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树脂化学镀Ni-P合金的超黑化研究
通过对ABS基树脂化学镀镍-磷层的腐蚀黑化,得到反射率在0.5%以下的超黑表面。以不同磷的质量分数的镀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腐蚀时间、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对镀层表面构造一种多孔结构的形貌特征的影响。通过对ABS树脂化学镀镍-磷层硝酸溶液腐蚀黑化前后电镜图,以及腐蚀镀层之间反射率的比较,得出磷的质量分数为5.2%~7.1%的镀层,在40℃硝酸溶液(1∶1)中腐蚀20~50s,镀层表面可以得到超黑的效果。
不锈钢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性能研究
讨论了不锈钢上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工艺,重点是不锈钢基体的前处理工艺、镀液温度和ph值。对镀层成分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力测试表明,用文中提出的前处理工艺对不锈钢基体处理后,再进行化学镀能获得性能可靠的ni-p合金镀层。
不锈钢化学镀Ni-P/Ni-W-P合金镀层的研究
讨论了316l不锈钢上化学镀nip/niwp合金镀层的工艺,重点是直接影响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关键过程———不锈钢基体的前处理工艺。试验发现,在前处理工艺中侵蚀活化液和预镀镍液的配方是最重要的。对2种镀层成分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力及硬度的测试表明,用本方法前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基体处理后进行化学镀能获得性能可靠的nip/niwp合金镀层。
火焰处理在ABS塑料化学镀Ni-P合金工艺中的应用
利用火焰处理工艺对abs塑料化学镀工艺的粗化工序进行了改进。通过选择合适的火焰处理工艺参数对abs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利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光亮ni-p复合镀层,其中ni、p质量分数分别为:83.21%、5.01%。
不锈钢化学镀Ni—P/Ni—W—P合金镀层的研究
讨论了316l不锈钢上化学镀ni-p/ni-w-p合金镀层的工艺,重点是直接影响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关键过程--不锈钢基体的前处理工艺.试验发现,在前处理工艺中侵蚀活化液和预镀镍液的配方是最重要的.对2种镀层成分和结构的分析、结合力及硬度的测试表明,用本方法前处理工艺对316l不锈钢基体处理后进行化学镀能获得性能可靠的ni-p/ni-w-p合金镀层.
塑料ABS表面低温光亮化学镀Ni-P的施镀分析
塑料abs是一种工程塑料,abs表面粗化、活化处理后,通过对施镀过程的控制实施了abs表面低温快速镀ni-p,其最佳条件为:niso4浓度20~35g/l,na2h2po2浓度25g/l,温度55℃。通过对镀层的xrd、sem和edax的分析,表明abs表面镀层均匀、结合力好、光亮。
不锈钢球阀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研究
采用与普通钢同样的方法对不锈钢球阀进行预处理,然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ni-p合金镀层呈胞状结构。镀层组成分析表明,ni、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37%和11.63%,其原子分数分别为80.04%和19.96%。研究了不锈钢基体、镀态和经过不同温度回火的涂覆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力及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层的显微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50℃时达到最大值,为1000hv。显微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镀态、不锈钢基体。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随镀层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00℃时达到最大值,为42.3n。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0%的盐酸、硫酸和盐酸与硫酸的混合酸中的腐蚀实验证明,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远远高于不锈钢基体,而经过回火后的涂覆层其耐蚀性比未经回火的低。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对不锈钢球阀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
化学镀黑色Ni-Cu-P合金镀层
采用化学镀法在钢铁件表面制备了黑色镍-铜-磷合金层。研究了发黑剂对化学镀层表面颜色的影响,及影响化学镀层性能的各个因素。最佳工艺为:28g/l硫酸镍,30g/l次磷酸钠,15g/l柠檬酸钠,1g/l硫酸铜,8g/l硫氰酸钾,15g/l醋酸钠,2mg/l硫脲,ph为7.0,θ为80℃,得到耐磨耐蚀、结合力较好的黑色ni-cu-p合金镀层。
Ni-P化学镀处理井下工具钢体表面的工艺研究
nip化学镀工艺流程是:表面碱液化学除油→表面酸洗除锈→表面清洗→表面活化→施镀→清洗→干燥。镀液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硫酸镍、次亚磷酸钠、缓冲剂(醋酸钠)、络合剂(乳酸)、增效剂(丙酸)、催化剂(氨基乙酸)和氨水。nip化学镀的工艺关键除镀前处理、正确的镀液配方和温度外,还必须控制镀液各组分浓度并处理老化镀液。按正确工艺处理的nip化学镀层,除了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耐腐蚀性外,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与基体较高的结合力,因此在井下工具的应用上取得满意效果
铝合金化学镀Ni-P前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化学镀ni-p可以改善铝合金易产生晶间腐蚀、表面硬度低、不耐磨损等缺陷,欲使镀层与铝合金基体具有很好的结合力,前处理工艺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正交试验,用极差法分析了活化和预镀镍各工艺参数对后续化学镀ni-p镀速影响的主次顺序,确定了活化和预镀镍镀液的最佳配方及各工艺条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增重法、热震实验和失重法等测试了采用最佳活化、预镀镍工艺所得镀层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活化、预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可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镀层组织致密均匀,耐蚀性优良。
不锈钢化学镀Ni-Mo-P合金
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mo-p化学镀层,并对其微观形貌、表面成分、晶相结构、耐蚀性、硬度、耐高温性及结合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mo-p化学镀层为散开或团聚的颗粒状结构;ni-mo-p化学镀层中的主要元素为ni和mo,还有少量的p,mo的析出抑制了p的析出;ni-mo-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硬度和耐高温性均比ni-p化学镀层的好。
碳钢诱导下的普通硬质塑料化学镀Ni-P合金技术
实验研究了碳钢诱导下的普通硬质塑料化学镀ni-p合金的操作方法、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对普通硬质塑料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钢诱导下的镀层质量较好,与硬质塑料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
不锈钢化学镀Ni-P合金在H_2S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1cr18niti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和无表面缺陷的ni-p合金镀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表明,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接近-0.1v(vs.sce),较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0.31v)提高了将近0.2v;腐蚀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镀层耐蚀性能优异,对基体不锈钢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螺杆压缩机壳体(HT200)内腔化学镀Ni-P合金
以材料为ht200的螺杆压缩机壳体为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化学镀nip合金过程中,络合剂种类、稳定剂的含量、ph值、活化处理及后处理等对镀层耐蚀性、含磷量、结合力、表面形貌等的影响规律。对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镀层性能良好
化学镀Ni-P合金技术在换热器管束防腐中的应用
通过对换热器管束表面的腐蚀原因、腐蚀形态分析以及ni-p合金镀层的形成原理及性能分析,提出化学镀ni-p合金技术是换热器管束表面防腐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对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聚四氟乙烯增强Ni-P合金化学复合镀工艺研究
本文对镍磷聚四氟乙烯(plotyertarflouorethylence,ptfe)化学复合镀的工艺、复合镀层的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复合粒子ptfe的用量以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活化作用。采用金相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检测等对ni-p-ptfe化学复合镀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ptfe粒子和表面活性剂后镀液性能稳定,镀层外观光滑平整,镀层内ptfe粒子分布均匀,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硬度较高。
SAM树脂对PC/ABS合金的改性研究
采用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sam树脂)代替pc/abs合金中的部分san树脂,研究了sam树脂在san树脂中的含量对不同胶含量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sam树脂代替一部分san树脂后,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sam树脂用量的增加略有增加,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基本不变,熔体流动速率降低。sam树脂引入后,pc/abs合金的综合性能变化不大,共聚马来酸酐的引入并没有起到增容作用,部分性能的提高是由于sam树脂与san树脂的分子特性不同引起的。
埋地球阀球体表面Ni-P化学镀工艺探讨
埋地球阀球体表面Ni-P化学镀工艺探讨
诱导体对304不锈钢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影响
为研究诱导体在304不锈钢化学镀镍磷合金中的作用,采用对比试验,对镀层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在施镀过程中用铝丝和铜丝作为诱导体,分别与不锈钢试样发生接触,诱导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使镍磷合金在基体上不断沉积。试验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并通过金相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铝丝、铜丝作为诱导体都能使不锈钢基体获得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光洁的ni-p镀层;但分析两种诱导体作用下的镀层硬度和耐腐蚀时间,可以得出由铝丝诱导作用得到的镀层比铜丝作用得到的镀层耐蚀性能好,镀层膜厚较大,硬度较高。
水曲柳单板表面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水曲柳单板表面沉积ni-cu-p三元合金,考察镀液ph值和施镀温度对镀后单板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各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含量,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后单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镀液的ph值在8.5~9.5范围内,所得各镀层均为微晶态,但cu和p的含量有所差异。镀液的ph值为9.25时,镀后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hz~1.5ghz频段达50db,镀层中cu和p的含量分别为9.73%和1.70%;镀液的ph值恒定,施镀温度由60℃升高至72℃,所得镀层均为微晶镀层,其中63℃施镀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木材表面完全被均匀、致密、连续的镀层覆盖,具有显著的金属光泽。
ABS树脂的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bs树脂的发展 abs树脂,学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又名丙丁苯树脂,是 苯乙烯系列树脂中发展与变化最大的品种。优良的抗冲性、高刚性、耐油 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电气性能,以及加工的便易性、价格的低 廉性,使其在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建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bs树脂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接枝法、化学接枝共混法和物理 掺混法三类,目前主要工艺方法是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 聚合法,其中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法已成为abs树脂最主要的生产工 艺。采用该方法生产abs树脂可通过调整掺混比例、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 生产多种品种牌号的abs树脂,技术先进可靠、产品范围宽泛,性能优良, 污染较小。 1946年美国橡胶公司采用掺合法工业化生产abs树脂以及1954年 美国博格一华纳化学品公司
PP化学镀Ni-Cu-P导电粉末及其涂覆ABS板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选用轻质聚丙烯(pp)粉末作芯材,在其表面化学镀覆ni-cu-p合金,制备出复合导电粉末并进行了测试。针对pp化学稳定性好、憎水性强的特点,采用了特殊的镀前处理方法。使用该导电粉末制备导电涂料并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板进行涂覆,对其电磁屏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p粉末镀层表面质量良好、电阻率较低,镀层电阻率随镀层中铜含量增加而降低;涂料涂覆的abs板的电磁屏蔽性能较好。
铝合金Ni-Co-P合金电镀工艺优化
在铝及其合金表面沉积ni或ni基合金,可以提高基体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铝硅合金基体上电镀ni-co-p镀层的工艺,得到了电流密度、镀液温度、ph值、电镀时间、镀液成分对镀层厚度、硬度、成分和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同时,还考察了镀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延长电镀时间、提高镀液温度和ph值时,镀层厚度和镀层硬度均增大;提高电流密度时,镀层厚度增大,但镀层硬度减小。提高电流密度、升高温度和提高ph值时,沉积速率增大。
偶联剂在PVC塑料化学镀Ni-Cu-P前处理中的应用
针对塑料化学镀过程中传统铬酸粗化处理工艺对环境及人体有害的缺点,选用偶联剂代替铬酸对塑料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钛酸酯类偶联剂ntc-4013种偶联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vc塑料经过kh560处理后可以获得亲水性良好的表面层。对偶联剂处理后的pvc塑料进行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xrd分析表明ni-cu-p为非晶态。用划痕法和弯折试验测试了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表面形貌,eds分析显示表面层由81.5%ni、15.3%cu和3.2%p组成。
钢铁件仿金化学镀工艺研究
钢铁件化学镀仿金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化学镀镍与化学浸镀仿金工艺结合,研究成功了一种新的钢铁件化学 镀仿工艺,探讨了化学镀仿金液中主要成分硫酸铜、硫酸亚锡、络合剂、稳定剂 等及工艺条件温度、施镀时间对仿金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确定的工艺规范如下: 5-8g/lcuso4,6-8g/lsnso4,10-20g/l配合剂,10-20ml/lh2so4,5-10ml/l稳定 剂,温度:15-35℃,时间:3-5分钟,所形成的仿金色泽均匀,达20-24k,装饰 效果好,且工艺操作简单,镀液无毒,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保绿色工艺技术, 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钢铁件化学镀仿金化学镀镍性能检测 1前言 金色以其华贵、庄重典雅的装饰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在金属制品上获得 金色表面装饰层的方法很多,主要方法有真空镀膜法、彩色电泳法、纯金电镀法、 浸渍镀仿金法、仿金电镀法。综合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证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