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线偏位 拆模后, 发明混凝土柱、 墙实际地位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二)变形拆模后发明混凝土柱、 梁、墙出现鼓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三)标高偏差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生砼结构层标高与 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四)接缝不严模板间接缝大,造成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沿接缝出 现蜂窝、 露筋。(五)脱模剂使用不符合要求拆模后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 或不清理面板就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 (六)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模内残留木 块、碎砖等建筑垃圾,拆模发明混凝土有缝隙夹杂层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 (七)洞口下口 部位混凝土未充满剪力墙处的洞口下口模板混凝土未充满,形成空腔。 (八)柱模板缺陷 1) 爆模:柱身鼓肚,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或模 板面斜向; 3)柱身扭曲。 (一)轴线偏位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模板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 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 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 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 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 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 位。 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 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 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 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