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材料产品 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006-06-16公布 2006-08-20实施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目 录 1 总则 ,,,,,,,,,,,,,,,,,,,,,,,,,,,,,,,,, (1) 2 工作机构 ,,,,,,,,,,,,,,,,,,,,,,,,,,,,,,, (1) 3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基本条件 ,,,,,,,,,,,,,,,,,,,,, (2) 4 许可程序 ,,,,,,,,,,,,,,,,,,,,,,,,,,,,,,, (3) 4.1 申请和受理 ,,,,,,,,,,,,,,,,,,,,,,,,,,,,, ( 3) 4.2 企业实地核查 ,,,,,,,,,,,,,,,,,,,,,,,,,,,, ( 3) 4.3 产品抽样与检验 ,,,,,,,,,,,,,,,,,,,,,,,,,,, ( 4) 4.4 审定和发证 ,,,,,,,,,,,,,,,,,,,,
第 1页 共 2页 中华建筑报 /2005年 /7月 /26 日 /第 005版 中国城镇 城镇二次供水:谨防伪科技带来安全隐患 姜文源 5 月 24日的《中华建筑报》刊登了一篇《城镇二次供水:污染触目惊心,治理刻不容缓》的 长篇报道,其中的观点引起笔者的共鸣,特别是该文提到的用改进供水设施的途径来解决供水二 次污染难题,也符合目前中国的实情,是一种方向,值得各级供水企业参考。 同时笔者认为,依靠改进供水设施达到解决供水二次污染等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对所谓的 高科技供水设备的性能质量加大检验力度,避免出现因设备性能存在的缺陷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这方面,已有过教训,如广州大学城一期供水工程,就因采用了某些所谓的无负压供水设备结 果却影响了直供水区的正常用水,最后不得不拆除更换。像这种事情在北京也发生了多起,主要 原因是当初在选择供水设备时只注重产品的价格,而忽视了对性能的测试,最终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