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问题带有代表性,上面各位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1。先对标准层的剪力墙布置作计算, 合理之后再置于转换层上, 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做法, 非常值得提倡。李国胜先生建议对框支梁作手工复核,也是已这个模型作为手算的依据。 2。转换层的计算严格意义上说用 SATWE 之类的分析结果是失真的,大家可以查一下转换 层以上若干层的墙肢内力 (最大组合内力) 就可以发现, 这几层的内力存在似乎不太合理的 突变现象,从而导致楼主所说的起始层墙体经常超筋。 实际上,对于这么大截面的框支梁 (规 范要求框支梁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计算跨度的 1/6),已接近深梁的范畴,应该采 用三维实体单元模拟才比较合理。 3。目前 SATWE 计算中一般都按照刚性楼板假设,这样就忽略了梁的轴力分量,由于框支 梁一般存在拉力,因此,计算模式上是错误的。 4。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建议采用有限元作补充分析,遗憾的是, S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