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控制 一、脱氮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通常不含或仅含有 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 氮有可溶性的 或颗粒状的。可溶性有机氮主要以尿素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 一部分 颗粒型有机氮在初沉池中可以去除。 在生物处理的过程中, 大部分颗 粒性有机氮转化成氨氮和其它无机氮。 生物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菌实现氮的形态转化,最终生成无害 的氮气从水中脱出。 1、氨化 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 NH 3-N,以氨基 酸为例,其反应式为: RCHNH 2COOH+O2→RCOOH+CO2+NH 3 2、硝化 生物硝化作用是利用化能自养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一 种生化反应过程。 硝化作用由两类化能自养菌参与, 亚硝化单胞菌首 先将氨氮( NH3-N)氧化成亚硝酸盐( NO 2--N),硝化杆菌再将亚硝 酸盐(NO2--N)氧化成稳定状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常规生物法能满足 CODCr、BOD5、SS的去除率,但对氮、磷的去除率是有 一定限度的,仅从剩余污泥中排除氮、磷,其去除率氮约 10~25%,磷约 12~ 20%,达不到排放要求,因此污水处理必须采用脱氮除磷工艺。 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历史: 从 60年代开始,美国曾系统地进行了氮磷物化处理方法研究, 结果认为 用物化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 污泥多,处理大量城市污水经济上不合算, 因此着 手研究生物法脱氮除磷。 从 70 年代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脱氮已逐步实现工业化流程, 1977 年 正式命名为 A/O 法。A2/O 法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而成的生物脱氮除磷 工艺流程。 我国从 7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生物脱氮除磷研究,在 80年代后期实现工 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有 A2/O法、SBR法及 MSBR法、 氧化沟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生物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