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4.06.29
微派建筑特征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 4页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 受到了徽州 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 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 士族的大规模迁入, 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也带 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直接 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 楼上厅室特别轩敞, 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 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 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 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 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 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

谈现代微派建筑的发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233KB

页数: 2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古民居是古代徽州历史文化的见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新时期如何传承徽派建筑文化,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阐述。

最新知识

微派建筑石窗
点击加载更多>>
微派建筑石窗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