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第一章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成效之評估 建造人工濕地處理污水起源於 1960年代德國的研究。自此,美國開始 大量以此作為都市污水二級處理之後的處置與非點源污染的處理 。這種污水 處理方式,造價較污水處理廠便宜,而且場址的選擇較有彈性,只要接近污 染源的合適地點,就可以進行建造。處理的 `人工濕地,以淨化污水之生化 需氧量 (BOD)、懸浮固體 (SS)濃度為主,其次為去除氨氮 (NH 3-N),而且栽種 水生植物,具有促進生態功能與景觀之用,成為素有最美麗的污水處理廠之 稱。因此在世界各國逐漸推廣。 不同的國家,在發展人工濕地建造,配合自身的環境與水文氣候,也 有不同的調整。例如日本的平地較為狹小,所建造的人工濕地大多是在溪邊 或湖泊灘地,水域面積一般小於 1 ha,水深約 10~20公分,處理水量約 40 ~260 m3/day,水力停滯時間約 0.2~0.7日,水力負荷量約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设计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 注册登录 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设计最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