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框架结构》是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 课,本课是在前一阶段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 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 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认识框架结构、 研究简单框架、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 体框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的方法。 了解斜杆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三角形是最不容易变形、 最稳固的;初步学会用三 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教学准备 长短不一的木条,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一、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 (GB50011-2001) 第 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 8层 且高度在 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 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这就是说,在 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 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 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 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 用就不输入。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 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 (柱 脚内力设计值) 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 无剪力设计值, 或者甚至只取轴 力设计值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