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木属(学名Madhuca J. F. Gmel. ),约85种,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东部至伊里安岛)和澳大利亚,以马来西亚及加里曼丹岛种类最多,特有种亦最多。我国产2种,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
中文名称 | 紫荆木属 | 拉丁学名 | Madhuca J. F. Gmel.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柿目 |
科 | 山榄科 | 属 | 紫荆木属 |
长叶紫荆木M. indica Gmel.
海南紫荆木 Madhuca hainanensis Chun et How
紫荆木 Madhuca pasquieri (Dubard) Lam.
紫荆木属形态特征
乔木,具乳状液汁。托叶小至很大,通常极早落,稀暂时宿存。单叶互生,通常聚生于枝顶,叶革质或近革质,全缘,具柄。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有时顶生,下垂,通常具一长梗;花萼裂片4,排列成互生的2轮,内轮通常具膜质边缘,稀5裂而1轮排列,极稀6裂,外轮常被粗毛,内轮仅具缘毛;花冠管圆筒形,喉部常有粗毛环,裂片8,有时数目不定,5-18,通常在能育雄蕊之间,稀外面具绒毛,不具附属物,能育雄蕊1-3轮,通常稍分离,着生于花冠喉部且与花冠裂片互生,通常为花冠裂片数的2-3倍,即16、24至40,无毛或被短柔毛,花丝无或极短,花药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药室外向开裂;无退化雄蕊;子房通常被毛,6-8 (12)室,每室1胚珠,花柱钻形,通常长而尖,宿存。浆果球形或椭圆形, 具栗色、宿存增大的萼,果柄长约3厘米;种子1-4,疤痕线形或长圆形,子叶肥厚,胚乳无或肉质。
介绍了海南紫荆木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总结归纳了海南紫荆木的保护应用和研究现状。目前对海南紫荆木的人工繁育、引种迁地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可以完善海南紫荆木分布信息,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结合起来,加强海南紫荆木育苗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适生地区推广种植。
紫荆、巨紫荆、紫叶加拿大紫荆、洋紫荆(红花紫荆)的区别 紫荆 丛生或单生灌木,高 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叶纸质,近圆 形或三角状圆形,长 5-10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 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 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 花紫红色或粉红色, 2-10余朵成 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 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 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 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 巨紫荆 豆科,自然生长的植株可高达 30m、胸径达 1500px以上,巨紫 荆叶呈心形或近圆形, 枝条下 垂、稠密。花紫红色,先花后 叶。每当早春,枝干布满紫花。 荚果暗红色,条形。初花期早、 花序密集、单花较大、呈现玫 红色,盛花期比普通巨紫荆长 5-10天;抗病虫害,耐盐碱,耐水湿,适应在城市道路、河岸等各种 环境下生长。 紫叶加拿大紫荆 紫叶加拿
紫荆木科属简介
紫荆木属 山榄科 木花生属。山榄科,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单叶,常互生,革质,全缘,羽状脉,多具托叶。花单生或聚伞状花簇,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萼片通常4~6,略连合,覆瓦状;花瓣下部连合,裂片与萼片同数或为其2倍,覆瓦状,全缘。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对生,或多数排列成2~3轮,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或冠管喉部,分离;退化雄蕊鳞片状至花瓣状,或无;子房上位,常4~5心皮合生,中轴胎座,花柱单生。果为浆果或有时为核果状。种子1至数枚。髓部、皮层及叶肉常有成列的乳管,叶、花及果实通常被单细胞双臂毛,内果肉为多数乳汁管所穿通,在较大的果实中,表皮为棕色木栓皮所取代,外层有时为厚壁组织。花粉单类型,长球型,具3~4(~6)沟。倒生胚珠具一层珠被,珠孔朝下。
染色体基数x=12,13。35~75属,约800种,遍布热带,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和美洲热带地区,在欧洲及亚洲除热带以外的地区无分布。中国有14属28种,主产华南和云南,少数种产台湾和西藏。
本科有很多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一些植物髓部、皮层及叶常有乳管,破裂后有乳汁流出,可提取硬橡胶(guttaperca),供制优良的绝缘材料,如著名的古塔波胶即产自胶木属;有的种子含油率高,如牛油果属、梭子果属、紫荆木属等是很好的木本油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