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在调查期间发现短短30 km河段内发育10个特大型-巨型古滑坡体,滑坡体规模巨大,方量4 000×104~12 000×104m3不等,沿江长度达数千米,最大深度达200 m以上,且70%发育于河流右岸,滑坡群对拟建的工程影响巨大且不可回避。通过因素分析获知:滑坡群在此处的发育有其必然性,其与河谷形态、陡峻的深切峡谷地貌、软硬相间的岩层结构、分区性前波大断裂的切割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机制可归纳为滑移-拉裂型、滑移-弯曲型(溃屈)、弯曲-拉裂型(倾倒)3大类。最后结合滑坡的稳定性和拟选坝址位置对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工程区滑坡数量众多,与坝址相间分布,在上、中、下坝址间选择上坝址对工程安全性最为有利,尤其是避开了下游有复活迹象的3个特大型滑坡,最后提出相应工程建议,可对工程建设起一定参考。
以发生于四川省南江县兴马中学滑坡和大河中学滑坡这2个新老滑坡为典型案例,通过详细调查和分析解剖,提出一种新的平推式滑坡类型——板梁状滑坡。板梁状滑坡平面上呈扁长矩形,纵向长度远小于横向宽,剖面上呈薄板状。其主要发生于由近水平巨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构成的斜坡陡崖附近,坡内存在一组平行于坡面的长大陡倾结构面。在强降雨条件下,平行于坡面的张裂缝被快速充水至某一临界高度后,强大的静水压力将外侧岩体整体平推出去,形成平推式滑坡,而后随着裂缝内水头的骤降,滑体很快会自行止动。在较系统地研究并查明形成板梁状滑坡必须具备的岩性条件、坡体结构条件、裂缝储水条件以及强降雨触发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板梁状滑坡的后续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加强截排水,消除在裂缝内形成高水头的条件;在板梁外侧根部采取短桩或抗滑键阻止板梁进一步向外滑动;顶部采用连梁或锚索约束其倾倒变形等有针对性的工程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