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堤防整修加固。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部分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防洪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和流域防洪管理的建议。
- 1 -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 流域防洪形势 1.1 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 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 6 省(自治区),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以及越南东北部, 总面积 45.37 万平方 公里,我国境内面积 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 西部为 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面积占 94.4%,平原面积仅占 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 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 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 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 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 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 9935 万人,耕地 6652万亩,地区 生产总值 17736 亿元,占全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