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绪论
0.1 我国的水土流失
0.2 我国的水土保持
本章参考文献
第1章 自然环境背景
1.1 地质地貌
1.2 气候
1.3 水文
1.4 土壤
1.5 植被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水土流失状况
2.1 分布情况
2.2 动态变化
2.3 主要危害
2.4 形成原因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3.1 古代水土保持
3.2 近代水土保持[鸦片战争(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1949-1978年)
3.4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1979-2000年)
3.5 新世纪水土保持(2000年以来)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
4.1 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况
4.2 水土保持区划的概况
4.3 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
4.4 水土保持规划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4.5 典型案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1 小流域综合治理
5.2 综合治理模式
5.3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水土保持监督
6.1 基本概念
6.2 监督法规体系
6.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6.4 典型案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水土保持监测
7.1 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7.2 国内外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状况
7.3 监测内容和方法
7.4 成果应用与典型案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8.1 重要意义
8.2 建设现状
8.3 建设目标与总体框架
8.4 建设重点任务与工程
8.5 典型案例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水土保持科技
9.1 科研发展
9.2 研究现状
9.3 科研平台
9.4 发展需求
9.5 重点方向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与展望
10.1 总体布局
10.2 分区发展战略
10.3 远景展望
本童参考文献 2100433B
进入新世纪的近20年,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庞大的经济基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征服”到“和谐”有了质的飞越,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了思维方式转变、提供了众多技术手段,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方方面面,促使水土保持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技术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及时、系统、全面总结这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便行业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特邀请了当今水土保持与生态领域著名的学者、专家共同编撰完成了《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全书共11章,基本涵盖了当今水土保持行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反映了当今水土保持学科和实践发展的众多新成果,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背景、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发展历程、区划与规划、综合治理、预防与监督、监测、信息化建设、科技、战略与展望等内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科学性, 二是地域性, 三是综合性,四是群众性。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改良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农业措施...
2016年1月13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京召开四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刘宁理事长主持会议,参加会议代表39人,其中常务理事29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要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优秀研究生资助办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编委会换届方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方案(草案)、第七
1. 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 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 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 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 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现有14个 专业委员会,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防护林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等;29个省(市、区)成立了省水土保持学会 。
截止2014年底,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计有4200余名会员,134个团体会员单位。
职务 |
名单 |
|||||||||||
---|---|---|---|---|---|---|---|---|---|---|---|---|
主编 |
周心澄 |
|||||||||||
主任委员 |
刘宁 |
|||||||||||
副主任委员 |
王祝雄 |
朱金兆 |
刘震 |
刘国彬 |
吴斌 |
胡元坤 |
||||||
副主编 |
王治国 |
朱清科 |
刘宝元 |
张志强 |
郑粉莉 |
黄占斌 |
||||||
崔鹏 |
梁音 |
董治宝 |
蔡强国 |
Yuelai Lyu(英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历任主编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教授、国家级突贡专家王礼先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周心澄教授 。
人物 |
个人介绍 |
||||||||
---|---|---|---|---|---|---|---|---|---|
|
关君蔚(1917年5月23日—2007年12月29日),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著名的水土保持学家,我国水土保持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致力于中国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的教学和科研,主持创办了中国高等林业院校第一个水土保持专业和水土保持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 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
|
王礼先(1934年1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造林专业。1979年赴奥地利留学,在维也纳农业大学林学系攻读研究生,1981年获农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中国国外获得水土保持学科博士学位的学者。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同年晋升教授,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
|
周心澄(1944年7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沙漠学会、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十五”期间,先后主持或合作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专题研究以及省、部级科技重点项目8项,取得了 1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其中作为第一主持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2015年3月至2019年现任《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 |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概述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第一节 中国水土流失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第一节 水土保持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历程
第三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体系与方法
第四节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简述
第五节 水土保持区划协作平台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方略与布局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图
一级区区划图及地貌照片
第四章 东北黑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五章 北方风沙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六章 北方土石山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七章 西北黄土高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八章 南方红壤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九章 西南紫色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十章 西南岩溶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略
第三节 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
第三篇 功能与途径
附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