、系统的信息控制、科学的技术措施、合理的过程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通航及数值实验研究概述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实验室模型等有关明渠导流及通航的创新技术,改进了明渠体形,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明渠通航条件问题。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适应性试航成功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适应性试航成功
高流态混凝土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高流态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良好的抗分离性,间隙通过性和抗堵塞性等。针对这些特性,高流态混凝土主要被应用于管道底部,孔口周围,钢筋比较密集不易振捣的部位。高流态混凝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用振捣而能自密实。三峡水利枢纽电站引水钢管道布置在左厂1^#-10^#坝段,钢管直径为12.4m,每条钢管外包混凝土厚度2m,坝内上斜直段,上弯段,下弯段及下平段钢管底部相对平缓,周圈钢筋多为3-4层,钢筋量大且密集,按常规混凝土施工,难度很大,钢管底部振捣困难,不易填充,很容易出现脱空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充分论证和试验,将高流态混凝土这一新技术在此部位进行应用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为高流态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多卡模板在三峡工程的推广和应用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水电行业中,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存根本被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范畴,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改善工程的质量,工程外观也趋向于一次成型化,免装修工程越来越多,常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质量和施工要求,工程施工越来越要求机械化、简单化、速度化、安全化和美观化。d_(22)系列多卡模板集以上优点,且强度高、成型快、不易变形,保证施工外观质量要求,在三峡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城乡规划顾问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