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屋大桥 30米 T 梁施工总结 黄屋大桥 30米 T 梁已经预制了 3片,3片梁在外观效果上都不太理想。 1、第一片梁有两处蜂窝,顶板局部粘模,腹板大面发黑。 2、第二片梁有几处马蹄部位漏浆,大面气泡较多。 3、第三片梁其中一块板存在一道斜向施工缝,马蹄部位气泡较多。 针对出现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原因: 1、 第一片梁蜂窝是由于有几台附着式振捣器架子焊缝脱落,振捣时间 短造成,第一片梁拆模后,对全部振捣器架子换为 8毫米钢板,加宽加 厚焊缝,第二片梁未出现同类问题。顶板粘模是由于下料口太宽,下料 方法不对所造成,掉在顶板模板上砼时间太长,第二片梁腹板下料时将 下料口旋转过来顺着梁的方向下料,顶板效果有所改观。腹板表面发黑 由于脱模剂使用不当,第一片梁使用的是植物油,粘性太重,由于梁场 灰尘大,且第一片梁立模周期长,模板表面已经沾上一层污垢。 2、 第二片梁漏浆是由于底板不规则,模板密封不好
岩屋坪隧道为宣鹤高速公路第二特长隧道,长度约4.3km,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从出口端开始掘进,距洞口100m位置,围岩属于软岩,初支施工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出现纵、环向裂缝,严重位置喷射混凝土大面积剥离、掉块,钢拱架扭曲变形。经过监控量测数据发现初支收敛及拱顶下沉数值均很大,现场立即采取增加临时护拱的措施,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初支稳定后,通过激光断面扫描仪对变形段落量测,发现部分段落初支侵限。初支侵限断面的处理方式为对初支侵限部位拱架单元逐榀凿除,逐榀更换,在拱架更换连接处设置长3.5m的φ42锁脚小导管。对换拱完成段落不得立即施工二次衬砌,防止后期围岩变形对二次衬砌造成破坏,换拱完成后需立即埋设监控观测点进行观测,待监控量测数据趋于稳定后,并采用断面仪检测,在初支未侵限的情况方可施工二次衬砌。针对此类软岩大变形围岩情况,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科学分析,确定出适合岩屋坪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指导本隧道后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