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5.04.27
监测点保护措施

格式:pdf

大小:6KB

页数: 1页

观测点保护措施 一、沉降变形观测点分为基准点、 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点三类。 布设情况如下: 1 基准点 基准点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因此本测区的基准点都建立在 降变形区域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经复测认为稳定的基岩点、深埋水准 点、 CPI、 CPII等水准点,增设时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 2 工作基点 本测区的工作基点均埋设在稳定的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 点时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为了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两相邻水准基点 之间沿线路方向间距在 200m 左右,个水准基点距地铁中心距离小于 100m. 3 沉降变形点 根据设计院所交桩点,调查地铁线路走向,通过对地铁走向、地形地貌、四周 结构物及植被覆盖情况,合理布置。桩身材料要坚实牢固,便于长期保存。使用 14—16mm 的螺纹钢筋混凝土桩,钢筋头平整且刻有细而深( 0.

基坑监测手册

格式:pdf

大小:2.8MB

页数: 40页

第29章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29.1 概述 众所周知, 基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岩土体性质的复杂多变性及各种计 算模型的局限性, 很多基坑工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往往有较大差异。 鉴于上述情况, 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准确无误地预测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是不现实 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 且这种变化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并任其发展, 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统计多起国内外重大基坑工程事故在发生前监测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 但均未得 到充分重视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构筑期间开展严密的施工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监测数据可以称为工程 的“体温表”,不论是安全还是隐患状态都会在数据上有所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施工监测也 可以说是一次 1:1 的岩土工程原型试验,所取得的

最新知识

基坑监测点设置要
点击加载更多>>
专题概述
基坑监测点设置要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