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紫荆皮在古籍中消肿止痛类外敷方中的运用规律及作用。方法通过Excel2003软件统计出从元代到民国期间的古籍中共154首治疗肿痛的中药外敷方,其中含有紫荆皮的共44方,并建立数据库,收录含有紫荆皮的每首中药外敷方紫荆皮的剂量、用法、单味药药名,分析其规律、配伍及作用。结果紫荆皮在消肿止痛类外敷方中的用量范围在2钱到5两,用法主要是将紫荆皮与配用诸药研为细末,等分,然后以姜汁、葱汁、或酒汁调匀敷贴患处;与其配伍频次前12位的依次为物依次为白芷、独活、当归、乳香、没药等。紫荆皮在消肿止痛类外敷方的主要作用为活血消肿、理气止痛。结论紫荆皮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对治疗肿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予消肿止痛颗粒口服同时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在治疗4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修订版)中治疗骨关节炎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来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平均为(46.42±13.59)分,治疗组为(44.16±11.7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平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平均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消肿止痛颗粒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对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程度、改善活动功能有明确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