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避雷的原理是什么? 避雷针为什么能避雷呢? 有人认为,避雷针在雷雨云的感应下产生尖端放电,能中和掉雷雨云中所带的电荷,从而避免发生雷击。 也有人认为,避雷针是吸引闪电电流,并把它导入地下。我们必须弄清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才能设计 避雷针,有效地避免雷击。 实验测量表明,避雷针在雷雨云的电场作用下所释放的电量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避雷针的尖端放电电 流一般只有几个微安,而一次中等的雷击能释放大约 25~30 库仓的电量。这相当于几千根避雷针在几十分 钟内放电的总电量。 富兰克林指出,避雷针在雷暴期间的放电电流太小了,它的作用是把闪电引向自身,并沿着它流入大 地,不让闪电电流窜到建筑物的各部分去。 避雷装置一般地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避雷针只是接闪器的一种形式,是吸引闪电 电流的金属导体,然后通过引下线把闪电电流引到接地体上。接地体是埋设在地下的导体,它可把闪电电 流泄放到大
前言: 在电路保护解决方案中, 雷击浪涌防护是电子工程师尤为关注的一个防护重点, 浪涌也 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浪涌保护器, 也叫防雷器,是一种 为各种电子设备、 仪器仪表、 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 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 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 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本质上讲, 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 内的一种剧烈脉冲。 1 最原始的浪涌防雷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 19 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 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故称“浪涌保护器”, 20世纪 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 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 30 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 50 年代出现了 碳化硅防雷器, 70 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