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1.2桩伴侣的“发明路径”
1.3地基基础新的分类方法:直接基础和间接基础
1.4研究内容
第二章对地基承载力的再认识以及桩伴侣对直接基础的优化
2.1地基承载力研究综述和存在的问题
2.2评价地基承载力新方法“等效偏心法”的推导过程
2.3 “等效偏心法”与其他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
2.4桩伴侣“止沉”与“止转”的计算思路和基桩设置的讨论
第三章间接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引入“伴侣”的改进
3.1 间接基础的优点和缺点
3.2复合桩基优化设计对间接基础改进的局限分析
3.3褥垫层复合地基技术对间接基础改进的缺陷分析
3.4与桩伴侣类似技术研究综述与对比分析
3.5桩伴侣对间接基础改进方式的探讨
第四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伴侣工作性状研究
4.1 基于计算不收敛准则的桩伴侣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4.2桩伴侣竖向承载计算初探
4.3桩伴侣安全度评价初探
4.4桩伴侣沉降量研究初探
4.5桩伴侣在处理基桩缺陷事故中的“应用”一例
第五章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伴侣工作性状研究
5.1 研究基桩水平承载性状和概念抗震的重要性
5.2非典型高承台桩基与带伴侣的桩工作性状比较
5.3 水平荷载作用下带伴侣的桩工作性状数值分析
5.4伴侣与承台工作性状的初步分析
第六章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桩头的箍与带箍的桩
附录2一种改变桩受力状态的方法
附录3曾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科研情况
后记2100433B
《桩伴侣(变刚度桩)对直接基础与间接基础的优化作用》可供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道桥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土木类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桩基础及桩的作用:
桩基础是深基础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它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承台梁组成。
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所谓直接预测,就是根据人口、经济、社会等历史数据,需要通信的点直接预测出某一通信业务量的绝对数据值,故也可称为绝对值预测或基础量预测。
间接预测的依据是,不同通信业务量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比例关系,例如渗透率。可以利用直接预测的结果,通过一个比例关系来间接预测出另一些预测量的结果。这一预测法称为间接预测法。例如GPRS、彩信、3G、4G这些业务刚刚开始推出时,都是采用渗透率的方法进行规划预测的。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在各种通信业务量中,选择一些已有一定规模、历史数据比较齐全、发展比较稳定、预测方法比较成熟的业务量先进行预测,把它作为基础量的预测,例如手机用户普及率预测等,然后再通过一定比例关系便可得到一些手机话务量派生量的预测。这就是基础量预测与派生量预测的关系。
由于手机用户普及率预测具有直接性、可比性、绝对性和基础性,因此成为一切手机业务的基础。其他业务量无论用什么方法预测出来后,都可以通过与手机用户普及率的预测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各项预测的合理性和可信度。这在预测结果的审定上有重大意义。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桩伴侣的“发明路径” 5
1.2.1 “桩前时代” 5
1.2.2 改变桩身的横断面 6
1.2.3 狭义改变桩身的纵断面 7
1.2.4 在桩脚(桩的底端)上做扩大头 8
1.2.5 广义改变桩身 10
1.2.6 宏观上改变桩身 12
1.2.7 对竖向增强体“长相”的思考和启发 13
1.3 地基基础新的分类方法:直接基础和间接基础 16
1.4 研究内容 18
第二章 对地基承载力的再认识以及桩伴侣对直接基础的优化 20
2.1 地基承载力研究综述和存在的问题 20
2.1.1 假设对数螺旋滑移线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经典方法 20
2.1.2 基于对数螺旋滑移线假设的理论“扬弃” 23
2.1.3 假设圆弧滑移线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25
2.1.4 思考讨论 27
2.1.4.1 滑移线形式是否可能因“弹性核”破裂而改变? 27
2.1.4.2 绝对对称均匀体系的假设是否合理? 29
2.1.4.3 很长的滑移线是否具有工程意义? 30
2.1.4.4 附加应力对滑移线上土剪应力的贡献能否被忽略? 31
2.1.4.5 桩伴侣(变刚度桩)对直接基础地基破坏形式产生影响探讨 32
2.2 评价地基承载力新方法“等效偏心法”的推导过程 35
2.2.1 “圆弧滑动和向下冲剪”假设 35
2.2.2 直接基础所假设的圆弧滑移线 36
2.2.3 滑移线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37
2.2.4 滑移线上土的附加应力 38
2.2.5 滑移线上土的剪力对基底中心的抵抗力矩 40
2.2.6 矩倾覆力矩和地基基础承载力分析 41
2.3 “等效偏心法”与其他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 42
2.4 桩伴侣“止沉”与“止转”的计算思路和基桩设置的讨论 45
2.4.1 桩伴侣“止沉”验算的计算思路 45
2.4.2 桩伴侣“止转”控制的计算思路 47
2.4.3 直接基础中基桩设置的探讨 48
第三章 间接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引入“伴侣”的改进 49
3.1 间接基础的优点和缺点 49
3.1.1 间接基础的优点 49
3.1.2 间接基础的缺点 49
3.1.2.1 上部天然地基土承压能力难以利用 49
3.1.2.2 桩先于地基土趋向于极限状态 50
3.1.2.3 “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难以消除 50
3.1.2.4 荷载-沉降曲线突变、陡降、非渐进破坏 51
3.1.2.5 应力最大的部位约束最小 55
3.2 复合桩基优化设计对间接基础改进的局限分析 56
3.2.1 复合桩基的应用范围有限 57
3.2.2 复合桩基的可靠度取决于天然地基 59
3.2.3 变刚度调平降低了个别安全度 62
3.3 褥垫层复合地基技术对间接基础改进的缺陷分析 64
3.3.1 地下室井坑破坏隔震 65
3.3.2 褥垫层模量影响隔震 66
3.3.3 反力“被平均”,基础既不经济又不安全 68
3.3.4 “流动补偿”导致垫层流失 70
3.4 与桩伴侣类似技术研究综述与对比分析 71
3.4.1 桩顶预留净空技术 71
3.4.2 桩端位移调节装置 75
3.4.3 桩帽(桩头部扩大) 76
3.4.4 基桩的防震构造 77
3.4.5减震隔震的其他类似技术 78
3.4.5.1自回复跷动减震结构 78
3.4.5.2 柔性桩隔震消能体系 79
3.4.5.3 承台与桩的柔性连接结构 79
3.4.6 桩身局部缓冲的其他类似技术 80
3.4.6.1 结构灌浆桩-套筒连接 80
3.4.6.2 桩“扣眼”(Buttonholed) 81
3.4.6.3 桩“套袖”(Sleeved Pile) 82
3.5 桩伴侣对间接基础改进方式的探讨 84
3.5.1 不改变间接基础属性的改进方式 84
3.5.2 将间接基础改造为直接基础改进方式 84
第四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伴侣工作性状研究 85
4.1 基于计算不收敛准则的桩伴侣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85
4.1.1 计算模型 86
4.1.2 计算结果和分析 86
4.1.3 数值模拟“止沉”理论的拐点 88
4.2 桩伴侣竖向承载计算初探 90
4.2.1刚柔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时设置伴侣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90
4.2.2 桩伴侣的直接基础承载力公式 94
4.2.3 桩伴侣承载力公式的试验例证 96
4.3 桩伴侣安全度评价初探 98
4.3.1 桩伴侣整体承载力安全系数推导 98
4.3.2 土与桩利用系数的讨论 99
4.3.3 建筑工程抗震减灾对策的思考 100
4.4 桩伴侣沉降量研究初探 102
4.4.1 直接原位土压板试验确定平均沉降 102
4.4.2 伴侣桩静载荷试验复核承载力和平均沉降 103
4.4.3 以“整体倾斜”极限状态计算各桩的桩顶标高 105
4.5 桩伴侣在处理基桩缺陷事故中的“应用”一例 106
第五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伴侣工作性状研究 108
5.1 研究基桩水平承载性状和概念抗震的重要性 108
5.1.1日本国对低承台桩基震害的认识和实例 110
5.1.2 关于桩是否承担水平力的讨论 113
5.1.3引入非典型高承台桩基的概念 115
5.2 非典型高承台桩基与带伴侣的桩工作性状比较 116
5.2.1 计算模型 116
5.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117
5.2.2.1 模拟非典型高承台桩基状况之一:改变承台和地基土间摩擦系数 117
5.2.2.2 模拟非典型高承台桩基状况之二:改变桩身范围土弹性模量的比较 120
5.2.3 规范对非典型高承台桩基的考虑 122
5.2.4 本节结论 123
5.3 水平荷载作用下带伴侣的桩工作性状数值分析 123
5.3.1 计算模型 123
5.3.2 计算结果和分析 124
5.3.2.1 低承台桩基桩径变化的比较 124
5.3.2.2 伴侣直径变化的比较 125
5.3.2.3 桩顶与承台构造形式变化的比较 126
5.3.2.4 褥垫层与伴侣的比较 127
5.3.2.5 伴侣高度变化的比较 129
5.3.3 本节结论 130
5.4 伴侣与承台工作性状的初步分析 131
5.4.1 承台工作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131
5.4.1.1 水平荷载方向的应力和位移比较 132
5.4.1.2 竖向荷载方向的应力比较 134
5.4.1.3 总体应力强度比较 136
5.4.2 伴侣工作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138
5.4.2.1 水平荷载方向的应力和位移比较 139
5.4.2.2 第一主应力S1比较 140
5.4.2.3 总体应力强度比较 141
5.4.2.4 剪应力比较 142
5.4.2.5 竖向荷载方向的应力比较 143
5.4.3 伴侣与承台之间的工作性状综合比较与分析 144
第六章 结论 145
参考文献 148
附录 166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发表的文章 171
后记 172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