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kN·m能级分层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采用底层强夯置换和顶层强夯半置换的分层强夯置换方法处理某1000万t/年炼油工程油罐地基,处理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底层和顶层强夯半置换效果进行检测,顶层处理后,采用了静载试验测试地基承载特性底层和顶层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岩土体工程特性得到了改善,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顶层8000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均不小于6m。
高能级强夯置换处理新填大厚度软土地基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6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处理新近回填大厚度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置换深度达到了10m,处理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15000kN·m能级强夯置换处理软弱地基效果分析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地基处理工程,基于夯前夯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夯后动力触探试验、置换墩着底检测及静载荷试验,对15000kn·m能级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弱地基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强夯置换后,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压缩模量大于20mpa;15000kn·m能级强夯置换有效加固深度7.0~10.0m,平均有效加固深度9.0m左右;强务置换后,置换墩体与墩间土间、强夯置换区与周边的强夯区间均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强夯置换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
高能级强夯置换工艺处理地基效果评定
通过对高能级强夯置换工艺处理场地的具体工程原位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对于埋深较深、厚度较大及液化现象严重的粉砂层,采取适当减小主夯点间距、保证排水通畅、减小雨水对场地的浸泡、延长每遍强夯的间歇期、增大插点夯能级及增加满夯遍数的措施,可有效提高地基处理效果。
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特点,针对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该技术工艺原理和特点,并着重对其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作了说明,以指导实践。
高能级强夯置换处理抛石填海地基的试验研究
通过福建某填海工程高能级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的试验设计、施工及检测结果,分析和验证了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抛石挤淤地基的可行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置换墩的处理深度及效果,为在同类地质条件下高能级强夯置换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高能级强夯置换在某深厚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高能级强夯置换工程实例,本文对强夯置换施工在某深厚填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夯后检测,采用18000kn能级的强夯置换复合工艺可使场地地基土检测深度范围内置换墩墩点位置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50kpa,置换墩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50kpa,地基土复合压缩模量达到20mpa,地基处理深度达到8m~12m,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地基均匀性,可给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1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深厚填土地基效果检验分析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回填土地基上国内首次实施18000kn.m高能级强夯法加固地基,并分别应用平板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瑞利波试验方法对高能级强夯处理地基进行效果检验及分析,得到了碎石回填土地基上18000kn.m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效果,有效加固深度为15.5m,地基承载力为290kpa,若用menard公式计算,其修正系数为0.37,为18000kn.m高能级强夯法的参数设计、施工工艺和工程检测提供依据.
地基强夯处理8000kN.m能级强夯施工方法浅谈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工程应用最高能级的强夯—8000kn.m能级强夯的阐述,为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管理方法、技术指导和现场操作经验。
8000kN·m强夯处理杂填土地基试验方案及参数确定
在中煤装备产业园区地基处理过程中,面对大面积超深杂填土的地质环境,为了节省工期而决定采用较大冲击能的强夯处理地基。论文描述了8000kn.m强夯正式施工前的试验过程,通过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保证地基处理质量合格,符合下一步土建施工的承载要求。试验选取了1000m2待处理区域布置夯点,拟定夯击遍数、单击次数、间隔时间以及质量控制指标。强夯试验结束后,对处理过的地基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详细分析,并根据园区实际状况对拟定参数适当修正,最终确定了正式施工的各项参数。
瑞雷波检测10000kN·m高能级强夯地基
采用瑞雷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大面积普查,既能降低成本、扩大检测面,又能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广东惠州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前后瑞雷波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地基承载力等。瑞雷波法检测得到的结论可指导强夯地基处理的检测工作。
8000 kN•m高能级强夯处理甘肃董志塬地区湿陷性黄土试验研究
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甘肃董志塬地区湿陷性黄土试验研究——对国内最大的黄土塬(董志塬)地区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
6000kN·m能级强夯处理软弱地基效果分析
某建筑工程部分区域地基采用6000kn·m能级强夯加固处理,完成了强夯前、后瑞利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夯后静载荷试验,基于检测结果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3种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设计要求的处理后土体承载特性参数均达到了相应要求;由于基岩起伏的原因,夯后地基土均匀性较差;综合3种检测方法,可判断出6000k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0~8.0m.结论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实践研究
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实践研究——对8000kn•m能级强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
3000kN·m能级强夯处理软弱地基对比分析
软弱地基处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软弱地基处理的复杂性,采用夯前、夯后的瑞利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夯后的静载荷试验等方法,完成了3000kn·m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设计要求的处理后土体承载特性参数均达到了相应要求;由于基岩起伏的原因,夯后地基土均匀性较差;综合3种检测方法分析结果,可判断出3000k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约为4.0~6.0m。所得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强夯置换法加固路基在吹填地区的应用
本工程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吹填区路基,与其他传统的路基处理方式相比,强夯置换所用材料少,就地取材,价格便宜,可以节约造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沉降等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加固效果及可行性。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运用强夯置换法在吹填区加固路基的施工方法,证明他是一种工期短、成本低、行之有效的方法。
10000kN·m高能级强夯时的地面变形与孔压试验研究
10000kn·m高能级强夯时的地面变形与孔压试验研究——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根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地面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及与...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在填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在填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结合深圳星河龙岗填湖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监测、检测,介绍深水湖泊深厚淤泥高填方地基的填筑方法、填料要求,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沉降的控制和保证措施等对填湖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在填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结合深圳星河龙岗填湖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监测、检测,介绍深水湖泊深厚淤泥高填方地基的填筑方法、填料要求,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沉降的控制和保证措施等对填湖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储油库地基高能级强夯+灌注桩处理分析
以珠海高栏岛成品油储备库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全场地18000kn·m高能级强夯+关键建筑区域灌注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在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多道瞬态面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18000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并完成了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测试、钻芯法试验、超声波透射及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对灌注桩桩身质量及桩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地经过强夯和灌注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在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该强夯能级的有效影响深度为20m左右;此外,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检测结果反映的软弱区域,适当地补充后续加固措施,以达到工程设计及安全性要求。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能级强夯在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漳州某工程,通过采用动力触探、土工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在高填方工程中高能级强夯方法的地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合理的强夯参数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回填土的力学指标和均匀性,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m。由于高能级强夯方法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高填方强夯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能级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工程实践,对强夯法处理地基的设计要点作了分析,并着重阐述了高能级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同时总结出其施工技术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从而使高能级强夯法更加完善。
储油库地基高能级强夯+灌注桩处理分析
以珠海高栏岛成品油储备库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全场地18000kn·m高能级强夯+关键建筑区域灌注桩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在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多道瞬态面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18000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并完成了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测试、钻芯法试验、超声波透射及单桩静载荷试验,同时对灌注桩桩身质量及桩基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地经过强夯和灌注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在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该强夯能级的有效影响深度为20m左右;此外,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检测结果反映的软弱区域,适当地补充后续加固措施,以达到工程设计及安全性要求。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能级强夯在深厚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加固处理大面积的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地基宜采用强夯法。当加固深厚地基,特别是大孔隙湿陷性地基、山区大厚度非均匀块石回填地基和抛石填海地基时,应该施加高能级强夯进行处理。该文介绍了高能级强夯在青岛某公司四座5万m~3原油储罐和配套设施地基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供设计施工参考。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水电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