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背景下,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广泛关注。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为国家和民众互动提供基本界面。因此,对社区治理能力可以看成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通过社区治理能力的评估,可以在基层开展自查和互查,保证社区一般能力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开拓共建共荣、守望相助的协同氛围,挖掘潜在的、核心的治理能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理论阐释
第一节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的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理解社区治理能力评估
第三节 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结构一过程视角下的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框架构建
第一节 代表性的绩效管理逻辑框架
第二节 社区治理能力的典型框架解读
第三节 基于结构一过程视角的分析框架构建
第四章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二级、三级指标设计
第一节 指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主体能力维度下的指标设计
第三节 社会资本维度下的指标设计
第四节 领导能力维度下的指标设计
第四节 公正感维度下的指标设计
第五节 治理绩效维度下的指标设计
第六节 指标设置的局限性
第五章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指标筛选与权重设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第一节 方法选择与调查设计
第二节 指标的初步分析与筛选准备
第三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指标筛选和权重确认
第六章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特征与应用说明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 基于隶属度函数的指标应用
结 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特点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附录
附录A 社区居委会(街道办)访谈提纲
附录B 社区治理能力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C 重振社区精神构建熟人社区——禾欣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附录D 社区治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修正后)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作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保证评价体系与建设体系高度一致,促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为保证评价体系科学性和统一性,我们对体系架构、评价指标和评...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 指标体系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资信是指企业在经营和业务往来过程中,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等,以及由之形成的社会声誉。资信评级则是对此类履行能力、守信程度的强弱给予判定,以向社会提供公正可...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国内社会组织绩效评估存在评估认识不到位、评估缺乏独立性、评估指标体系复杂、志愿者绩效难以衡量等难点,对此,可构建\"使命—维度—基本指标—观测点\"的指标模型结构,并构建由组织基础维度、内部治理维度、外部运营维度、财务运作维度四类维度组成的、包括16个具体指标的绩效评估体系。
迄今为止,国内外在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已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研究较多的是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方法的研究、维修流程建模分析与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备件优化模型及需求分析等。
1自然生态:地理方面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气象方面的年降水量、年季风向、风力级别、气温、湿度、大雾和沙尘天数;理化方面的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量、噪声级别;绿化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例、人口密度、老鼠密度、犬密度;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
2经济环境:当地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年收入、人均年支出、人均年食品费、恩格尔指数、失业率、人均年自负医疗费,居民卫生服务诉求和对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安全、方便等满意度。
3人文、居室内环境:包括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规章、纪律、文学、艺术、习俗、服务设施、使用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如: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享受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人均居住面积、灶具类型、厕所类型、家庭电话普及率、家庭电视普及率、安全饮用水人群覆盖率等。
户籍人口、流动人口、长住人口。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构成。
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0~4岁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期望寿命、出生率、粗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注意,由于新生儿死亡未报户口、有的民族土葬未到派出所销户口开火化证明,每年死亡人数有漏报,这样算的期望寿命要比实际高。
1各种安全知识知晓情况。
2各种安全知识持有的态度。
3各种安全行为的持有情况。
1伤害:伤害发生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构成;伤害发生的每天的时间和季节;伤害发生的处所;伤害发生的部位;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伤害发生的动因;致残率、致死率等。
2传染病:发病频率;发病的人群特征分布;发病的时间分布,发病的地点分布;严重程度构成;致残率;病死率。
3慢性病:各种患性病患病率、致残率、治疗率、控制率、死亡专率等。
4职业病:各种职业病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治疗率、控制率、死亡专率等。
5地方病:各种地方病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治疗率、控制率、死亡率。
社区各系统提供的管理资源(人、财、物、信息)量,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报警点、消防器材、宣传栏、老年公寓等数量等。
社区据居民对各系统资源和服务的需求量。
社区各系统提供的管理资源(人、财、物、信息)服务的被使用效率。
对社区各方面安全工作的诉求(治安、交通、消防、医疗、卫生、饮食、住房、道路、用电、用天然气、饮用水、环境污染、计划生育、就业、物价、金融、股市)。
社区居民对社区安全工作参与程度。
社区居民和各阶层人士对社区安全工作的满意度。
从基层社区的角度来看,社区治理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种。
1.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
社区所需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拨款,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注入社区的经费往往不足开支,超支的部分要依靠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单位的支持来解决。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渠道,减少不安定因素。而要发展社区经济,就离不开社区管理机构的领导、支持、协调和服务,离不开社区治理所创造的良好社区环境,离不开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否则社区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
2.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文化的繁荣
社区治理有利于调动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民众对社区文化的参与,从而推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社区治理在繁荣社区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环境的美化
社区环境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奠定了基础。
4.社区治理有助于社区治安状况的改善
社区治理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因素,预防违法犯罪现象。
譬如,社区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社区内部组织来动员群众成立治安联防户,实行群防群治,努力做到街道里弄、农贸市场都有治安巡逻队员和联防队员,各居民委员会都有义务巡逻队,各居民楼都有义务安全员,驻街各单位都有保安人员和安全联络员,从而有效地开展治安防范工作。
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从上述社区治理的界定来看,社区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1.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
尽管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依然会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在政府之外,还有其他治理主体,例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甚至于个人,它们通过同政府机构,以及彼此之间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协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使得过去政府的社区管理趋向于社区治理。
2.社区治理的目标过程化
社区治理除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之外,过程目标更是其所注重的因素。社区治理要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此外,社区治理还要培育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培育改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区制度规范,建构社区不同行为主体互动机制等。这些社区治理的过程目标只有在社区治理的长期过程中才能逐渐培育起来。
3.社区治理的内容扩大化
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社区成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事关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它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要做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达成社区事务的良好治理。
4.社区治理是多维度、上下互动的过程
社区治理区别于政府行政管理,其权力运行方式并不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社区治理并不是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执行政策等来达到管理目标,它通过协商合作、协同互动、协作共建等来建立对共同目标的认同,进而依靠人民内心的接纳和认同来采取共同行动,联合起来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良好的治理。多维度、上下互动的过程使得社区治理源于人们的同意和认可,而不是外界的强制和压力。