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更新时间:2024.06.29
安徽大别山一次强雨雪天气过程降水粒子特征分析

格式:pdf

大小:817KB

页数: 6页

通过对降水粒子特征研究,以便探讨云、降水的形成机制。利用一台安装在安徽大别山区潜山县气象局楼顶无障碍平台上,德国OTT公司生产的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测量系统所获取的2008年1月26—28日强雨雪天气过程的2540份资料,对不同降水类型的粒子数浓度及其谱分布、下落速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强雨雪天气过程中不同降水类型降水粒子中雨夹雪平均数浓度最大,每分钟可达589个;雨最小,为每分钟255个。(2)雪与冻雨的数浓度是双峰型,其他降水的数浓度都是单峰型。(3)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尺度谱主要出现在直径为0.125~1.00 mm之间。谱最宽的是雪,最窄的是毛毛雨。整个过程的平均谱分布都是单峰型,但峰值却有所不同。(4)整个过程不同降水类型降水粒子的最大下落速度主要集中在1.0~4.8 m·s~(-1)段。在此段中毛毛雨、毛毛雨与雨、雨、雨夹雪、冻雨和雪的粒子数分别占各自粒子总数的98.68%、98.46%、97.72%、94.79%、93.69%,和85.83%。(5)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平均速度谱中雨和雨夹雪的谱最宽,最大落速可达9.6 m·s~(-1),毛毛雨最窄,最大落速只有5.6 m·s~(-1);其他大体相当。在整个过程中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平均速度谱都是单峰型,但峰值所处的位置却有较大差异。

安徽大别山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地面降水粒子谱分析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 7页

本文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在安徽潜山测得的降水粒子谱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个时刻的雨强、雨滴谱以及4次过程的平均雨滴谱,并对平均雨滴谱进行了M-P分布和Gamma分布拟合。结果表明:4次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并不均匀,最大雨强出现在第二次过程中,第4次过程的雨强总体上要比前3次要小;雨强较小时,滴谱粒子浓度较小,且谱线更为倾斜,雨强较大时,谱线明显向大滴端伸展。雨强的增大主要是由于出现较大粒子,平均直径增大而引起的;出现降雪时雨滴谱谱线会发生明显变化,谱线的中后段出现很大转折,变得更趋近于水平;用Gamma分布来拟合这4次过程的平均雨滴谱效果较好,能体现出平均雨滴谱中部弯曲的情况。

热门知识

安徽大别山百合

最新知识

安徽大别山百合
点击加载更多>>
安徽大别山百合相关专题

分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