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A是一种广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生物合成包括由聚酮合酶催化的十四元环骨架形成,以及羟基化、糖基化、甲基化后修饰。基于对红霉素A生物合成机制的认识,可以对产生菌种进行定向的遗传操作,达到产量提高和结构改造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红霉素A高产菌株改造和化学结构衍生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预防其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血清MP-IgM检测而确诊的93例MPP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均予红霉素采用相同方法静滴治疗,观察组在静滴红霉素前30 min先予磷酸铝凝胶口服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184,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严重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0%、严重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20.913、35.780,P<0.01)。结论:应用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MPP临床效果满意;而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30 min口服磷酸铝凝胶可明显改善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红霉素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