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5.01.25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格式:pdf

大小:632KB

页数: 8页

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造山期后的侵入体。剖面北部为主滑脱带的根带(通常认为的缝合带),根带被中生代形成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切割。剖面最北端为变质复理石中略晚于主滑脱带的反向冲断带。推测下地壳的断开距离在扬子大陆俯冲时(三叠纪前)规模较大,然后逐渐缩小,直至保留到今天的规模。

S变换时频分析在隧道岩溶地震勘探解释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 5页

介绍了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和S变换的优缺点及其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详述了S变换的概念及性质,认为S变换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时频分辨率,能提供高质量的时频谱信息。将S变换时频分析用于宜万铁路隧道地震映像法数据解释。结果表明,S变换时频剖面上的溶洞异常显示比时间剖面更为清晰,在推断岩溶的分布位置、大小、埋藏深度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S变换方法有助于提高地震数据解释的精度和准确性。

热门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解释

精华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解释

最新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解释
点击加载更多>>
专题概述
地震的成因与解释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