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5.04.05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格式:pdf

大小:783KB

页数: 6页

对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区5市91563.47km2草地面积中,强烈发展沙化草地占29.22%,发展沙化草地占1.5%,潜在沙化草地占30.34%,未沙化草地占38.94%。全区沙质荒漠化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1.06%,50%以上的草地处于沙质荒漠化状态,其中金昌市与嘉峪关市强烈发展的沙质荒漠化草地面积比例最高,超过6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该区草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多风以及土壤质地疏松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滥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历史和人为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对策。

坝上及邻区荒漠化土地地质特征与荒漠化防治

格式:pdf

大小:1.4MB

页数: 7页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包括风力作用下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蚀作用为主的砾漠化,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下的土地盐渍化。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荒漠化土地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粒度组成,轻度沙漠化和砾漠化以及盐渍化(湖相沉积)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更高,<63μm的颗粒含量可达90%以上,在风暴来临时具有更大的沙尘释放潜力;相反,严重沙漠化和砾漠化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低,<63μm的颗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条件下释放沙尘潜力也较小。结论在重视保护和治理已经严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在发生荒漠化的或者潜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护,尤其是重视保护湿地、裸露的湖泊滩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热门知识

荒漠化治理沙障

精华知识

荒漠化治理沙障

最新知识

荒漠化治理沙障
点击加载更多>>
专题概述
荒漠化治理沙障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