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及时采摘。由于小叶巧玲花种子一旦成熟,很容易自行脱落,且种粒较小,很难捡起。因此,要及时收获,提高收获的产量。在小叶巧玲花进入成熟期后,要时刻注意观察,9月中旬,落花后蒴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为种子成熟标志,应及时采集。小叶巧玲花种量一般比较少,采回后,剪下果穗统一放置在干燥且通风干燥的室内,进行阴干,切忌将果穗暴晒,避免种粒失水枯死。在室内堆放厚度约4-5厘米,并经常翻动使其慢慢阴干,待有2/3蒴果开裂时,即可用柳条或其它木棒抽打脱粒,除去秕籽即得净籽,将干净的种子装入布袋或麻袋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贮藏备用。
种子消毒:播种前20-30天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摊放在水泥地平上,用木板搓揉的方法脱去种子外皮。将种子放在45℃清水缸内浸种,充分搅拌,将漂浮在水上面的种子捞出,如此反复3遍,彻底将种子净种,然后在缸内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搅拌消毒,等2小时后再将种子捞出,把缸内的消毒水倒去,再用清水清洗3遍。
种子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用净细河砂拌匀,种沙比例为1:3,均匀混合,沙子湿度60%,置于10-20℃室内,经常翻动,20-30天即可发芽,有1/3发芽即可播种。
整地:苗圃地的选择,要求土地必须孙松、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且土质行对干燥的沙质土壤。秋深翻30-40厘米,春浅翻,耙细压平,结合整地根据苗木种植需要以每亩施入4立方米的羊坂粪等有机肥为主,底肥施碳铵150-225千克/公顷、腐熟有机肥30-45吨/公顷,并用硫酸亚铁150千克/公顷或退菌特150-225千克/公顷进行土壤消毒。覆盖30厘米森林土,深翻1遍,打细土块,整平。
作床:一般采用高床条播的方式,按照南北方向进行,可以有效减少苗期出现水涝的几率,促进小叶巧玲花的生长发育。选择适宜播种的砂质壤土,做成长10米、宽2米、高15-20厘米的高床,中间留排涝沟,沟宽25厘米,播种床的地埂宽20厘米,踩实、拍光。
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后,当裂嘴露白约30%时开始播种,通常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前,提前在苗床上喷适量水,第2天开浅沟条播,覆沙土1-1.5厘米厚,再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播种后,约15天幼苗出土,开始生长。要加强对小叶巧玲花的水肥管理,适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约20天开始出土。在幼芽出土后,要及时搭遮阳网,并定期适量浇水,避免幼芽萎蔫或死亡。一般午间浇降温水、晚5-6浇增温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日灼,在7-8月结合灌水施追肥,小叶巧玲花对肥料要求不高,切忌施肥过多,施尿素4千克 水1000千克/亩,用喷壶浇,喷后用水冲洗1遍,每隔10天追1次,共追2次。冬季进行埋土越冬,以防风干、鼠害。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解除覆土。6月中旬结合浇水可施入5千克/亩尿素。促使其尽快生长,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冻水将越冬前这一连续的工作做完之后,应及时对苗木进行消毒杀菌,保护苗木安全越冬。
分布于中国河北西南部、山西、陕西、宁夏南端、甘肃、青海东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生长于海拔500-3400米的山坡灌丛或疏林,山谷林下、林缘或河边,山顶草地或石缝间。
与巧玲花区别在于后者小枝、花序轴呈四棱形,通常无毛;花冠紫色。两者分布重叠区在陕西华山一带,并有中间类型存在。
小叶女贞又称桢木、冬青树、水腊树,系木犀科女贞属,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其叶薄革质,单叶对生,呈卵形至椭圆形,全缘。顶生贺锥状花序,白色小花,有香味6月份~7月份花后结果实,核果呈宽椭圆形,秋季成...
小叶女贞又称桢木、冬青树、水腊树,系木犀科女贞属,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其叶薄革质,单叶对生,呈卵形至椭圆形,全缘。顶生贺锥状花序,白色小花,有香味6月份~7月份花后结果实,核果呈宽椭圆形,秋季成...
花毛茛以分株繁殖为主,母株挖掘后,用手顺其自然长势掰开,每个分离部分必须带有一段根颈。栽植时覆土要浅,以刚刚把根颈部埋住为准。也可繁殖,成熟采收后应立即播种,10 C左右,约 ...
巧玲花:灌木,高1-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带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菱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5-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缘具睫毛,上面深绿色,无毛,稀有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柔毛至无毛,常沿叶脉或叶脉基部密被或疏被柔毛,或为须状柔毛;叶柄长0.5-2厘米,细弱,无毛或被柔毛。圆锥花序直立,通常由侧芽抽生,稀顶生,长5-16厘米,宽3-5厘米;花序轴与花梗、花警略带紫红色,无毛,稀有略被柔毛或短柔毛;花序轴明显四棱形;花梗短;花萼长1.5-2毫米,截形或萼齿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紫色,盛开时呈淡紫色,后渐近白色,长0.9-1.8厘米,花冠管细弱,近圆柱形,长0.7-1.7厘米,裂片展开或反折,长圆形或卵形,长2-5毫米,先端略呈兜状而具喙;花药紫色,长约2.5毫米,位于花冠管中部略上,距喉部1-3毫米处。果通常为长椭圆形,长0.7-2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或具小尖头,或渐尖,皮孔明显。花期5-6月,果期6-8月。
小叶巧玲花:落叶灌木。高约2.5米。小枝、花序轴近圆柱形,连同花梗、花萼呈紫色,被微柔毛或短柔毛,稀密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倒卵形,下面疏被或密被短柔毛、柔毛或近无毛。花冠紫红色,盛开时外面呈淡紫红色,内带白色,长0.8-1.7厘米,花冠管近圆柱形,长0.6-1.3厘米,裂片长2-4毫米;花药紫色或紫黑色,着生于距花冠管喉部0-3毫米处。花期5-6月,栽培的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春季,第二次8-9月,故称四季丁香,果期7-9月。
为了培养绿化大苗,必须进行苗木移植。苗木高度15-25厘米时,可以进行移栽,定向培养绿化苗。移栽前需要整地。选择秋季整地、做垅,做垅前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绿化用苗移栽选择春季进行,挖好移植穴,穴大小视苗木定。在穴内施足底肥,然后再在底肥上盖上一层土,避免苗的根直接和肥料接触,烧伤须根。移植苗放在穴中,填好土踏实,及时浇1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商情,酌情浇水。
中国北方地区6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升高,苗木进入快速的生长期,及时对小叶巧玲花进行修剪、整形,剪除过密的枝条、细弱枝及病虫枝等,对一些长枝进行中截,以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苗木进入休眠期之前,进行1次修剪,保证苗木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除草、松土,及时进行水分调节,雨季防涝,干旱时注意浇水。
主要害虫有蚜虫、袋蛾及刺娥,一旦发生,及时喷洒1100倍20%的亚胺硫磷乳剂,进行防治。
小叶巧玲花花序较大,花开繁茂,花色淡雅,清香怡人,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尤其是绿篱绿化,被北方地区广泛使用。其提取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温中、暖肾、降逆的功能。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等。
小叶榕大枝扦插繁殖技术
[目的]比较小叶女贞和水蜡作砧不同嫁接法繁殖桂花的成活率。[方法]采用3种嫁接法,以小叶女贞和水蜡作砧木对嫁接桂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用小叶女贞作砧舌接的成活率高达96.7%,其接后半年的生长量长度可达60.6 cm,粗度达1.1 cm,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用水蜡作砧或其他嫁接法繁殖的苗木。[结论]在桂花的速成栽培中,以小叶女贞作砧采用舌接的方式较适宜。
小叶巧玲花(亚种)形态特征
小叶巧玲花(亚种)特点在于其小枝、花序轴近圆柱形,连同花梗、花萼呈紫色,被微柔毛或短柔毛,稀密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倒卵形,下面疏被或密被短柔毛、柔毛或近无毛;花冠紫红色,盛开时外面呈淡紫红色,内带白色,长0.8-1.7厘米,花冠管近圆柱形,长0.6-1.3厘米,裂片长2-4毫米;花药紫色或紫黑色,着生于距花冠管喉部0-3毫米处。花期5-6月,栽培的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春季,第二次8-9月,故称四季丁香,果期7-9月。
巧玲花(原亚种)是灌木,高1-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带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菱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5-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缘具睫毛,上面深绿色,无毛,稀有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柔毛至无毛,常沿叶脉或叶脉基部密被或疏被柔毛,或为须状柔毛;叶柄长0.5-2厘米,细弱,无毛或被柔毛。圆锥花序直立,通常由侧芽抽生,稀顶生,长5-16厘米,宽3-5厘米;花序轴与花梗、花警略带紫红色,无毛,稀有略被柔毛或短柔毛;花序轴明显四棱形;花梗短;花萼长1.5-2毫米,截形或萼齿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紫色,盛开时呈淡紫色,后渐近白色,长0.9-1.8厘米,花冠管细弱,近圆柱形,长0.7-1.7厘米,裂片展开或反折,长圆形或卵形,长2-5毫米,先端略呈兜状而具喙;花药紫色,长约2.5毫米,位于花冠管中部略上,距喉部1-3毫米处。果通常为长椭圆形,长0.7-2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或具小尖头,或渐尖,皮孔明显。花期5-6月,果期6-8月。
与原亚种区别在于后者小枝、花序轴呈四棱形,通常无毛;花冠紫色。两者分布重叠区在陕西华山一带,并有中间类型存在。
小叶巧玲花(亚种)特点在于其小枝、花序轴近圆柱形,连同花梗、花萼呈紫色,被微柔毛或短柔毛,稀密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或近圆形、倒卵形,下面疏被或密被短柔毛、柔毛或近无毛;花冠紫红色,盛开时外面呈淡紫红色,内带白色,长0.8-1.7厘米,花冠管近圆柱形,长0.6-1.3厘米,裂片长2-4毫米;花药紫色或紫黑色,着生于距花冠管喉部0-3毫米处。花期5-6月,栽培的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春季,第二次8-9月,故称四季丁香,果期7-9月。
|
|
|
巧玲花(原亚种)是灌木,高1-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带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菱状卵形或卵圆形。长1.5-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缘具睫毛,上面深绿色,无毛,稀有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柔毛至无毛,常沿叶脉或叶脉基部密被或疏被柔毛,或为须状柔毛;叶柄长0.5-2厘米,细弱,无毛或被柔毛。圆锥花序直立,通常由侧芽抽生,稀顶生,长5-16厘米,宽3-5厘米;花序轴与花梗、花警略带紫红色,无毛,稀有略被柔毛或短柔毛;花序轴明显四棱形;花梗短;花萼长1.5-2毫米,截形或萼齿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紫色,盛开时呈淡紫色,后渐近白色,长0.9-1.8厘米,花冠管细弱,近圆柱形,长0.7-1.7厘米,裂片展开或反折,长圆形或卵形,长2-5毫米,先端略呈兜状而具喙;花药紫色,长约2.5毫米,位于花冠管中部略上,距喉部1-3毫米处。果通常为长椭圆形,长0.7-2厘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或具小尖头,或渐尖,皮孔明显。花期5-6月,果期6-8月。
与原亚种区别在于后者小枝、花序轴呈四棱形,通常无毛;花冠紫色。两者分布重叠区在陕西华山一带,并有中间类型存在。
丁香的叶可以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民间多用于止泻。丁香鲜叶制成的溶液,对弗氏痢疾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效果较强;用于防治菌痢,既经济,又便于推广。用丁香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疗程短,退黄作用显著。以紫丁香叶的浸膏制成的片剂--肝特灵片,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应用,确有一定疗效,且安全,又无毒性反应。
枝条柔细,树姿秀丽,花色鲜艳,且一年二度开花,为园林中优良的花灌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可孤植、丛植或在路边、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