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一、施工流程图 二、注浆阀及钢筋制作示意图; 三、后注浆管阀的设置 1、注浆管的设置 桩底后注浆管阀的设置按桩径大小设置为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 桩 径小于 1200㎜设置 2根;桩径大于 1200㎜而小于 2500㎜的桩对称 设置 3根。 2、后压注浆管采用 Φ50㎜的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 焊接。 3、注浆阀设置 (1)注浆阀比钢筋笼长 200㎜。 (2)注浆阀应置与桩底下注浆土体中, 且确保注浆阀的顺利打 开;并采用后注浆装置。 四、施工要求 1、水灰比 浆液水灰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相关条文之 要求,建议注浆液的水灰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饱和土水 灰比 0.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为 0.7~0.9(松散碎石土、 砂砾为 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如减水剂。水灰比过大容易造成浆液流 失,降低后注浆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 建 筑、水工建筑和 桥墩基础的 施工,且施工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 响因素多,若稍有不慎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 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 质量事故,其中灌注水下混凝土就是影响成桩的关键性工序, 是灌注 桩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注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密切配 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 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本文结合本人的施工经验, 就常见的一些灌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 并总结出一些预防及处理方法。 1 导管进水 1.1 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 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 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 以致泥水从 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 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
灌注桩后注浆常见事故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 注册登录 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灌注桩后注浆常见事故最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灌注桩后注浆常见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