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顺应国家轨道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于2006年成立了集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于一体的轨道交通系,下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测量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7个专业。
学院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的铁道车辆和各类机械设计、制造、检修、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维护和检修,及机械制造、检修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 2100433B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系列课程、测试技术。南通大学,简称“通大”,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
是两个不同的学院。中德学院的话只要德语水平达到合作院校的要求(一般是daf4x4,个别院校要求低一些),并且在通过德国相关合作院校的面试之后,都可以去德国院校学习,毕业后取得两个学校的双学位。如果成绩...
西安工程大学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原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以省管理...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计划 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 笔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 面试科目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B01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M01机械制造工艺学 M02切削原理及刀具 M03机械制造装备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方向 1: M0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0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06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方向 2: M07液压元件 M08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M09液压传动系统 0802Z2 流体传动与控制 8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4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是山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是我国工科类院系中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制造系统信息工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虚拟制造和过程装备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院徽
学院院徽如同齿轮与飞鸟相结合。
学生活动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了就业文化月系列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志愿活动等活动。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4个系、本科专业4个。
教学系: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车辆工程系、工业设计系
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270余人,有教授80人,副教授81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人才项目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2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7人。
专职院士:谢友柏(中国工程院)、卢秉恒(中国工程院)、蒋庄德(中国工程院)
双聘院士:王立鼎(中国科学院)、李应红(中国科学院)、王华明(中国工程院)
海外青年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李涤尘(2006年)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丁玉成 (2003年)、江平宇(2004年)、梅雪松(2004年)、赵万华(2004年)、洪 军(2004年)赵玉龙 (2005年)、毛军红(2005年)、贾书海(2005年)、吴成军(2006年)、李兵(2006年)、魏正英 (2006年)、姜歌东(2007年)、陈雪峰(2008年)、刘红忠(2008年)、王海容(2009年)、吴九汇 (2009年)、訾艳阳(2010年)、赵立波(2010年)、杨树明(2010年)、段玉岗(2011年)、雷亚国 (2011年)、李 兵(2012年)、周光辉(2012年)、曹军义(2012年)、温广瑞(2013年)、邵金友(2013年)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李涤尘(2007年)、林 京(2014年)、赵玉龙(2015年)
“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李涤尘(第一批) 刁东风(第二批)、徐光华(第三批)、方素平(第四批)、赵万华(第五批)、赵玉龙(第六批)、林 京(第七批)、陈雪峰(第八批)、刘红忠(第九批)、訾艳阳(第十批)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林京(2011年)、陈雪峰(2012年)、赵玉龙(2013年)、刘红忠(201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及中青年专家:林京 (2014年入选)
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赵玉龙(2014年)、林京(2016年)刘红忠(2017年)、彭年才(2017年)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
“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机械电子工程
质量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改革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改革专业: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机械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工业设计
办学成果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级别及等级 |
获奖时间 |
---|---|---|---|
深化内涵,创新路径,多方协同:机械工程领军潜质人才培养“一五三”新模式 |
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李兵、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年 |
校企协同、创新引领,打造“两交叉四融合”菁英班实践育人新模式 |
徐忠锋、管晓宏、王小华、陈立斌、段玉岗等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年 |
科学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朱世华、郑庆华、杨森、宋红霞、王娟、邱捷、訾艳阳等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年 |
瞄准三个面向科技战略,实施拔尖人才分类培养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
陈花玲,赵万华,李兵,卢秉恒,孙利平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6年 |
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的数控技术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梅雪松,陈花玲,徐学武,许睦旬,张小栋,张东升,董霞,张庆,刘吉轩,姜歌东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4年 |
大学生自主实践的“梦工厂”—工程坊的建设 |
程光旭、王晶、宋超英、何茂刚、张春梅、冯祖仁、昝鑫、朱世华、于德弘、王峰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4年 |
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于德弘、张陵、张思锋、宫辉、贾濯非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5年 |
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创建基于天地网的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
申瑞民、郑庆华、陈德人、王燕昌、刘庆慧、徐乃庄 、于德弘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5年 |
科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段玉岗、王永泉、訾艳阳、陈雪峰、陶唐飞 |
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5年 |
立足改革、多措并举,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新机制 |
陈天宁、裴怡、南文海、史力键、罗婧 |
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5年 |
参考资料: |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
国际联合实验室: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制造装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
引智基地:微纳制造与纳米测试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与诊断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中心:陕西省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中心、陕西省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研究中心、陕西省激光快速成型与模具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微纳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生命科学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十年,学院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及重大、国防预研等重大项目300多项。
项目名称 |
课题名称 |
---|---|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动态综合补偿技术 |
数控机床故障预警诊断技术及基于功能部件的可重构监测诊断系统 |
|
Φ1500大尺寸超精密非球面车磨复合加工机床及应用工艺 |
|
高档数控机床用长光栅制造及读数方法研究 |
|
高速高效加工工艺与装备技术创新平台 |
|
精密、重型机床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试验技术 |
|
精密数控机床精度保持性技术研究 |
|
复杂零件快速精铸技术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 |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 |
|
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
仿生与生物摩擦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指导专家组及管理专家组调研和学术交流组织 |
电毛细力驱动的纳米结构压印成形及其流变和界面行为研究 |
|
纳米制造中的计量溯源与测试理论研究 |
|
三维光子晶体微/宏结构可控制制造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
|
复杂机械系统装配基础理论与质量保障技术研究 |
|
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
|
资源节约型高速驱动系统创新设计理论、方法 |
|
复杂机电系统多维频谱特征建模与集成设计方法 |
|
复杂件多向振动增量式滚轧塑性成形的基础研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
ECR纳米表面的极端制造原理与方法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
基于材料定域生长和薄膜断裂机理的大面积纳米缝电极并行制造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
|
国家“973”计划项目 |
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的基础研究 |
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 |
|
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基础研究 |
|
国家“973”计划子课题 |
超高速轴承微约束空间、强剪切润滑介质的热、动力学耦合行为 |
超高速柔性主轴系统高精度动平衡的数学力学原理 |
|
超高速加工机床整机集成及验证平台的构建 |
|
轴承复杂界面系统相互作用的动态接触机理及轴承失效 |
|
高速重载精密轴承服役性能控制研究 |
|
非定常局部扰动与复杂结构系统全局热动力奇异性 |
|
复杂构件的高能束控形控性制造 |
|
纳米结构的外场诱导流变成形规律与控制 |
|
难加工异形零件复合加工过程的误差波动监测与工艺能力评估 |
|
数字化加工多源多工序质量的综合评估与优化 |
|
多场耦合作用下超高速加工的切削学行为 |
|
多场强作用下的结合面物理表征 |
|
磨粒与工件微观作用、表面强化层的形成与其可控机理研究 |
|
晶圆表面加工中几何参数的纳米精度在线测量方法与表征 |
|
大功率传递接触界面应力波传递规律与界面阻 |
|
高压动压轴承的自适应机理研究 |
|
复杂环境下大尺寸超薄晶圆的高效稳定传输原理与实现 |
|
多功能多孔材料高温下以及阻尼、隔声特性对声传播影响的研究 |
|
无再结晶层微冷却孔群的高能束高效加工与检测 |
|
复杂曲面加工及装配精度的检测原理 |
|
多工序加工中的精确定位原理 |
|
涡轮叶片双工质冷却实验平台建设及复杂通道 |
|
国家“863”重点项目 |
植入式人工肝组织制造技术 |
100k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 |
|
高速主轴研究 |
|
大口径光学非球曲面加工机床和成套应用工艺 |
|
高档数控机床综合动态特性在线测试系统 |
|
复杂与大型齿轮测量系统 |
|
生物微量试样自动化处理与检测设备 |
|
危化品状态检测MEMS传感器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
|
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 |
|
油气田监测高性能微传感器及数字化系统 |
|
油井监测微传感器及系统 |
|
石化设备群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管理系统研究及开发 |
|
高性能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平台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大型覆盖件及高速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
基于KBE的发动机设计指导软件系统 |
|
陕西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
|
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微纳制造与纳米测试技术 |
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 |
纳米制造中的测试技术与理论研究 |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 |
高端医疗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
国家发改委项目 |
基于网络的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
参考资料: |
年度 |
名称 |
完成人 |
类别 |
等级 |
---|---|---|---|---|
2018年 |
风电装备变转速稀疏诊断技术 |
陈雪峰、雷亚国、訾艳阳、李兵、杨志勃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17年 |
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传感器及系列产品 |
赵玉龙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14年 |
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 |
李涤尘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13年 |
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住处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 |
林京等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2013年 |
复杂工况三维全场动态变形检测技术 |
梁晋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12年 |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
董光能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09年 |
大型旋转机械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技术与应用 |
何正嘉、陈雪峰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09年 |
产品复杂曲面高效数字化精密测量技术及其系列测量装备 |
蒋庄德、李兵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6年 |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
蒋庄德、赵玉龙、赵立波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05年 |
滴灌灌水器基于迷宫流道流动特性的抗堵设计及一体化开发方法 |
卢秉恒、赵万华、吴普特、魏正英、王尚锦、张鸣远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2005年 |
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 |
朱钧(第4)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3年 |
柔性转子全频谱现场动平衡及其应用 |
屈梁生、张西宁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