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一、施工流程图 二、注浆阀及钢筋制作示意图; 三、后注浆管阀的设置 1、注浆管的设置 桩底后注浆管阀的设置按桩径大小设置为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 桩 径小于 1200㎜设置 2根;桩径大于 1200㎜而小于 2500㎜的桩对称 设置 3根。 2、后压注浆管采用 Φ50㎜的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 焊接。 3、注浆阀设置 (1)注浆阀比钢筋笼长 200㎜。 (2)注浆阀应置与桩底下注浆土体中, 且确保注浆阀的顺利打 开;并采用后注浆装置。 四、施工要求 1、水灰比 浆液水灰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相关条文之 要求,建议注浆液的水灰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饱和土水 灰比 0.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为 0.7~0.9(松散碎石土、 砂砾为 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如减水剂。水灰比过大容易造成浆液流 失,降低后注浆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监理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在钢筋笼上预埋注浆管和注浆阀, 在成 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桩侧和桩底后注浆,主要目的是加固桩底 沉渣和桩侧泥皮;同时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 (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 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 减小沉降。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 40%~120%,桩基沉降减小 30%左右。一般情况下,持力层为粗 粒土的单桩承载力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底 复式注浆的单桩承载力增幅高于桩底注浆。 对于单桩混凝土体积 8~20m3 的桩,每根桩可节约造价 0.2~0.8万元。 该技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研发,获 2项发明专利, 2000年建设部认定其为国家工法。 二.适用范围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