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通信抗干扰技术 ——跳频通信 我今年报考研究生专业方向是无线抗干扰,因此我对移动通信的这方面内容进行了查 阅。 当前通信抗干扰的主要分类及技术: 频率域:采用频率域处理,如;直扩、跳频、跳扩。 时间域:采用时间域处理,如:瞬时、跳时等。 空间域:采用空间域处理,如:自适应天线等。 其它数字处理如:干扰抵销、纠错编码等 其中跳频技术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技术。本文将主要对我了解的一些跳频技术 进行论述。 一、跳频技术: 无线电通信是战时通信的必备手段,但是,传统的无线电通信都是在某一固 定频率下工作,很容易被敌方截获或施加电子干扰,从而使通信失灵。 跳频通信就是针对传统无线电通信的弊端,使原先固定不变的无线电发信频 率按一定的规律和速度来回跳变。 从抗干扰通信角度来看, 跳频通信是靠载频的 随机跳变来躲避干扰, 将干扰排斥在接收信道以外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避免敌 方电台的测向和干扰。 跳
1.什么是信噪比增益?信噪比增益高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调频系统信噪比增益 与调频指数的关系。答:接收端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之比叫做信噪比增益; 说明了不同调制解调系统的抗噪声能力,信噪比增益高说明系统的抗噪声能力 强,调频系统的信噪比增益与调频指数的三次方成正比。 2.宽带调频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 语音和图像信号低频段能量大, 高频段信号能量明显小; 而鉴频器输出噪声的功 率谱密度随频率的平方而增加, 造成信号的低频信噪比很大, 而高频信噪比明显 不足,使高频传输困难。 故在调频收发技术中, 通常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来 解决这一问题。 3.简要回答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的特点。 均匀量化特点,在量化区内,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最大量化误差均为半 个量化级,因而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太小, 不能满足要求。 非均匀量化特点: 量化级大小随信号大小而变, 信号幅度小时量化级小, 量化误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