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灰土挤密桩、素砼桩等分项工程控制要点 1、 基桩控制要点: A、 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 1、桩位实测、钻机就位 桥位所在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更换软土,碾压密实。采用 全站仪精确测定桩孔位置,并在桩的中心位置埋设定位桩。钻机座不 能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降。在较为陡峭的山 坡上施工时,钻机要拉设缆绳,保证钻机不偏倒。 2、埋设钢护筒 1)为固定桩位、保护孔口及提高孔内水位、增加对孔壁的静压力 以防坍塌,于钻孔前埋设钢护筒。 2)护筒采用钢板制作,根据桩的直径选择相应直径的钢护筒,护 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 200~400mm。护筒顶面高出地面 0.3m。护筒底端 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为 2~4m。 3)护筒位置、坐标由全站仪控制。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 超过50mm,倾斜度不得大于 1%。 3、泥浆制备 1)泥浆由粘土和水拌合而成,粘土以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
桩基混凝土 桩基混凝土基本情况: 混凝土质量关系到混凝土灌注过程是否顺利和桩身混凝土质量两大方 面。要配制出高质量的混凝土,首先要设计好配合比和做好现场试配 工作,采用高强度水泥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与单桩灌 注时间的关系,必要时添加缓凝剂。 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特 别是水灰比)和搅拌时间。掌握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其坍落度,防止 混凝土在灌注过程发生离析和堵管。坍落度应及时测定,确保在设计 范围内,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桩基混凝土注意事项: (一)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值 规范规定,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 1m。在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时, 除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 (二)灌注混凝土时堵管 1、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 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 隔水栓不规范、 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