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主 编 马成松 苏 原 副主编 常积玉 黄 斌 参 编 武继灵 柯长仁 参 编 杨维汉 张 军 主 审 何英明 张 军 参 编 李 磊 张 军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按照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内容包括抗震概 念设计、场地、地基和基础、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非结构抗震、隔震与消 能减震等。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写,简明扼要、讲求实 用,既重视基本概念的阐述,又强调抗震理论的应用。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 2、 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未来 10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3、 常遇地震烈度:是指发生机会比较多的地震,故多遇地震烈度应是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峰 点所对应的烈度。 4、 罕遇地震烈度:定为比基本烈度高出 1度左右,其 50 年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大约为 2%-3%。 抗震规范中罕遇地震烈度取值为: 当基本烈度 6度时为 7度强,7度时为 8度强, 8度时为 9 度弱, 9度时为 9度强。 5、 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 N/bhf 二、 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 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是通过下列两阶段的 抗震设计来实现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