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象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小尺度下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城市型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规划与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基于Arc GIS软件,将象湖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共提取9类景观斑块的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和斑块数目不均衡,以水体景观的斑块数量最少,面积却最大(占57.47%);有林地斑块数最多(609个),也是面积最大(占17.75%)的植物景观类型;(2)功能各异的5个景区共同构成了公园独特的空间格局,廊道密度适中(2.54 km/hm2),以水体、有林地和疏林景观为优势斑块;(3)景观斑块的形状格局较简单规整,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为8大类型的小景观斑块镶嵌在大景观斑块(即水体)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园林景观;(4)公园景观多样性指数为4.576 5,均匀度指数为0.606 6,破碎度指数值为3.996 1;这表明,在今后的景观保护和提升性建设中应增强主导景观的连接性,并注意不同景观类型的均衡性。
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以醴陵市2014年二类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以维持研究区的水文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构建森林景观分类体系,对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质量较高,作为涵养水源的优势景观类型:竹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与阔叶林景观中的中龄林、成熟林共占整个景观面积的57.1%,森林景观涵养水源能力潜力大,涵养水源能力较弱的灌木林景观面积占比41.98%;景观类型面积越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景观斑块面积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森林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森林景观多样性随着景观细分而增强,但在二级景观类型中,森林景观面积比一级景观中更加不均匀.松类景观、灌木林景观、阔叶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最强,斑块聚集程度越高.
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
以南昌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公园绿地空间数据库;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计算相应的景观指数.在对现有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与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有公园绿地的斑块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面积差异较大,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偏少,有效避灾面积明显偏低;通过大幅度增加斑块数、斑块面积,提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并适当提高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优化南昌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点-线-面\"格局,使空间分布更趋合理,有效增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灾避险功能;优化后的公园绿地的斑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大幅度提高,聚集度指数也明显升高,且相应降低了优势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更为丰富.
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研究区森林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为主;其他景观零星分布。各类景观斑块分布集中,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底;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为合理。
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以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io.0和fragstats4.2软件,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研究区森林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为主;其他景观零星分布。各类景观斑块分布集中,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底;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为合理。
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
文章通过研究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森林景观格局现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森林斑块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向破碎化、现有森林质量不高、纯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景观效果不够优化、森林生态服务空间格局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构建健康完备的森林景观格局,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
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
文章通过研究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森林景观格局现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森林斑块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向破碎化、现有森林质量不高、纯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景观效果不够优化、森林生态服务空间格局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构建健康完备的森林景观格局,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
大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大连市2005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定量研究了大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旱地景观是大连地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40.21%,斑块个数比例为7.62%,平均斑块面积高达5.53km2/个;林地和城乡用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为39.28%和12.89%,水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3.54%、1.83%和1.96%;滩涂、沼泽地及未利用土地的景观面积比例均不足1%。
福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以福州市5个公园的cad图纸为基本图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斑块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通过对各指数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福州市5个公园的整体绿地景观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福州市5个公园绿地斑块面积以中型、中大型为主,类型偏少,破碎化程度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公园绿地斑块的形状相对规则,边界较为简单。
基于RS与GIS的旗山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分析
基于野外调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旗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解译了研究区1996年、2002年、2010年、2015年4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及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人均支配收入等人文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6—2015年,竹类面积急剧减少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加,阔叶林面积急剧减少后趋于稳定,针叶林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建设用地主要向混交林转化,而混交林主要向阔叶林转化.1996—2015年间混交林和竹类斑块波动较大,竹类及针叶林受人为影响最大,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斑块数量波动较大,生态脆弱,破碎化程度先减小增加;其他景观类型连通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受干扰程度低;旗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减少后逐渐趋于稳定,聚集性有所增强,呈聚集发展趋势.人文因素是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地区总产值等因素影响显著;而在20年时间序列内,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恩施州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以恩施州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image和gis软件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利用生态学软件fragstats4.2计算景观百分比、斑块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恩施州地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以有林地为主,非林地、灌木林、宜林地和未成林零星分布,斑块分布聚集,斑块数目增多,形状较为复杂,人为干扰对森林景观的发展呈良性影响,且景观的结构合理.总体上,恩施州地区的景观异质性高,类型丰富,应继续保持森林景观的多样性.
辽宁省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指出了森林景观格局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础内容.辽宁省森林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全省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土壤条件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森林景观格局出现了显著的不同.因此,了解辽宁省森林景观格局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生态森林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总体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干扰,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相对较大,而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则相对缓慢.通过分析辽宁省森林类型的变化过程及景观格局,以期为该省森林景观的研究奠定基础.
扬州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方法,依照自然地貌特点,研究了扬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特征。土地利用分析表明:研究区自然地貌类型简单,主要由平原区和丘陵区组成。平原区面积和斑块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3.54%和73.71%;区内95%以上的耕地、水体、草地面积分布在平原区。整个景观组分中耕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8%。区内水网密布,天然河湖面积大,水体占总面积的19%。居民点数量最多,分别占总面积和总斑块数量的11%和61%。林地和草地面积仅各占1%。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高,景观均匀度指数不高,土地类型分配不均匀,在整个区域内表现为水田、居民点和湖泊为主要的土地类型,水田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平原区和丘陵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地貌特征指出:发展平原区林、农、牧、副复合经营的商品林建设,以低丘岗地植被恢复为主加强丘陵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及在整个区域加强和完善城市森林建设和\"三网\"防护林体系建设应成为扬州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本文选择崇明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1988、1997年和2005年卫片和航片进行了提取、分类和分析,并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基本没有变化,河流水体、农村居民点等不断增加,潮滩大大减少,城镇发展缓慢,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加剧,景观多样性稍有下降,均匀度上升。
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宁武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数据,对宁武县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宁武县优势景观为有林地、其他草地和旱地,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33.3%、26.4%和26%。其他景观类型面积较小,多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不足1%。各景观类型之间面积差异较大,这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有关。宁武县整体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是0.094、1.6175和0.509,说明宁武县景观发育较为成熟,异质性较强。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在宁武县景观生态规划方面给出了建议。
前郭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文章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调查与分析
相思湖湿地公园是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品牌的重要建设项目,既保护了湿地资源,也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就已完成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的相思湖湿地公园展开相关调查,对其生态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按照相关标准计算湿地景观特征指数,评价了其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相思湖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水域、林地、草地、沼泽、滩涂五种景观类型的数据可以看出:水域面积占到了52.74%,说明湿地功能显著;破碎度最大的是草地跟林地,分别达到了1.29和0.81,说明南宁市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提升工程效果明显.相思湖湿地公园是保护和利用当地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南昌市象湖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图文
南昌市象湖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图文
南昌市象湖风景区仿古建筑群侧记
说起南昌的辉煌,人们更多的会说它曾经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说起南昌的古迹,人们更多的会想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但是,你可千万不要遗忘,在我们南昌城西南隅,也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是南昌市象湖风景名胜区,其规划建设面积6.65hm2。这里的\"楼台亭阁\"、\"塔榭廊桥\"、\"轩庄宫菀\"追溯并凝固着江西的一段段历史,谱写着一部独特的历史华章。1一代代骄子,变迁赣鄱沧海桑田南昌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
浅谈园林景观要素彩叶植物的运用 ——以南昌大象湖湿地公园昌南大道以南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建设工程为例
本文以江西南昌大象湖湿地公园昌南大道以南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昌南大道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工程)中的彩叶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后发现该项目中运用的景观植物共计220余种,其中彩叶植物73种,占工程景观植物总量35%.主要有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双面叶及斑色叶5类,并用彩叶植物的造景原则、配植方法对昌南大道以南景观建设工程中彩叶植物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广西龙象谷景观格局分析及其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景观格局分析是城市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西龙象谷规划项目为例,对规划建设前后区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滨海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海阳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文章对滨海湿地的概念及其环境特征进行解读,并以典型滨海湿地——海阳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功能规划、生态保护和修复、市民活动空间设置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论述滨海湿地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
探究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以南昌大象湖湿地公园昌南大道以南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建设工程为例
在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苗木移栽的成活率直接影响景观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建成后的景观效果。笔者以南昌大象湖湿地公园昌南大道以南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昌南大道湿地生态保护带景观工程)中园林绿化工程数据为参考,探究如何提高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为江西后续植物景观建设工程提供参考数据。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景观格局分析
基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影响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计算热巴、阿安与仁达、珠安达与霍纳和克柯四大景观区的几种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四大区域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四大区域景观格局在总体上呈现"基底—廊道—斑块"的结构,珠安达、霍纳景观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热巴景观区和阿安与仁达景观区各景观指数都差别不大,破碎度指数比其他两个区域要小,说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低;克柯景观区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该区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结构受草甸单一景观类型支配。
城市景观格局与资源评价——以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景观是人类聚居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自然景观,具有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重要特点。城市景观资源的存在使得城市居民能够享受自然景观,同时带来愉悦感。以河南省南阳市城市景观资源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知识,对城市景观进行多角度评价。借助oifs数据处理法、swot分析法等,辩证讨论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突出该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分析对于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利用,有利于优化城市景观格局,进而推动城市的成熟与发展。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证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