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属于水下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初凝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如果施工中控制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桩的质量。通过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找出受混凝土影响的相关病害,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以工程实例为背景,探讨了商品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使用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浅谈后注浆技术在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 日期: 2012 年 12月 10 日 来源: 建筑时报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打印】【关 闭】 □马 建 后注浆技术最早创始于 1802年,由一名法国工程师开发 应用于水闸工程。此后,注浆法成为坝基帷幕、地铁、隧道, 以及建筑地基加固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 中国建科院于 1994年研究开发出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此项 技术最先提出的初始目标, 是针对解决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存 在的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固有缺陷。 钻孔灌注桩成桩后一定 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 桩侧 注浆阀注入水泥浆, 使桩端、桩侧土体 (包括沉渣和泥皮 )得到 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一、加固原理 1.改善持力层条件、 提高桩的承载力。 钻孔灌注桩成孔过 程中,土体扰动、桩底沉碴和桩周泥皮对桩基承载力产生严重 负面影响。为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